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辩证的自然观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探:20世纪辩证的自然观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摘要:自然辩证法,原本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的衰微以及西方科学和西方自然科学哲学的传入为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产生与兴起。其发展经历了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成形和发展阶段和80年代以后新时期、新局面的发展阶段等3个发展阶段。关键词:自然科学哲学、自然辩证法、20世纪中国一、20世纪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和科学演进自然辩证法(德文DialektikderNatur),原本是19世纪中叶由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1]它是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自然界的辩证法,即自然观;(2)自然科学发展的辩证法,即自然科学观;(3)自然科学认识的辩证法,即自然科学方法论。19、20世纪之交,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导致了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同时,新的科学发现也在不断地冲击着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经典物理学体系内部矛盾重重,陷入全面彻底的危机。物理学家凯尔文勋爵曾把当时的物理学前景比喻为“物理学一片晴朗天空,只有两朵小乌云”。这两朵乌云就是黑体辐射问题和以太问题。然而这两个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变成了压城的滚滚黑云。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实质上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机械论自然观的危机,表明旧理论在新发现面前无能无力。这实际上预示着应该对旧理论进行变革,另辟蹊径才能“柳暗花明”,但是一些持有经典科学和机械自然观的科学家却陷入了信任危机,他们“不了解一些科学理论的相对性,不懂得辩证法,夸大机械论的观点。”[2]进入20世纪后,科学技术就经历了30年之久的物理学革命。爱因斯坦提出一种新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关、质量和能量的关系、运动和物质关系的相对性理论,彻底批判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解决了经典理论中的相对性矛盾。与此同时,另一个物理学新理论——量子力学也在爱因斯坦、波尔、薛定谔等人的研究中,酝酿而生。这两大全新的理论成果的诞生,揭开了机械论和绝对的时空观念消亡的序幕,深刻显示了物质的无限性和统一性,革新了人们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以及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家开始辩证地看待宇宙。如今,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代表的横向综合学科和以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等为代表的复杂性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使系统科学方法被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沟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把现代科学认识提高到了更高的水平。这样,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在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程度上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二、20世纪中国辩证的自然观的形成1.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的衰微中国古代哲学有关于宇宙本原、关于万物构成、关于自然界及其根本规律的丰富思想。道、墨、儒、法各家的发展变化观表现出丰富的辩证法特征。鸦片战争之后,伴随着西方科学和西方自然科学哲学的传入,近代西方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自然认识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较量,最终人们认为科学能够更好地解释和理解自然,并以科学为基础改造了中国传统自然观。改进的自然观反过来又成为了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的文化背景。[3]中国传统哲学开始走向衰微。虽然中国传统哲学走向衰微,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底蕴,它不仅从各个方面对国人的自然观、科学观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影响着近代西方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现实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2.近代西方科学哲学对中国国人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变革鸦片战争的炮声震醒了一些开明之士,魏源等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提出在传统经方的基础上再加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一味药。而此时,绝大多数士人将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然而,中国的国门已经打开,西方科技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士人中已经有人以“自强”、“求富”为目的进行改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意识到原有政治制度的土壤不适于西学的移植,于是提出废科举、兴学堂等主张,并讨论了民权与民智的关系。与此同时,近代思想家和学者在其著作和文章中集中讨论了一些自然哲学和科学思想史方面的内容,如魏源《海国图志》对西方近代地理学和西方科技进行了介绍;严复的《天演论》介绍了生物进化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进化思潮。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是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以前几年即已开始的,它的中心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极力提倡科学的,有陈独秀、胡适这些先进知识分子,以及《新青年》这样的作为思想革命号角的刊物;还有任鸿隽、王星拱这样的关心思想文化问题的自然科学家,以及中国科学社这样的自然科学家团体主办的《科学》杂志。1916年《新青年》杂志高扬“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大旗,宣传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之后,李大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宣扬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得到一些先进青年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的社会革命论和唯物历史观,而不可能是自然辩证法。这是由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所决定的。但是,从着重介绍唯物史观开始,很快就发展到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瞿秋白是第一个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人。他的《社会哲学概论》讲义,从“哲学上之宇宙根本问题研究”起,依次讲了“宇宙之起源”,“生命的发展”,“细胞——生命之历程”,“物质和意识”……,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简要叙说。三、20世纪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发展1.20年代末至40年代的初期发展阶段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单独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发展,最初是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翻译出版开始的。此外,《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的中译本先后问世。同一时期,我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研究团体——上海“自然科学研究会”1936年成立,此后,各种自然科学哲学小组、研究会便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开来。抗日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在党内号召大家研究自然科学,从自然科学中了解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同时还提议在延安大学开设全校师生都听的包括自然发展史、社会发展史和当前现实理论问题三个基本部分的大课,这也成为了我国大学开设自然发展史——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为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所必需的,又是为影响和吸引自然科学工作者到马克思主义领导的革命运动中来所必需的。而被革命运动吸引过来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要寻找马克思主义同自己专业知识的结合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道路。[4]所以这个阶段自然辩证法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成果,主要反映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扩大和发展上,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学术成果。2.5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成形和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科技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对中国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扩展着自己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制定自然辩证法远景规划。这一规划的制定本身就动员了各方面力量参与到自然辩证法的实业中来,许多中国当时最优秀的自然科学家都集中到了规划制定中。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组成立。大学里也成立了专门研究和教学机构,开设了各类自然辩证法课程,开办了研究生班并扩大了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5]另一方面,不断涌现的学术研究成果。当时大批涌现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论、科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生产实践和技术发展的辩证法、自然界的辩证法法等几个方面。它们都反映和适应看当时的时代需要,并因此而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中国特色。3.80年代以后新时期、新局面的发展阶段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以新的长远规划的制定为标志,进入总结历史经验、开创新局面的阶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方科学哲学过去长时期基本上没有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西方科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迅速开展,成为自然辩证法工作新局面的特点之一。新时期自然辩证法研究着眼于同世界的交流,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对80年代知识界思想的影响非常显著。绝大多数自然辩证法工作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西方科学哲学背景,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国际化的基础。自然辩证法被改称为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者当然不能用无批判的态度去对待世界上的各种哲学流派,西方哲学中一些违背科学的、攻击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必须据理加以反驳。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不是自我封闭的,它要面向世界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同他们在同一研究领域的积极思想成果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从批判地吸取这些积极成果中来丰富自己的研究。近十多年来,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从总结历史经验开创了远较以前开阔和繁荣的新局面。中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改变着自己的内容和形式。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陈其荣.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新范式:科学技术哲学[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0,2(2)[2]曾国屏.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p61[3]修圆慧.中国近代科学观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p33[4]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新编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p17[1]任元彪.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简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4)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