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历史回顾1、辛亥革命的背景2、兴中会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3、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机关报。4、同盟会16字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对应关系。5、武昌起义的时间、过程。6、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地点、领导人7、辛亥革命的意义、结果。内容介绍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使人们意识到应推翻清政府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特点途径代表人物中心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中国同盟会1894年1905年檀香山日本东京孙中山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兴中会1895年10月10日,兴中会在香港开会,决定重阳节(10月26日)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0月26日,广州起义未及发动即告失败。•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黄兴等约集各省倾向革命的同学生及华侨七十余人,在东京举行成立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确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中国同盟会总章》,举孙中山为总理。1911年10月10日,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就义。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缴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三、中华民国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地点: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五色旗由临时参政院通过,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清宣统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迎袁专使到达北京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会见各国使节1912年5月9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为理事,投总理于北京。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二次革命”爆发。1913年9月12日,熊克武放弃重庆。“二次革命”失败。三、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帝国主义支持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孙中山妥协退让袁世凯个人因素逼清帝退位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原因过程四、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及原因•1、帝国主义的支持•2、袁世凯的两面三刀•3、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和软弱性辛亥革命爆发后停泊在长江上的外国军舰增多辛亥革命爆发后外国水兵在汉口租界构筑工事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军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数程度上达到了。辛亥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根本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直接目标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失败的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