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解读1、35年前一篇赴美教育考察报告《美国教育病入膏肓将被中国赶超》的启示2、理想、现实与务实一、总体目标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教育理念: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2、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教改模式:先学后教、小组落实;课堂教学模式:“15+30”,即教师的讲解控制在15分钟以内,学生的自学、讨论、展示、反馈和小测等环节占30分钟或以上的时间。3、优化课堂结构,形成校本特色。贯彻六个“远大于”的指导思想:⑴研究学生,激励学生乐学、主动学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研究教材,研究考题,研究教法;⑵用15分钟让学生悟明白一个道理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老师用15分钟讲明白十个道理(讲明白不如悟明白);⑶培养学生能力,在夯实基础上下工夫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让学生“开眼”“见世面”做过多的难题、新题(基础与能力只有一步之遥);⑷用一个小时去反思、琢磨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用十个小时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变费力教为费心教);⑸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学科学习兴趣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感染(成功也是成功之母);⑹让学生跳一跳,独立思考做一道题所取得的成效远大于学生忙于应付匆忙做十道题(减负增效之良策)。4、落实主体参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5、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益。在课堂教学上体现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新理念、推进课改的主渠道。6、教研工作为教改保驾。注意收集与研究平时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一起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7、以“导学案”为载体,精心设计高效教学流程。深刻理解“导学案”的五个设计理念:⑴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⑵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⑶下大气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精神;⑷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和谐成长,让学生的双翼平衡发展;⑸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8、落实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学校要加强精细化管理,逐步完善三个小组的建设:“高效学习小组”“高效班级行政管理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二、实施课堂教改的策略(一)变革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满堂灌”的教学观对教师深刻的束缚。1.学习课改理论,转变教育观念。2.加强课改交流,创新教学方法。(二)变革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由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1、实施“先学后教,小组落实”的课改模式。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导学案”或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进行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了解学情,并及时调整备课思路,设计好教学方法,做好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小组落实:在先学环节,小组成员将问题和困惑带进课堂,通过开展“一帮一”、“一帮多”的组内帮扶,或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形成的困惑进行自主解决;对于合作学习后再形成的问题,小组内统一提出,再由教师整体解答。在后教后的环节,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还要开展组内帮扶,好的学生对基础弱的学生进行帮扶,将知识一一落实,促其提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2、实施“15+30”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要求以“导学案”为课改的载体,规范教师课堂讲解的时间,要求教师课堂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学生课堂自学、讨论、交流的时间要保证30分钟。教师在课堂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对学生活动进行启发、引导、解疑、调控和评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体验、感悟,探究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掌握知识。3、“三段六步”的课堂教学结构。“三段六步”的含义:“三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六步”是指展标、自学、交流、后教、反馈、小结。课前:教师工作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备课,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课堂教学互动“导学案”;学生的任务是通过预习,对所学内容初步的感知,形成一定的困惑带入课堂。课中:按六个环节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学习者。课后:教师对教学进行回顾,写出反思,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小组要有跟踪落实措施。学生要做好四步任务:一是回顾;二是巩固,争取“堂堂清”;三是纠错,要将易错点、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四是整理,将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知识,自己的体会、感悟都记录在书本或笔记本上。课中“六步”:展标(1—2分钟):目标一般1-2个,明白学习任务。先学(10分钟):根据讲学稿先学,解决部分任务,问题思考,做好记录。交流(5分钟):疑惑“生生互动”,小组内解答。老师将问题归纳汇总,设计解决方案。