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史2切韵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切韵》音系与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第二讲《切韵》是隋代陆法言等编纂的一部韵书,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沈括《梦溪笔谈》:“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切韵》是唐宋韵书的蓝本,是研究汉语语音史、中古音系的重要资料。中古音系,常常也被称为“《切韵》音系”。一、《切韵》概况《切韵》早已散佚,仅存陆法言所作《切韵序》流传至今。先后发现的《切韵》残卷有三十余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的三种唐写本:1.王一:敦煌出土,残卷,基本是陆法言原书的片段,现存巴黎国民图书馆。2.王二:内府藏项子京跋本,亦不全,且系统驳杂,可能已非《切韵》原貌。3.王三:1947年于故宫发现,宋濂跋本,为全本,虽然对《切韵》作过补充修订,但仍是反映《切韵》面貌的最直接材料。《切韵序》是中国音韵学史上一篇重要的论文。从中可以了解到:1.《切韵》的编写过程:隋代开皇初年,刘臻、颜之推、卢思道、魏彦源、李若、萧该、辛德原、薛道衡八人,一同到陆法言家,谈论古今语言不同、南北方言差异,又评论当时的各家韵书,由于分韵辨音不同,各有乖互。因此他们讨论了南北是非,古今通塞,通过集体讨论,拟定了《切韵》的编写提纲,并由陆法言记录下来。这部书在十八年后整理修订完成。2.《切韵》的编著目的:“欲广文路,自可清浊皆通;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亦即,一方面为了制订创作诗文的用韵,另一方面为了语音的审音、正音。诗文用韵可以从宽,正音则须从严。3.《切韵》的编写原则:本着“捃选精切、除削疏缓”的原则,要求审音上精细、剖析毫厘,原则上从分不从合。关于《切韵》分韵,历来有三种不同的意见:1.分韵过细,其中有些韵部是陆法言等人主观强生分别的。2.并非故意繁密,而是符合当时实际语音情况的。3.兼有古音和方音的成分。二、《切韵》音系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对于《切韵》音系,主要有两派看法:1.代表的是综合音系,即是古今南北语音的综合体系。2.代表的是单一音系,即是一时一地的语音。至于是何地,又有吴音、长安音、洛阳音三种观点。虽然各家争鸣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现在接受度较高的观点是:《切韵》音系并非单纯的一时一地之语音实录,即不完全反映当时的口语实际,而是综合了古今南北语音的一些特点。p74周祖谟《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切韵》是一部极有系统而且审音从严的韵书,它的音系不是单纯以某一地行用的方言为准,而是根据南方士大夫如颜、萧等人所承用的雅言、书音,折衷南北的异同而定的。”“这个系统可以说是六世纪文学语言的语音系统,所以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以《切韵》作为六世纪语音的代表,是完全可以的。”《切韵》分韵很细,古今没有哪一个方言有如此复杂的音系,但《切韵》不是脱离实际的、人为的大杂烩。大致可以说,依照古音、方音应该分别的音,《切韵》都从严把它们分别开来。完全按照这个规范来发音的人不存在,但这个语音系统作为一种文学语言的语音规范,是客观存在的。《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北宋陈彭年等编修,成书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广韵》,即依据《切韵》而广之的意思。三、《广韵》概况通过比较《切韵》写本与《广韵》可以发现,尽管时代相去四百年,《广韵》收字增加、注释增加、分韵更细、反切用字也有更改,但从整个语音系统来看,基本一致,反映的语音性质相同,体例也基本是相同的。《广韵》一书,虽然修于宋代,实际上是集隋唐韵书大成的著作,反映的也是隋唐的语音,而非宋代的语音。《广韵》收字多,注释详细,加之宋代以后印刷术推广,《广韵》大量流行,《切韵》原本反而逐渐失传。宋元以后,直到民国时期,声称研究《切韵》的人,实际研究的都是《广韵》。