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汉代儒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试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它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复习导入:孔子孟子荀况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汉武帝董仲舒汉代儒学背景:“焚书坑儒”批判表现罢黜百家太学的出现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1、原因: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2)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2、概况:焚书?坑儒?①焚书的范围:②不焚的书: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课堂探究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课堂探究2: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厉打击?课堂探究3: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1)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2)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3、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消极:①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②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③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二、汉代儒学兴起的表现(重点)(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现实需要:2)用人政策:3)个人发挥: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是什么?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王国、靖边、兼并)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1)现实需要:2)用人政策:3)个人发挥: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挥“仁政”:轻徭薄赋。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了解)稳定统治秩序——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思考:董仲舒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拓展: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他的思想宣扬皇帝是“代天治民”,神化封建统治,是带有神学倾向的儒学。2、影响: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巩固: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探究活动:1)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2)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不同点原因儒学态度手段作用相同点目的实质作用秦刚刚统一;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董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尊崇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低潮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思想控制有利于国家……但钳制了人们的……(二)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1)中央:2)地方:——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2)对社会风气:3)对统治基础:4)对政坛: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反映了儒学地位提升,统治者注重儒学教育的文化趋势。拓展:汉武帝是如何尊儒?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选官制度的变化2、确立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隋朝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3、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4、影响:小结: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时期西汉初年汉武帝时——应运而生——蔚然大宗——遭到打击——逐渐复苏——正统思想儒学的兴起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