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韵母系统第四讲《广韵》的韵类系统比声类直观一些,因为它是按韵编排的,分206韵,其中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但是韵不等于韵母,仅仅从韵目上无法看出韵母系统。一、《广韵》206韵《广韵》206韵上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一東獨用一董獨用一送獨用一屋獨用二冬鍾同用湩字附見腫韻二宋用同用二沃燭同用三鍾二腫獨用三用三燭四江獨用三講獨用四絳獨用四覺獨用五支脂之同用四紙旨止同用五寘至志同用六脂五旨六至七之六止七志八微獨用七尾獨用八未獨用九魚獨用八語獨用九御獨用十虞模同用九麌姥同用十遇暮同用十一模十姥十一暮十二齊獨用十一薺獨用十二霽祭同用十三祭十四泰獨用十三佳皆同用十二蟹駭同用十五卦怪夬同用十四皆十三駭十六怪十七夬十五灰咍同用十四賄海同用十八隊代同用十六咍十五海十九代二十廢獨用十七真諄臻同用十六軫準同用二十一震稕同用五質術櫛同用十八諄十七凖二十二稕六術十九臻齔字附見隱韻齔字附見焮韻七櫛二十文獨用十八吻獨用二十三問獨用八物獨用二十一欣獨用十九隱獨用二十四焮獨用九迄獨用二十二元魂痕同用二十阮混很同用二十五愿慁恨同用十月沒同用二十三魂二十一混二十六慁十一沒二十四痕二十二很二十七恨麧字附見沒韻二十五寒桓同用二十三旱緩同用二十八翰換同用十二曷末同用二十六桓二十四緩二十九換十三末二十七刪山同用二十五潸產同用三十諫襇同用十四黠鎋同用二十八山二十六產三十一襇十五鎋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一先仙同用二十七銑獮同用三十二霰線同用十六屑薛同用二仙二十八獮三十三線十七薛三蕭宵同用二十九篠小同用三十四嘯笑同用四宵三十小三十五笑五肴獨用三十一巧獨用三十六效獨用六豪獨用三十二皓獨用三十七號獨用七歌戈同用三十三哿果同用三十八箇過同用八戈三十四果三十九過九麻獨用三十五馬獨用四十禡獨用十陽唐同用三十六養蕩同用四十一漾宕同用十八藥鐸同用十一唐三十七蕩四十二宕十九鐸十二庚耕清同用三十八梗耿靜同用四十三映諍勁同用二十陌麥昔同用十三耕三十九耿四十四諍二十一麥十四清四十靜四十五勁二十二昔十五青獨用四十一迥獨用四十六徑獨用二十三錫獨用十六蒸登同用四十二拯等同用四十七證嶝同用二十四職德同用十七登四十三等四十八嶝二十五德十八尤侯幽同用四十四有厚黝同用四十九宥候幼同用十九侯四十五厚五十候二十幽四十六黝五十一幼二十一侵獨用四十七寢獨用五十二沁獨用二十六緝獨用二十二覃談同用四十八感敢同用五十三勘闞同用二十七合盍同用二十三談四十九敢五十四闞二十八盍二十四鹽添同用五十琰忝同用五十五艷同用二十九葉帖同用二十五添五十一忝五十六三十帖二十六咸銜同用五十二豏檻同用五十七陷鑒同用三十一洽狎同用二十七銜五十三檻五十八鋻三十二狎二十八嚴凡同用五十四儼范同用五十九釅梵同用三十三業乏同用二十九凡五十五范六十梵三十四乏古人分韵的标准是“韵腹+韵尾+声调”,三者完全相同的归为一个韵,只要其中有一个要素不同的就归不同的韵。四声相承:上表的每一横排所包含的韵(入声除外)韵腹、韵尾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入声与平上去三声韵腹相同,韵尾、声调不同,它们常被合成一个单位来记忆,称为四声相承。《广韵》平、上、去三声共有61组。绝大多数平、上、去配套,但有四个独立去声(祭、泰、夬、废)没有相应的平声和上声。入声韵与阳声韵相配,因此严格来说,只有阳声韵的组是四声(平上去入)相承,阴声韵的组是三声(平上去)相承。附见:上声“一董”和“二肿”之间有“湩字附见肿韵”;上声“十七准”和“十八吻”之间有“齔字附见隐韵”;去声“二十二稕”和“二十三问”之间有“齔字附见焮韵”;入声“十一没”和“十二曷”之间有“麧字附见没韵”。这是由于冬韵的上声字只有“湩”和“”两个小韵,三个字,数量太少,且不常用,因此没有爲其单独立目,而是附在相邻的韵中。其余同理。同用、独用:韵书的一个功用,就是为写诗歌押韵提供依据。《切韵》193韵,《广韵》206韵,这个系统与当时人的口语已有了距离,为科举考试者作诗押韵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初唐时礼部尚书许敬宗奏请允许一部分相近的韵可以“同用”,亦即两个或三个相近的韵在作诗押韵时可以当作一个韵来用,如“五支”、“六脂”、“七之”,在唐代就已分别不开了,于是就规定“支、脂、之”三韵同用。