后教(10—15分钟):老师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方式组织教学。①展示。小组展示,学生有序离开座位,聚焦:②引导。老师当导演,启发和引导、关注和调控学生,补充、点拨。调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③精讲。自己精讲,将难点精要地讲透。反馈(10分钟):当堂检测,对成绩汇总比较,给出评价。小结(2分钟)。梳理知识,归纳方法、规律,把讲学稿落实、完成好。4、把“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导学案”的作用:课堂教学的路线图、方向盘和指南针。编写“导学案”的基本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导学案”使用的基本环节: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自学引入、交流问题、后教点评、检测效果。(三)变革课堂管理方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现“我的课堂我作主”1、构建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⑴小组的组成:六人一组,学习成绩均衡,分为AA、BB、CC三层,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⑵小组的分工:方案一:每小组设常务组长、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昌乐二中);方案二: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和汇报员;方案三:常务组长、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和卫生组长;方案四:组长、副组长、学习监督、纪律监督、卫生监督和评价监督。⑶小组成员的职责:①组织好每节课的自主预习、作业完成、组内帮扶和讨论、课堂参与、课后检测等情况;②帮助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检查清底子;③监督各项班规(卫生和纪律)的遵守情况;④记录好每天组内成员的《积分记录》。⑷小组的建设: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规、现任组长照片;小组成员集体照、小组目标管理方案等。⑸小组的评价和晋级:优秀学习小组、展示之星、助人之星、最快进步奖、默契合作奖等。⑹小组的培训:流程培训:如何预习、如何交流、如何展示,如何对问题进行拓展与发掘;聚焦培训:在展示开始前,学生向展板前聚拢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训形式:学校通过小组长论坛定期对小组长培训;任课老师通过培训学科组长展开学科培训;学科班长对各小组高效科研小组成员进行培训用培训统一干部思想,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解力、执行力;用培训转变教师观念,促进专业成长;以“三力建设”培训学生,实现学生自主成长、自主发展。2.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现对传统课堂的突破。一是强化参与意识,让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及解答评价、批改、板书等全部让学生独立完成;二是感受学习的快乐,把“激励、唤醒、鼓励”当做老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三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五个字“读、思、问、议、评”;四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习惯。3.调整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坚持课堂着眼对学生学的评价。学校的课堂评价标准为:“遵循“15+30”模式,学科教学模式特点鲜明,小组帮扶开展有序、有效,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强,课堂学习习惯好,知识落实、效果好。”规范学生课堂要求,保证课堂的“十要”、“十不要”:坐姿要端正,不要东倒西歪;行动要快速,不要拖泥带水;自学要专注,不要东张西望;讨论要热烈,不要无所事事;发言要积极,不要沉默不语;表达要清晰,不要含糊不清;听讲要专心,不要心不在焉;展示要大胆,不要扭扭捏捏;疑难要解决,不要似懂非懂;知识要落实,不要学无所获。(四)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1、主动学习,实现教师对传统教学观的突破。教师论坛;阅读书籍:推荐日本学者佐藤学的二本著作《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和《静悄悄的革命》;经验文章:《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考察报告》、昌乐二中张逸岚的讲课PPT《高效课堂三步构建法》、中国教师报上的二篇文章《小组长培训策略》和《组员培训面面观》等;2、寻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成长的各种方法。研究探索自主学习的规律,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标语作为班级的理念,激励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用班级文化凝聚学生,建立小组展示栏;指导小组文化的建立;教师将先学、交流、讨论、帮扶、合作、展示等的要求示范给学生;充分利用小组评价的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五)以课题研究促课改,为课改提供技术保障。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课改深入发展。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讲学稿的编写、课堂评价的标准、小组的构建、小组评价、小组成员的培训、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讲与学生学的矛盾、学生展示的培养、先学习惯、不同类型课的组织形式等;如何解决:学习经验、外出学习、课堂实践、经验分享、教师互助、专家引领。2、大力开展校本研究,探索学科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帮扶;深挖教材,精心编制“导学案;优化集体备课的模式;变革优质课评比标准;以突破学科专题的方式,寻求学科教学规律;形成各学科的基本教学模式。四、实施步骤(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学习成功经验,确定实验班级1、时间:2014年2月至3月;2、完成以下工作:制定学校改革方案;学习课改学校的成功经验;确定初一、初二年级的实验班级;(二)试点探索,学模式,总结经验1、时间: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2、工作任务:“15+30”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小组建设的经验;小组评价的经验;小组成员培训的经验。(三)全面实践探索,见行动1、时间:2014年9月起;2、实施范围:初一年级全部,初二年级部分或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