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教学与反思(鄂教版)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4.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准备:1.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2.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2.引导学生分类。二、新授1.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2.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动物名称生活的环境……………………3.学生分小组汇报。4.学生阅读P4小资料。三、课外及延伸。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动物特点动物名称资料来源最大的动物最高的动物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夜间活动的动物2.搜集资料、图片。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教学反思:研究的动物,让学生先说说校园中搜索到的部分动物,再说说自己了解的认识的动物。因为没有太多相应的照片资料,就写在了一张张卡片纸上贴在黑板上,贴的满黑板是,充分感受到动物种类的多样性。等交流了一定数量的动物名称后,再结合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进行区分删选,及时把问题解决。2、动物吃什么肉食动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2.知道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3.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收集证据。4.知道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5.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写成一份“生活中常见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教学过程:1.学生出示“生活中觉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2.点部分学生汇报。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记录学生汇报的情况。4.学生看黑板,分小组交流。按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5.学生汇报分类情况。6.教师小结:按食性动物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7.学生分小组交流。猫、狗、鸡、兔四种动物平时吃些什么食物。将结果记录在课本P6页。8学生汇报讨论结果。9课后及延伸。你知道哪些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把它们填写在下表中。教学反思: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极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发现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宗旨。3、动物怎样运动教学目标:1.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2.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3.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5.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1.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2.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教学过程:1.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学生汇报。3.实物观察。(1)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2)学生交流并记录。(3)学生汇报。4.学生分小组观察。(1)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2)边观察边记录。(3)学生汇报。5.课堂延伸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6.课后延伸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教学反思: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繁,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达到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之成效。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讨论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严谨求真的习惯,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达到了科学探究的目的。4动物的防御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4、能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对动物防御敌害特点的认识。尊重证据。教学准备1、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每组10个,秒表每个小组一块。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3、学生自带(或教师准备)各种动物防御敌害的书籍。教学过程1、用秒表定时计时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要通过示范、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2.观察刺猬、蜗牛在危险的环境中的身体反应的活动,小动物的选取不必拘泥于刺猬。因为虽特点鲜明,但不易准备。这里只要是能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小动物都可以。3.学生通过查阅书刊获取知识,书籍的来源可以是教室的图书角,也可以由教师准备或学生自带。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我认为: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生动、精彩的科学探索活动,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应变能力,否则我们所组织的活动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多下功夫,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不断成长进步。5动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3、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4、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5、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教学准备1、小组观察用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2、各种胎生小动物诞生时身体反应的图片。教学过程1.教师要能保障为学生提供各种常见的卵生动物的卵,如青蛙卵、蟾蜍卵、蚕卵等等;并营造这些卵的成活环境,便于学生观察。教材将本单元安排在春季进行,也有这方面的考虑。2.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本课的基础,比如,对于胎生和卵生的认识,对动物繁殖习性与生活环境的认识,他们不是一无所知,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必要时加以引导。要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及后续的交流讨论活动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以便使学生活动的目的更清晰,流程更顺畅。4.关于课外观察鸡孵化小鸡的活动,目的是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具体选择什么卵生动物来观察它的孵化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确定。建议一般可选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观察进行描述—组动物繁殖图是让学生对于两种繁殖方式的认识更加深入,通过卵生和胎生两种的不同情况对比,让学生找到相同的部分从而能够思考的这两种繁殖方式是有着区别的,在比较中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这两种繁殖方式的比较让学生们认识到野生动物所面临的问题,对动物的保护也是迫在眉睫,让学生加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就在这节课之后,我发现还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进行扩展,是学生的学习更深入的。例如,让学生课前积累些生活中的资料,生活上的资料,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昆虫的卵,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与学习。在比较两种繁殖方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充分的讨论的时间,打开学生的思路,使比较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多彩的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3、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4、能通过整理记录形成综合性认识。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珍爱生命。教学准备1.蚕和凤仙花一生经历的各阶段的图片。2.狗尾草、橘树、黄瓜、银杏树、苔藓、蕨等植物的生命过程各阶段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教学过程1.对于动物一生经历的各阶段的观察讨论,以扶为主,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问题的指向性,具体性;讨论交流的引导;适当的解释说明;梳理认识的及时、细致地牵引。对于植物一生经历各阶段的观察与讨论要以放为主,在前面已有的方法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图片。2.学生熟知的蚕和凤仙花的生命各阶段的学习教师可提供图片,加强直观印象。3.植物一生各阶段的学习,教材并没有提供它们各阶段的形态图片,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但学生的解释并非事实,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教学反思:利用网络提供资源,丰富了学习的内涵,提高了学习效益。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由研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运动时六条腿移动的特点。2、能够想办法研究蚂蚁的运动特点。3、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4、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5、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7、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各组研究用的蚂蚁,放大镜、白纸、墨水、纸巾、棉签、细沙、水等材料。教学建议1.教师在学生自由研究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很重要,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学生必备的和可能会用到的器具,学生对操作流程不明确处的解释说明和学生在研究中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方法的指导等等。另外,教师还要有效地组织各组的活动,使研究活动能顺利的完成。2.活动记载怎样填写,教师在研究之前应使学生明确,每个部分填写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教材的活动提示很具体,是指导学生展开研究的依据,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和明确。3.自由研究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那么,小组的活动是否有效率,小组长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应重点关注小组长在各组的组织。教学反思:学生在自由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不能甩手不管,要全程跟进。7、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1、认识苗圃中的几种常见植物。2、能根据对苗圃中植物的观察,提出植物繁殖方面的问题。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制定、明确科学调查的各步骤并组织实施。4、知道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联系苗圃,做好参观的组织工作;绘制班级分工表;实物展示台。2、小组准备:铅笔、尺、记录用纸。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户外活动,提出要求带学生去观察苗圃中的植物幼苗,注意里面有多少种不同的植物的苗?二、相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认识柏树苗、枇杷苗、杨树苗和月季苗。三、小组讨论这么多的植物幼苗是怎样繁殖出来的呢?四、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归纳并板书1、由种子繁殖出来的2、人工技术培育出来的3、用根繁殖出来的4、用茎繁殖出来的五、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呢(进行科学调查活动)六、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调查活动1、明确目标2、确定调查方法3、完成人员分工4、开展活动调查5、做好记录七、师小结第二课时资料整理、总结与汇报该课时的重点集中在资料收集后的整理和总结,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1.小组汇报各自调查情况。提出问题:各个小组调查的结果是什么?指导各小组依次上台,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调查记录。各小组汇报完毕以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材规定的区域填写总结并汇报。2.其它相关资料汇报。提出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疑惑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提出。学生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疑惑,要求学生提出来,即为后期教学提供素材,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学总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陆续接触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移栽方法。板书:7、植物的繁殖种子繁殖人工培育用根繁殖用茎繁殖教学反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心需要,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目标。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8、茎的繁殖教学目标:1、知道用茎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扦插和嫁接。2、掌握用扦插、靠接来繁殖植物的方法。3、能熟练运用工具完成扦插、靠接中各个步骤。4、能进行简单的扦插切面对比实验,知道对比实验中唯一能改变的条件切面的形状不同。5、能对不同切面的茎的生长状况进行预测,并能与实际结果相比较。6、能对实验进行长期的观察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