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有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研究作者:王莉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参考文献(46条)1.参考文献2.JECore.RWHolthausen.DFLarckerCorporategovernance、chiefexecutiveofficercompensation、andfirmperformance19993.JensenMichaeC.KevinJMurphyCEOIncentives-ItsNotHowMuchYoupaybuthow1990(03)4.FamaEAgencyProblemandtheTheoryoftheFirm19805.JensenMichael.CJMuphyPerformancePayandTopManagementIncentives1990(02)6.BakerCP.JensenKJMurphyCompensationandincentives:practicesvstheory1988(03)7.MehranHamidExeeutiveCompensationStructure,Ownership,andFirmPerformance19908.张维迎企业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19999.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199910.斯蒂格利茨经济学200011.西奥多W舒尔茨.吴珠华论人力资本投资199012.叶旭全年薪制操作实务与案例精选200013.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中国经营者队伍制度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2000(04)14.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200015.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200116.杨河清.唐军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研究200417.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99818.叶永刚.宋晓燕.黄卓立股票期权200019.刘园可变薪酬体系原理与应用200120.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期刊论文]-经济研究1996(6)21.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0(1)22.张明辉激励理论与方案设计200023.曹丰西方经理人员激励的效果分析--兼述几个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期刊论文]-财贸研究2001(1)24.高欢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二重缺位问题[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2001(1)25.周问孝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探析[期刊论文]-经济师2005(2)26.吕晓辉国企经营者薪酬制度的补充设计200327.常浩娟.王永静.程广斌国企经营者职务消费薪酬化[期刊论文]-甘肃农业2005(5)28.杨河清.唐军.胡芳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主要问题[期刊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4)29.黄群慧企业高层经理人员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期刊论文]-经济管理1999(1)30.吴元波论职业经理人德报酬激励制度200431.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200232.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期刊论文]-经济研究2000(3)33.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200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2001(04)34.林晓婉.车宏生.朱敏.李姣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激励状况的三年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管理现代化2001(5)35.周怡企业激励理论与薪酬模式选择200236.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价值取向的现状与特征--2004·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期刊论文]-经济界2004(3)37.胡芳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设计200438.郑煦平浅议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激励模式选择[期刊论文]-经济师2001(11)39.刘光俊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制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340.杨芳推行股票期权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期刊论文]-理论导刊2000(6)41.张广柱中国上市公司制度实证分析200042.陈忠卫国企经营者年薪制模式的设计与选择[期刊论文]-经济问题2000(9)43.牛贵霞.姚立根.黄思人力资本理论与经营者收益分配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44.吴敬琏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治理200145.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期刊论文]-经济研究1996(6)46.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会计研究2000(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包世泽考虑委托代理冲突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研究2008本文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相关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采用两步聚类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冲突进行了聚类研究;第三章基于委托代理冲突差异对上市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使用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了计量;第五章对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第六章对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进行了研究;第七章为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基于潜在委托代理冲突程度的差异对研究样本进行了有效聚类。本文选取2004年-2006年期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设定用以反映潜在委托代理冲突程度的研究变量,采用两步聚类分析方法,对研究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并将研究样本划分为两类。基于这一分类结果,本文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证研究方法证实,两类研究样本之间反映潜在委托代理冲突程度的研究变量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确定的高委托代理冲突程度样本组中上市公司规模、债务水平、经营风险和盈利水平均显著的高于低委托代理冲突程度样本组。(2)研究证实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设置的完善程度以及盈余管理程度与其潜在的委托代理冲突程度有关。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监事会机制、高管人员激励以及财务信息透明度等五个方面设定公司治理评价研究变量,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样本公司治理机制设置的完善程度进行了评价;采用分行业应用的修正的截面Jones模型对研究样本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了计量。然后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实证研究方法,在不同委托代理冲突程度样本组之间,就公司治理综合评价结果以及盈余管理程度的均值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证实相对于潜在委托代理冲突程度较低的上市公司,潜在委托代理冲突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机制的设置更为完善,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3)通过对上市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实证检验,证实了委托代理冲突、公司治理机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监事会机制、高管人员激励四个方面,设定公司治理机制代理变量,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证实在潜在委托代理冲突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的约束作用;而在潜在委托代理冲突程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作用有限。(4)确定了盈余管理的有效约束机制,阐释了约束机制的作用机理和内在联系,构建了盈余管理约束效率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以对盈余管理具有显著约束作用的公司治理机制代理变量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抽象出了盈余管理的四个约束机制,并对各约束机制的约束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和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阐释了盈余管理约束机制的作用机理和内在联系;最后基于盈余管理约束机制的研究结果,构建了盈余管理约束效率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证实了模型评价结果的有效性。2.学位论文王敏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研究2001该文在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才对如何完善上市公司提出了政策建议,如稳步减持国有股,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信息披露,杜绝造假行为;建立经理人市场,强化代理人外部约束等.应该注意的是,该文所研究的委托代理问题是有选择的.该文只是研究公司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委托人掌握更多关于代理人信息的效用何在,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作者利用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3.学位论文任斌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委托代理研究2007企业内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导致的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合理的融资方式选择能有效地缓解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中的代理冲突。资本结构是一种有效地传递企业内部信息的讯号,影响外部投资者的投资激励:合理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不完备的股权和债权融资契约在企业契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作为不同的金融契约,股权和债权融资契约对公司治理结构有不同的内生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效率配置。股权融资事实上的低成本使得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而公司债券的低收益预期和高预期破产成本以及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是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选择股票投资的重要原因。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充分利用债权的治理作用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题是要将分散在财务理论、信息经济学、企业理论和证券设计理论中的有关融资与治理关联关系的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融资的角度研究治理问题的理论分析体系。本文总的研究思路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司融资结构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以及对委托代理理论的探讨:而后,分析了公司融资结构与委托代理之间的关系:最后,作为理论研究结论的应用,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和委托代理人问题。在论文中,贯穿了以下两条主线:从公司融资理论看,研究了引入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代理成本之后的最优资本结构决定问题,并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分析了公司债券的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丰富了公司融资理论;从公司治理理论看,研究了资本结构信号对于公司和外部投资者的投资激励,分析了融资契约对公司治理机制形成的决定作用,从而为深入研究当前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上述两条主线体现在本论文的五章内容中。第一章,对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评述;第二章,介绍了现代公司融资结构的核心问题;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公司委托代理关系;第四章,介绍了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委托代理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委托代理问题。企业是一种产权交易方式,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由于财产权利的不完全让渡,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了多重代理关系。在企业的融资交易中形成了股东与经营者和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关系,信息的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效率配置尽可能地缓解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不同的融资方式选择会带来不同的代理冲突,产生不同的代理成本,并且债权融资有助于消减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不同的融资结构选择影响着总代理成本,最优的融资结构应该是考虑到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股权融资比较于债权融资事实上的低成本使得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而我国企业债券的低收益预期和高破产成本预期以及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使得投资者同样理性地选择股票投资。从公司融资的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低下问题更具有很本性,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完善破产机制、健全证券市场法制监管体系是提高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国国有公司进行的改革是以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为中心内容的改革。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公司制度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内含相同。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吴敬琏,1993)。这样就使得现代公司制度所具有的两权分离以及由此引发的委托代理问题凸显出来,改制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运行效率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