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声调系统第十一讲中古声调分平、上、去、入四类,《中原音韵》的声调也分成四类,但与中古不同,是平声阴(阴平)、平声阳(阳平)、上、去四类。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字别阴、阳者,阴阳字平声有之,上去具无。上、去各止一声,平声独有二声。《正语作词起例》:《音韵》无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然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一、《中原音韵》的声调现代中古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清边飞丁知尊三专开蒸刚商央浊扶唐才陈寒时麻难文人常航上其它本粉体徙走展古武女五老手全浊倍妇坐断似柱葚社跪静厚杏去全部变凤正对醉共效助大望用恨入清积出黑七匹桌郭压急竹德菊觉决福洁荚笔百尺铁谷血角甲必惕策摄客作设粟全浊白服食泽杂读合局俗十次浊目物麦曰月入玉落育二、韵母系统从中古到近代、现代的变化从中古到近代,声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有:1.平分阴阳2.全浊上变去3.入派三声《广韵》等韵书中平声只有一类:官,古丸切桓,胡官切团,度官切船,食川切川,昌缘切1.平分阴阳现代汉语平声调分阴平和阳平两类,而《中原音韵》是第一部记录这一语言现象的韵书:“字别阴阳者,阴阳字平声有之,上、去俱无。上、去各止一声,平声独有二声。”“平分阴阳”是根据声母的清浊来分的:全清、次清声母的平声字变成阴平调,全浊、次浊声母的平声字变成阳平调。声调的演变分化与声母的清浊有密切关系。声母清的,调值普遍高,声母浊的,调值普遍低。如天/田、夫/扶。平声的韵母由于比较长,差别更加显著。上、去、入声也有阴阳差别,但在北方方言中体现得不明显,很多南方方言上去入声也有阴阳之分。例:全清:边(帮)飞(非)丁(端)知(知)尊(精)三(心)专(章)升(书)刚(见)央(影)花(晓)次清:滂(滂)芳(敷)汤(透)撑(彻)仓(清)称(昌)康(溪)全浊:旁(並)扶(奉)唐(定)陈(澄)才(从)斜(邪)唇(船)时(禅)强(群)寒(匣)次浊:麻(明)难(泥)郎(来)瓤(日)昂(疑)羊(喻)虽然《中原音韵》是第一部记录“平分阴阳”这一语音事实的韵书,但早在《中原音韵》之前,平声就应该已经开始分化了。既然平声分为两个调类是以声母清浊为条件,那么平声的分化肯定发生在全浊声母清化之前。《中原音韵》中全浊声母已经变清声母,因此在此之前平分阴阳就已经完成。东,德红切徒,同都切昌,尺良切都寒切单落哀切来蒲兵切平昨哉切才中古的上声字到近代也分为两类,同样是由于声母清浊不同引起的。中古声母是全清、次清、次浊的上声字,仍然读上声。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近代,都变成去声。而且声母如果是塞音或塞擦音,都念成不送气的。2.全浊上变去明确把全浊上声字与去声字看作同音字而排在一起的,也是《中原音韵》。洞:送韵,去声动:董韵,上声凤:送韵,去声奉:肿韵,上声在有的方言中,这种现象早在中唐时就已发生了。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其中“部、妇”是全浊上声字,与去声“住、妒、数、度、故”等押韵。並母:部簿罢倍被婢抱鲍鳔辨辫辩伴笨棒蚌奉母:父妇负阜范犯愤忿定母:舵惰杜待怠殆弟道稻淡簟断盾荡动澄母:柱雉痔峙赵兆纣朕篆丈杖仲重从母:坐在罪皂造/聚荠渐践尽静邪母:似祀巳/序叙绪象崇母:撰船母:葚禅母:社竖墅是氏市绍受甚肾上群母:巨拒技妓臼咎件键圈近窘菌跪匣母:祸户亥汇浩后厚撼旱混/下蟹限项杏幸由于浊上变去的原因,有些本来读音有别的字现在都同音了。