当代虽能看到《切韵》残卷,但主要流行、参考的仍然是《广韵》。所谓“切韵音系”,也基本是以《广韵》为材料总结出来的。《广韵》是一部韵书,韵书是按“韵”来编排的工具书。韵是区别声调的。因此《广韵》首先按四声分为五卷: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总计206韵。每个韵目都以数字标出韵的次序。如上平声“东第一、冬第二、锺第三、江第四……”,也可简称“一东、二冬……”四、《广韵》的体例每个韵目下所辖字都是同韵的,也就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但韵母不一定相同,声母更是多种多样。同韵中凡是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的字,合为一个同音字组,以小圆圈隔开,一组叫作一个“小韵”。每个字下都有小字注释。先解释字义,有时还引经据典。每个小韵的第一个字下用反切注明读音,并标出这个小韵的字数。有的字有两读,则会在注释后加注“又音”。但这个又音只针对被注字本身,与同小韵的其他字无关。《切韵》、《广韵》等都是按照韵编排的,它的声母从表面是看不出来的,韵也不完全等于韵母,考求《切韵》系统的声母、韵母、声调情况,须从反切注音入手。反切反映了韵书中每个字的读音,反映了这部韵书的声韵调系统。研究历代韵书和其中的反切,是汉语语音史的重要内容。五、利用《切韵(广韵)》考求中古汉语音系的方法第一个系统根据《广韵》反切来考证《广韵》声母、韵母系统的,是晚清学者陈澧的著作《切韵考》(所谓《切韵考》,实际是《广韵考》,因为陈澧没有见过《切韵》的原本或残卷)。陈澧所用的方法为“系联”。1.基本条例:“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同用:冬,都宗切。当,都朗切。互用:当,都朗切。都,当孤切。递用:社,常者切。常,市羊切。市,时止切。时,市之切。反切上字的系联2.分析条例:“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广韵》中每一组同音字注一个反切,不同反切表示的读音必不相同,因此两个反切如果下字同类(韵相同),那么上字一定不同(声母不同)。例如:彤,徒冬切。冬,都宗切。“彤、冬、宗”韵相同,则反切上字“徒、都”一定不同类,因此“彤、冬”声母也一定不同。3.补充条例:“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矣,然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反切上字两两互用时,就无法跟同类联系起来。例如:多,得何切。得,多则切。都,当孤切。当,都郞切。利用“一字异读”来解决:“今考《广韵》一字两音者,互注切语,其同一音之两切语,上二字声必同类。”平声下收:冻,德红切,又都贡切。去声下收:冻,多贡切。边布玄布博故补博古伯博陌北博墨半博漫博补各巴伯加鞭卑连卑府移府方矩方府良鄙方美笔鄙密甫方矩彼甫委陂彼为必卑吉宾必邻畀必至并畀政1.基本条例:“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同用: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互用:公,古红切。红,户公切。递用:端,多官切。官,古丸切。丸,胡官切。反切下字的系联2.分析条例:“反切上字同类者,反切下字必不同类。”例如:瞢,莫中切。蒙,莫红切。同用“莫”作反切上字,因此反切下字“中”和“红”的韵必定有差别。又如:公,古红切。弓,居戎切。通过声母系联可知“古、居”声母属于同类,则“红、戎”韵必定不同。3.补充条例:“切语下字既系联为一类矣,然亦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下字两两互用故也。”朱,章俱切。俱,举朱切。无,武夫切。夫,甫无切。“朱俱”、“无夫”无法与其它韵母系联起来。用“四声相承”来解决:“今考平上去入四韵相承者,其每韵分类亦多相承,切语下字既不系联,而相承之韵又分类,乃据以定其分类。”“朱俱无夫”属于平声“虞韵”,通过系联可知,与之相配的上声“麌韵”只有一类,去声“遇韵”也只有一类,因此推断平声“虞韵”也很可能只有一类,“朱俱、无夫”虽然不能系联在一起,实际可以归为一个韵类。“四声相承”指《广韵》中主要元音相同的平上去入四个韵可归为一组,如“东董送屋”、“江讲绛觉”等。练习:东韵系联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