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设计色彩写生的概念及设计色彩的心理原理回顾及延伸本课的色彩写生,我们力图避免课程内容的专一性和表现形式的模式化。以同一自然物象为参照物,本课设定写实性归纳、理面性归纳和意象性归纳三个课题,循序渐进,逐一展开。在对色彩的客观性概括中,从尊重其体积感和空间关系入手,到淡化体积感和空间关系由此做出平面化的艺术表现,进而转入画面主观的自由表现,及其形式风格的独特追求。这种客观性概括,最终期待带来造型观念的转变、创新意念的不断萌生、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以及更高层面对美学取向的追求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四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色彩的对比:当两个色块并置在一起时,它们就会产生对比。根据对比的种类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色调与色彩的协调:1、色调:即色彩的基调,也就是色彩的一种基本倾向。2、色彩的协调:色彩的协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按比例、有次序地组织在一起,给人感觉美、愉快、喜欢和舒适的色彩组合搭配。色彩的协调并不是唯一的色彩组合,有时不协调色也会产生富有表现力的效果。常用色彩名词三原色:绘画色彩中最基本的颜色为三种即红、黄、蓝,称之为原色。这三种原色颜色纯正、鲜明、强烈,而且这三种原色本身是调不出的,但是它们可以调配出多种色相的色彩。间色:有两个原色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如黄调蓝得绿、蓝调红得紫。复色:将两个间色(如橙与绿、绿与紫)或一个原色与相对应的间色(如红与绿、黄与紫)相混合得出的色彩。复合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成为色彩纯度较低的含灰色彩。其他色彩名词对比色:色相环中相隔120度至150度的任何三种颜色。同类色:同一色相中不同倾向的系列颜色被称为同类色。如黄色中可分为柠檬黄、中黄、橘黄、土黄等,都称之为同类色。互补色:色相环中相隔180度的颜色,被称为互补色。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互为补色。补色相减(如演练配色时,将两种补色颜料涂在白纸的同一点上)时,就成为黑色;补色并列时,会引起强烈对比的色觉,会感到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如将补色的饱和度减弱,即能趋向调和。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波长的色彩被感觉的结果。光谱上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基本色相。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的差别,它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弱。它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一种颜色本身的明与暗,二是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着明与暗的差别。设计色彩的心理原理1、色彩感觉的心理效应(提问:教师说词语,学生回答相应的颜色搭配)2、色彩的性格、联想和表现力(图片欣赏,分析)3、色彩的冷暖感受(点学生回答问题)4、色彩的明暗感受5、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6、色彩的快乐与忧郁感归纳性设计色彩归纳写生色彩在对自然对象的观察和表现中,一般采取减法。通过简化,集中本质,删除多余,使冗繁的自然得到艺术的加工,产生一种净化、单纯的效果。目的是以此达到形和色的简洁、明了和高度概括。使主题更突出、形象更典型、色彩更鲜明、画面形式更具视觉效应。不过在概括中、重要的问题是提炼什么、简化什么。原则上讲、归纳写生应强调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列如毕加索对牛的概栝、简化、包含着一种丰富的造型思维过程和创造力。自然表象极为丰富多彩,但常常也是杂乱无序的,归纳写生的重要方法是注重把自然中杂乱无章,散乱无序的东西归理成章,予以条理化和秩序化。在不失自然天趣的情况下,通过变化处理,使构图、构形和设色等有别于一般色彩写生的画面形式,而在整体上具有装饰特点。归纳写生中的秩序化是指将自然状态的事物按一定条理进行排列,建立一种人为的艺术秩序,使观赏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同步的情绪共鸣。故在观赏和描绘对象时、应努力使不规律则化、使原始在的关系条理化、使自然呈现的状态程式化。当大膨化。这是艺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对于一般的常规性色彩写生而言来讲则具有更多的自由性。如、在构图时、可打破自然存在的空间关系;在构形上、可以强化主观色彩一向。通过挎张、使主体的一鲜明、形象的以突出、无关紧要之处得以限制、使画面整体更丰富艺术感染力设计色彩写生的四大特征,如何在实践中色彩创意运用1、化繁冗为单纯2、化杂乱为秩序3、化写实为夸张4、化立体为平面化繁冗为单纯化杂乱为秩序化写实为夸张化立体为平面作业:以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或者自己拟定题目,进行一组有主题意向的色彩创意表现要求:造型的图案化构图的完性色彩气氛的夸张营造参考:静物、风景、名画---自由无规则形作业要求:关注色调中的几个色彩关系和谐之美:和谐的原则是指色彩作品中色彩相互协调,在差异中趋向一致的视觉效果。和谐的原则是构建画面氛围的重点之一。对比变化:对比是一幅作品形成的基本条件,对比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一幅作品的色彩在色相、纯度、明度上的差异,以及色块的大小、曲直、虚实、动静、强弱、清浊、冷暖、聚散、断续、阴阳、简繁、疏密等都是艺术的重要对比关系。