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规划(2011-2015)方案主要内容1.建设背景2.总体目标3.总体规划4.应用系统建设5.基础网络建设6.信息安全基础设施7.基础数据资源和服务系统8.外部共建共享资源9.三级平台实施和部署建设背景—公共卫生形势和业务管理需求•“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对任何“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及时准确的通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得到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快速增长•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频发•预防接种、出生、死亡监测等基础信息管理需求•医改效果的评估指标监测: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结核患病率、脑卒中死亡率建设背景—建设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的通知•…….总体目标•政务目标–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决策与管理能力、快速反应与应急能力、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业务目标:–建立和强化传染病、慢病、预防接种、生命登记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体系,获取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为医改效果评估提供信息支撑,为决策提供支持,为公众提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信息化目标–以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为龙头,建立和完善由中央和地方有机组成的全国统一的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网络,实现基于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人群疾病与健康相关信息快速收集、综合分析和多方数据的利用和共享。第一阶段:启动~第2年基础建设整体集成全面优化第二阶段:第3~4年第三阶段:第4~5年突出重点、保障急需;强基层、建网络;点、线、面建设相结合开展建设试点。以疾控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全面集成建设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完善应用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全面优化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阶段目标工作重点阶段目标建设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在医改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满足未来五年内决策者、专业人员、公众的信息需求。保障应急、强化服务以业务为根本,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关注业务价值实现,立足于提供公共卫生应急信息支持和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与共享。逻辑集中、物理分布建立和完善业务逻辑高度统一,物理适度分布的国家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和省级公共卫生数据分中心。建设策略明确需求,保障急需明确业务优先级,保障应急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采用共性问题统一建设、特殊问题单独解决的方式,逐步建设、完善、扩充国家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整体集成,互联互通在卫生部综合卫生信息平台框架下,以医院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区域数据分中心建设管理为核心,推进疾控与医院、疾控与社区、疾控机构与外部机构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充分利用外部信息资源,避免低层次重复开发。资源整合,平台共建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成本效益为原则,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中央、地方共建的方式,采用成熟IT技术,建立网格化的分级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公共卫生数据中心。保护投资,持续发展统一制定新建系统的建设策略和原有系统升级改造的处理原则,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扩建和发展。总体规划—整体布局信息支持与服务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采集与管理总体规划—系统架构•业务逻辑统一、系统物理分布•国家、省、地市三级分别建立全国和区域性的信息平台,在统一的业务逻辑驱动下相互联动,形成整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平台国家级数据中心国家级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市/区域级信息平台市/区域级信息平台直报平台直报平台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信息报告异常信息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信息报告异常信息监测指标信息管理指标信息监测指标信息管理指标信息监测过程信息分级管理监测过程信息分级管理国家级数据中心国家级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市/区域级信息平台市/区域级信息平台直报平台直报平台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信息报告异常信息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监测信息报告异常信息监测指标信息管理指标信息监测指标信息管理指标信息监测过程信息分级管理监测过程信息分级管理总体规划—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应用架构•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常规监测,分级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PHMIS)疫情与应急直报系统(NERS)组织管理体系传染病疫情个案信息食源性疾病个案信息异常监测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险因素病原微生物生物媒介/宿主…机构基本信息(人、财、物)应急物资管理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统一信息标准卫生部、国家CDC、国家监督中心统一报告管理省卫生厅、省CDC、省妇幼保健中心、省监督中心市卫生局、市CDC、市妇幼保健中心、市监督中心县卫生局、县CDC、县妇保健幼中心、县监督中心乡镇、街道防保科医院、社区信息系统(HIS)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体系框图电子病历/人群健康电子档案监床检测结果/实验室检测结果监测/调查/干预管理信息医疗机构/CDC管理信息外部门系统信息管理指标管理指标市级信息平台(综合业务管理)省级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国家级信息平台(数据中心)总体规划—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部署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