如:“坐下”的“坐”本读上声徂果切,“座位”的“座”读去声徂卧切,现在都读zuò。“上”作“上升、上交”义时本读上声时掌切,作“处于上位、上部、上层”义时本读去声时亮切,现在都读shànɡ。户,侯古切古,公户切动,杜孔切董,多动切胡广切晃古晃切广《中原音韵》中已经没有独立存在的入声韵,入声调的消失与入声韵的转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元代戏曲中,入声字与平上去声字相押的现象已经很普遍。3.入派三声《中原音韵》中,入声的分化有很强的规律性:1.全浊声母的变阳平调:白读辙舌绝铡辖掘习2.次浊声母的变去声调:纳辣灭热孽越悦3.清声母的变上声调:笔北法匹尺赤德得塔质续七骨吉客室失昔乙《中原音韵》中733个入声字的分化情况:全浊声母次浊声母清声母影母总计阳平171090180上声1213322347去声1188116206总计18418934218733其中全浊变阳平,次浊变去声,与现代普通话基本是一致的。只有少数例外:全浊:突(定)淑(禅)术(船)次浊:拉(来)抹(明)但清声母入声字在现代普通话中则派入四声都有,因此到现代也有称为“入派四声”的。总体趋势是,从元代到现代,入声字派入阴平的从无到有,而且越来越多,而派入上声的越来越少。如:“卓桌啄琢”,在《中原音韵》中皆派入上声,现在则前二个读阴平,后二个读阳平。常用的古入声字,大约有五百多个,现代普通话中,有将近50%读为去声,30%读为阳平,15%读为阴平,最少的5%读为上声。从现代普通话推断古代入声字的办法:1.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p][t][k]和塞擦音[ts][tɕ][tȿ]而读阳平声的字,绝大多数来自古代入声,如:[p]白帛拔跋薄雹别蹩博勃伯驳泊舶[t]达答狄笛迪得德夺敌迭读毒独[k]革国格阁隔[ts]卒责族杂凿足则泽[tɕ]截捷节疾即集绝及籍杰局菊桔急吉觉决掘[tȿ]哲辙直值轴浊茁逐烛竹铡原因是:普通话的阳平声字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中古浊声母平声字,另一个是中古入声字。由古代平声变来的阳平声,声母应该是浊音,而根据浊音清化的原则,现代应当读送气。不送气的只能来源于仄声。仄声中,上声、去声变为平声的极少,因此只能源于入声。2.[yɛ]韵母的字绝大多数来自古代入声,如:虐略绝决月学约确雀血穴常用字中只有“靴、瘸”两个字属于戈韵,是平声字。3.[uo]韵母与卷舌音相拼的字,来自古代入声,如:桌啄捉酌镯着辍拙绰戳说硕若弱4.[ɤ]韵母与古端组、精组相拼的字,来自古代入声,如:得德特忒訥则泽择责册策色瑟现代普通话的[uo]有三个来源:平声歌韵、戈韵、入声韵,歌戈韵不能和卷舌音拼,因此与卷舌音拼的都来源于入声。现代普通话的[ɤ]同样来源于歌韵、戈韵和入声韵,但歌戈韵不能和端组、精组相拼。5.[ie]韵母与古帮组、端组相拼的字,来自古代入声,如:憋别撇蔑跌蝶贴铁捏聂列烈劣6.[a]韵母和[f][ts][ts’][s]相拼的字,来自古代入声,如:发法伐罚扎擦撒萨飒7.有文白两读,又没有意义区别的,一般是入声字,如:色没角落血脉簿剥削还可以从反面排除一些不可能是入声字的:1.阳声韵的字,肯定不是入声字。2.普通话中念[tsɿ][ts’ɿ][sɿ]的字,都不是入声字。3.普通话中念[uei][uai]的字,基本不是入声字。还可以利用形声字来类推,如:“合”是入声,则“盒恰洽颌鸽答搭塔”等都是入声。“出”是入声,则“拙茁屈掘倔”等都是入声。“白”是入声,则“伯帛柏破迫舶泊”等都是入声。“读”是入声,则“椟渎犊黩牍”等都是入声。“叔”是入声,则“淑菽俶督”等都是入声。p152一、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