恰当的运用对比手法,强化对比效果,可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主次原则:画面色彩有主次之分,形成画面基调的色彩是主体色,比如蓝色调中大面积的蓝色,衬托色和点缀色是次要色彩,它们对画面的色调不起决定作用,通过对比,它们能达到丰富画面的作用。均衡原则:画面的均衡包括两层意思,一种是画面重量感的均衡,另一种是色彩对比上的相对稳定感,要使画面均衡、统一,一定要避免一边倒或头重脚轻的情况出现。均衡的画面是以画面的偏中心为基准,向上下,左右或对角线作重量来调整的,稳定的色彩关系使画面有舒适、优雅的视觉效果,是色彩具有美感的表现。节奏原则:作品中色彩的配置富有节奏感,才能产生统一中有变化的美感。如果画面中都是比较极端的颜色,如大红、大紫似的,就会令人烦躁不安;画面全是灰色就会显得消沉,没有活力;只有将纯色、中间色、灰色作合理搭配,用心经营位置,推敲用色,才能获得富有节奏感的画面效果。组织色调的方法主体色方法:主体色是形成画面色调的基本色彩,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主体色在画面应是最醒目的。概括归纳法:概括归纳法简单地来说就是把色彩作简化处理不等于随意,而是对自然色彩进行符合整体特征的归纳。掌握概括归纳法的关键是在于要对色彩作准确观察,在绘画中,观察也是一种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提炼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色彩。微差法:微差简单地讲就是过渡和对比微弱,不明显。微差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色调感。这种微差效果的运用,需要围绕画面的中心部分展开,将画面的色彩关系向丰富的方向引导。微差的运用涉及主体色与点缀色双方的面积对比,如果大色调已经确定,即使局部有小面积的色彩与主调形成较大反差也不会影响主色调,相反恰当的对比会使画面色彩更具张力。透底法:透底法是一种制作感较强的色调组织方法。其作画步骤是:先在整个画面薄涂一种基色,然后再基色上敷加色彩。色彩不作大面积覆盖,而是适当露出底色,形成两层或多层色彩层次感的透气效果。限色法:限色也是概括提炼的有效方法。限色可用多套,可相对自由地表现物象色彩的客观存在状态,只是对物象丰富繁杂的明暗和色彩关系加于归纳梳理。即将客观自然的色彩关系,通过色的概括或限制浓缩于画面上。少套色的设色在一定程度上有主观意象,表现中要明确、概括,以达到最为整一极至的效果。毕加索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的创始者。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米罗作品米罗(Joan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马蒂斯作品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马蒂斯生于法国,是毕加索时代最重要的古典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且是野兽派的领导角色。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并促成了二十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1950年6月11日,法国当代著名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在威尼斯艺术节中荣获大奖。1954年11月3日,马蒂斯逝世康定斯基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美术理论家,音乐家,抽象绘画的先驱者。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在敖德萨度过童年。进莫斯科大学后,就读法律和经济学。1896年在慕尼黑学习绘画(写生,素描和解剖学),在俄国革命之后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为前卫艺术与官方的现实主义艺术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国,在包豪斯从1922年开始任教,在1928年加入德国国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此后定居法国,在1939年加入法国国籍,1941年法国被纳粹占领,康定斯基没有选择前往美国定居,他在1944年逝于巴黎近郊的塞纳的内依。蒙德里安彼埃·蒙德里安(PietCornelies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莫迪里阿尼作品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意大利语:AmedeoModigliani,1884年7月12日-1920年1月24日),出生于意大利南方塔什肯尼的艺术家、画家和雕塑家。受到当代保守风气严厉批评,时至后世才获得认可。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草间弥生草间弥生(1929年3月22日-),被称为日本现存的经典艺术家,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在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市,并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现居住在日本东京。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这位和荒木经惟一起被批评为日本坏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0岁,用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来不断证明自己,并和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等先锋艺术家见证了当代艺术史。第三课:意象性归纳写生的方法(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设计色彩的基本表现形式和具体的表现方法教学内容:1、什么是意象性归纳写生?2、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