所谓“独用”,即这一韵的字单独押韵,而不跟其他韵字相押。《广韵》虽然是宋代重修的,但上标“同用、独用”源于唐人。陈澧通过系联法,将《广韵》1190个反切下字系联为311个韵类。然而反切下字的情况比反切上字复杂得多,有时纯靠系联还是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分歧主要在两个问题上。二、《广韵》的韵类和韵母一是唇音的开合口问题。《广韵》中的唇音字(即声母是帮滂並明的字),既可充当开口字的反切下字,也可充当合口字的反切下字。如“杀”,开口,所八切;“滑”,合口,户八切。而同一个唇音字,有时用合口字作反切下字,有时用开口字作反切下字。如“傍”,平声步光切,去声蒲浪切。光,合口,浪,开口。这样会造成将开口字、合口字都系联成同类。鉴于非唇音字的开合口分立是确凿无疑的,此处就不能完全依赖系联结果。现在的普遍观点是,开合口的对立限于非唇音声母,对于唇音声母来说,没有开合的对立,因此可自由作开口字和合口字的反切下字。由于这个原因,通过唇音反切下字系联起来的一组反切下字,需要再次审音,避免开合口混为一类。二是重纽问题。《广韵》中“支、脂、祭、真、仙、宵、侵、盐”八个三等韵的喉、牙、唇音字,除了开合口的区别外,它们的反切下字还可以分成两类,形成对立。如支韵中:(言它),香支切;牺,许羁切;麾,许为切;隓,许规切反切上字香、许属同一个声母,则此四反切下字应各不相同。支羁/为规是开合口的区别,而支/羁、为/规之间,就是“重纽”的区别。“纽”是小韵的意思,“重纽”就是声同类而小韵相重。重纽的两类到底是什么样的区别?有认为是主要元音不同,有认为是介音的不同,有认为是搭配的声母不同,也有根本不认为重纽二类有音值差别的。对于重纽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有各种不同的处理办法。正视重纽问题的,韵母的分类就多,无视重纽问题的,分类就少。由于存在上述两个问题,同时《广韵》中还有少量误切、异切问题,致使各家对《广韵》反切下字的分类存在分歧。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分为290类,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分为293类:平声83类,上声76类,去声83类,入声51类。王力290类与陈澧311类的对应关系详见胡安顺《音韵学通论》分析。依照归纳韵母的原则,凡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韵类,平上去相承归为一类,入声单算一类,这样可以把《广韵》舒声(平、上、去声)归纳为91个韵母,入声51个韵母,共142个韵母。具体分类详见唐作藩《音韵学教程》p144-153至此,虽然我们能总结出293个韵类和142个韵母,但对它们的实质还很不清楚。每个韵类究竟是什么区别?这从《广韵》本身是看不出来的,需要参考《韵镜》等韵图来进一步研究。三、等韵图对韵类韵母的分析《韵镜》将《广韵》的206韵绘制成43张图,称为43“转”。“转”即“辗转相拼”之义。把哪些韵归在一转中,主要依据的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或相类、开合口相同。宋元之际的韵图《四声等子》等,将43转进一步归纳为16“摄”。“摄”即“统摄、总括”之义。摄的范围比转大,只要是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相类的转便合为一类,不分开合口。十六摄(以平声赅上去入)如果说“转、摄”提示了不同韵的相近之处,“等”则提示了不同韵的差异之处。同一个格子里竖行的几个字,声母相同,且都是同呼的字(或者都是开口,或者都是合口),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个区别就是“等”:一个格子分为四层,表示四等,从上到下是一至四等。[清]江永《音学辨微》:“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用现代语音学来解释,洪大就是发音时开口大,舌位低,细则是开口小,舌位较前较高。因此可见,等的概念,主要是分析主要元音的,同时也涉及到介音。分等的依据是韵母中介音的有无和主要元音的开口度大小:1.