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反思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启动Logo语言窗口的方法以及Logo语言窗口的组成。教学中通过简单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画图工具“小海龟”,了解用Logo语言画图的基本方法。在讲授Logo语言的退出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尝试操作,自己去发现更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在课堂上,好多同学对这个画图软件非常感兴趣,已经在自学书本上的知识了,我就顺势引导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自学,这样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而三个基本的logo命令,通过让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新发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感受这三个命令的功能,并熟记这些基本的logo命令。第二课:本课有五个命令,分别是RT右转命令、LT左转命令、BK后退命令、HT隐龟命令、ST显龟命令。本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命令的作用,从而利用这些命令来画一些比较简单的图形。考虑到计算机语言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节课采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创设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溶入到游戏中,把抽象的命令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学时通过边教学演示,边让学生上机,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些命令。教学中发现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在命令与参数之间忘了输入空格,这是我课前未曾考虑到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等下来通过屏幕广播让学生仔细观察错误的命令和正确的命令在输入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发现错误的命令输入完毕以后显示是绿色的,而正确的命令输入完毕以后是有对应的蓝、红两色。通过观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判断自己输入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本环节,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第三课:本课的重点是重复命令的格式与使用,采用海龟画三角形来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如何画。学生能根据粮仓的结构分解成一个三角形和正方形来画,存在的重要问题是海龟画图时海龟头的朝向与整体图形位置的关系。还有转角度数的问题,学生还存在疑惑。第四课:本课的重点是抬笔和落笔命令的使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演示要有效得多。本节课我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分解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组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讨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有:没有很好的把编程的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对于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编程理念是很重要的。第五课:本课主要是学习椭圆命令的格式及使用方法,重点理解应用椭圆命令如何画圆的命令。学生对什么是太阳系等相关概念很模糊,所以要普及行星与卫星的概念。在图形的绘制之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分析图形的画法丰富多样,有梯度:学生自己分析→小组讨论分析→师生共同分析→尝试。不足之处:1、以往教学有部分遗留问题。学生对以前学过的部分命令不够熟悉了,导致一些同学速度非常慢,思维跟不上。2、可以在教学中体现“求异思维”,每个图形不可能只有一种画法,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尝试。第六课:学生已经掌握了海龟画图的基本命令,也能利用重复命令画出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因此,通过海龟做动画这一学习内容来继续保持和激发学生对LOGO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以“海龟做动画”为主题,贯穿整堂课的始终,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兴趣激励法,自主探究法等等。以“海龟做动画”这一主题贯穿整课,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动画原理,学生只要深刻了解了这一原理,就能明白只要重复“画图→短暂停留→清除屏幕”这一过程就可以画出动画,因此,采用了先讲解动画原理,然后阅读程序,再讨论对程序的理解这一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动画的原理。掌握了原理,再通过“旋转的方块”、“不断移动的圆”这两个稍简单的动画,循序渐进,最后完成教学任务。第七课:本课主要让学生知道了logo命令还有另一种执行方式——程序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一组能完成具体任务的命令能被保存下来并在以后被反复调用。带参数过程的学习中参数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上介绍的两个重难点“会定义logo带参数”和“不带参数”过程并在命令窗口中调用已定义过程。这节课如果用一个课时很难完成教学。因此我把这两个重点分成两个课时来完成。这节课的遗憾:1、《海龟搭积木》,这节课的内容逻辑思维性比较强,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已学的知识做出判断,并进行实践。2、让学生学会定义带参数的logo过程,什么是“参数”,这个概念,没有解释给学生理解。第八课:通过观察几个分形图形及对应的调用命令,初步感悟参数与递归次数之间的规律,并尝试用所了解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参数画出给定的分形图形。这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力,表现为普遍女生较吃力,兴趣不浓。第九课:知道机器人的种类、了解机器人结构特征和不同功能、畅想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由于学生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的机器,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等。因此在教学中,一开始,让学生来交流:“在想象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出示有关机器人的课件,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机器人的由种类、特征、发展等等,同时让学生思考体会: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样子!第十课:在教授与欣赏图片和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占用的时间过长,学生造型表现的时间稍短些,如果在这个环节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那么学生在造型表现和展览讲评环节会更合理。由于课堂过于严肃,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方式比较单调,思维不够开阔。第十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认识传感器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传感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不同作用。学生初次接触传感器,对其认识较为模糊。学生对机器人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对其构造及功能不清晰,导致课堂氛围为单调、从而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太高。第十二课:展示机器人工作过程示意图,认清主控器的作用、与人脑的区别与联系。由于本课的知识相对比较抽象,生活中接触比较少,所以学生在掌握上还有相当的难度。第十三课:在机器人的教学中,由于缺少机器人等相关硬件设备,对于许多知识的学习不能有实物的参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机器人不管是比较新兴的一门学科知识,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教材大纲,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第十四课:本课主要是通过条形码与扫描仪、OCR软件和语音识别等例子来讲解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普及科普常识,让学生感受科技的价值与便捷。第十五课:通过聊天机器人、机器智能翻译、虚拟主持人等例子来了解其工作原理,本课内容较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尝试在线翻译或者免费的翻译软件体验机器智能翻译的优越,增强学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