看华应龙课的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发展的桥梁2009年11月,成为成都市骨干班学员的我有幸第二次听到了数学特级教师,也是我最佩服的一位数学老师--华应龙老师的课。他的慈爱、谦和与对教学的把握,让我再次感悟到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精深,也再次感悟到唯有生命在场,才能精彩纷呈!本次华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的《初步认识分数》。新课开始,华老师就把3/4的读法板书成“四‘份’之三”。这让我感到很疑惑。可随着课的展开,我慢慢地发现了华老师的良苦用心。可他是怎样想到这样处理的呢?课后,我们组的老师告诉了我“四‘份’之三”的来历。原来,2004年华老师借班讲授《初步认识分数》。在讲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的历史和写法以后,华老师让学生写一个分数,并说一说这个分数的意义。一个看上去胆子很小的男孩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表示出3/5的意义。华老师问:“3/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5份中的3份。”“这5份是怎么分的?”“平均分。”“对了!”华老师示意他坐下。在交流的时候,华老师有意让他锻炼一下。华老师说:“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并且特别强调了‘平均分’!你能把两句话合成一句吗?”那男孩有些激动,声音明显高了许多:“把5平均分成3份。”同学们笑了,华老师也惊讶地张开了嘴。一位同学在底下纠正道:“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3份就是这张纸的3/5。”华老师佯作嗔怪,其实心里挺感激那位快嘴的孩子。要知道快下课了,男孩的发言是很打击课的效果的。“我们应该让人家自己改过来。”华老师示意那男孩重说。男孩说对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鼓掌。在总结阶段,华老师强调:“谢谢那位同学,是他提醒了我们,3/5不是把5平均分成3份,而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后来,华老师深刻反思了课堂教学,明白了那男孩说的“把5平均分成3份”,也许是他潜意识里分数的真正意思,而不是鹦鹉学舌的话语。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华老师想:一是在教分数的意义时,过于重视表示分数的三要素——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归纳,而忽视了单位“1”的渗透,以致学生头脑中搞不清把“什么”平均分。二是教材中和板书中对分数是这样写的——四分之三。这种读法一开始就容易使学生以为:“3/4是把4分成3份”。因此,华老师在其后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单位“1”的渗透,以避免这种错误认识的发生。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想,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有学者指出:对教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华应龙认为,在反思的过程中,不论对自己的每一次否定是不是正确,置身其中,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执着和专注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做课后反思时,我常会被这样两个问题困扰: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对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华老师的案例中寻找答案。华老师的教学反思告诉我们:教学中的任何疑难问题都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对教学中任何困惑的思考、探索都有可能成为教学智慧产生的源泉,而每次反思都会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思之后再用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为什么有的方法是行的,有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是增强教师反思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这是华应龙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其实,这也正是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