一等字主要元音开口度最大,舌位靠后;四等字主要元音开口度最小,舌位靠前。2.一、二、四等字无[i]介音,三等字有[i]介音。四等韻目韻母一豪ɑu二爻au三宵iæu四蕭ɛu四等韻目韻母一桓uɑn二刪uan三仙iuæn四先uɛn《广韵》206韵的分等情况(以平声赅上去入):一等:東一冬模泰灰咍痕魂寒桓豪歌戈一唐登侯覃談二等:江皆佳夬刪山肴麻二庚二耕咸銜三等:東三鍾支脂之微魚虞祭廢真諄臻文欣元仙宵戈三麻三陽庚三清蒸尤幽侵鹽嚴凡四等:齊先蕭青添将《广韵》的反切下字系联与《韵镜》结合起来,就能对韵类、韵母的差别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东”韵为例,反切下字可系联为两类:a.红东公空b.弓戎中融宫终《韵镜》中,a类反切下字的字排在一等位置,b类反切下字的字排在三等位置。因此a与b两个韵类的差别就在于[i]介音。因此a类拟音为[uŋ],b类拟音为[iuŋ]。再以“麻”韵为例,反切下字可系联为三类:a.加牙巴霞b.遮邪车嗟奢赊c.瓜华花《韵镜》中麻韵分在两张图上,ab类在开口图上,c类在合口图上,因此ab与c类的差别是[u]介音的有无。a在二等字位置,b在三等字位置,c类也在二等字位置,因此ab的差别是[i]介音的有无。因此a类拟音为[a],b类拟音为[ia],c类拟音为[ua]。开口合口《广韵》的分韵从严,在中古时期具体的语言中,很多韵是有混同的,不存在这么多韵母,这从当时的诗文押韵情况中就可看得出来。但另一方面,由于诗文押韵不考虑介音,因此从诗文用韵总结出来的韵类,肯定比当时实际的韵母数量少得多。四、根据诗文用韵归纳韵类根据齐梁至隋代诗文用韵,可归纳出中古前期的43韵部(韵部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介音,比韵的概念大):p7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支14真(谆臻)29质(术栉)2之(脂)15文(欣)30物(迄)3微16元(魂痕)31月(没)4鱼17寒(桓删)32曷(末)5模(虞)18先(仙山)33屑(薛黠)6齐(祭)19东34屋7皆(佳夬废泰)20冬(钟)35沃(烛)8咍(灰)21江36觉9宵(萧肴)22阳(唐)37铎(药)10豪23耕(庚清)38麦(陌昔)11歌(戈)24青39锡12麻25蒸(登)40职(德)13侯(尤幽)26侵41缉27谈(覃衔)42合(盍狎)28盐(添咸严凡)43叶(贴洽业乏)到唐代,韵部又发生了进一步合流,根据唐代诗歌用韵,可归纳出中古后期的32韵部:p10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1支(之脂微)11真(谆臻欣)22质(术栉迄)2齐(祭废)12痕(魂文)23物(没)3鱼(模虞)13寒(桓)24曷(末)4咍(灰泰)14先(仙删山元)25屑(薛黠鎋月)5皆(佳半夬)15东(冬钟)26屋(沃烛)6宵(萧肴)16阳(唐江)27铎(药觉)7豪17耕(庚清青)28锡(麦陌昔)8歌(戈)18蒸(登)29职(德)9麻(佳半)19侵30缉10侯(尤幽)20谈(覃)31合(盍)21盐(添咸严凡衔)32叶(贴洽业乏狎)比较《广韵》韵母与诗歌用韵,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趋势:1.支、之(脂)、微合流2.鱼、模(虞)合流3.东、冬(鍾)合流杜甫《塞芦子》: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边兵尽东征,城内空荆杞。思明割怀卫,秀岩西未已。回略大荒来,崤函盖虚尔。延州秦北户,关防犹可倚。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贼起。近闻昆戎徒,马退三百里。芦关扼两寇,深意实在此。谁敢叫帝阍,胡行速如鬼。支:尔、倚、此脂:水之:杞、已、子、起、里微:鬼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年浮梁买茶去。虞:住、数模:部、妒、污、度、故鱼:妇、去韩愈《赠徐州族姪》: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阙,辞家逐秋蓬。岁时易迁次,身命多厄穷。一名虽云就,片禄不足充。今者复何事,卑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