地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数据采集省级综合信息平台民政公安计生社保统计……传染病直报逐级上报信息反馈数据交换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疾病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信息系统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生命登记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与爱国卫生信息系统地市级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国家级数据中心传染病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统一数据采集平台“十二五”展望——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序号业务域建设业务系统管理模式1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2传染病公共卫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分级管理3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分级管理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分级管理5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系统分级管理6生命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分级管理7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与爱国卫生信息系统分级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升级完善39种法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监测信息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在网络直报系统基础上,整合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建立传染病网络实验室监测系统,支撑传染病疫情监测、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预测预警。•依托医院电子病历和电子化的居民健康档案,新建重大慢病、重症精神病、地方病等患病监测系统。•新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系统,以食源性疾病监测为先导、逐步将职业暴露、核和辐射、环境危险因素以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农村改厕、健康和卫生创建质量效果动态监管、病媒生物监测等纳入监测信息系统。应用系统建设•升级扩建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信息系统,为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疫苗安全性及调整免疫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升级扩建出生和死因登记信息系统,与人口、公安、民政等系统关联,初步形成统一的国家生命登记系统。•新建疾控效果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逐步将疾控组织、资源和行政等纳入应急调度和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强化爱国卫生评价与管理。基础网络建设•以部署应用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为基础,改善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中基于医疗机构的疾病监测信息传统采集方式,由条块系统采集扩展到支持多种手段的采集方式,实现统一采集、分布管理、按需分发的综合信息采集与应用。基础网络建设——网络系统结构2020/6/1217一级网络(国家级主干网)1Gbps省中心省中心国家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地市中心社区中心普通医院安全网关三级网络(公网)其他机构个人授权医院卫生机构授权医院卫生机构三级网络(专网/虚拟专网)(1Gbps)社区中心普通医院安全网关公网其他机构个人一级网络二级网络三级网络用户接入网网络运行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网络安全中心、网络应用服务中心,实现与其他网络的互联。与国家中心和其他省中心连接构成国家主干网;对本省地市中心和授权医院提供接入服务。155Mbps155Mbps基础网络建设—接入方式•利用已有的国家疾控中心到各省级疾控机构的SDH链路(或电子政务外网),构建国家数据中心和省级数据分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异地容灾备份、关键业务应用数据传输与交换等功能。•通过互联网接入扩建疾控系统的VPN网络。在已有的国家到省市三级虚拟专网系统的基础上,基于硬件防火墙(VPN)技术,进一步延伸到县(区)级疾控机构,保障信息传输安全性。•利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新建疾控系统业务网,实现疾控机构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横向联系。基础网络建设—技术特征•基础网络:边界通过路由器实现SDH和政务外网接入,国家和省级数据中心采用二级异构防火墙架构,一级采用带VPN功能模块的防火墙,二级防火墙实现Web服务器与应用及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逻辑隔离,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性。•服务器及存储:服务器采用三层技术架构,Web应用采用刀片服务器集群,应用服务器采用机架式PC服务器集群,数据库服务器采用Unix小型机,通过SAN光纤交换机与磁盘阵列连接,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存储应支持虚拟化技术,配备容量应满足未来3-5年的数据存储要求基础网络建设—网络带宽•省级数据中心分别租用不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链路,并实现多链路的负载均衡•互联网接入链路:省级数据分中心保障2条互联网接入链路,每条接入带宽不低于20M•电子政务外网:国家数据中心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省级数据分中心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2239-2008)•《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备份恢复–部署防火墙(VPN)、入侵检测/防御设备,加强网络区域边界安全–部署流量控制设备、病毒与恶意代码防范措施–设立安全互联部件和跨级系统安全管理中心–机房动力环境添置精密空调和改造供电环境基础数据资源和服务系统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体系框架基本卫生信息传染病相关信息慢性病控制相关信息疾控机构参与的基础数据资源出生、死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机构基本信息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等……在建设中能够提供的信息疫情信息、免疫接种信息、食源性疾病信息全国统一的生命登记报告信息、各类行为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监测信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信息……外部共建共享资源•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统一数据接口进行数据交换,包括主动的数据推送和被动的数据请求•对数据进行完备的生命周期管理•具有分析意义的历史数据和统计数据通过ETL导入到数据仓库的主题库,用于国家共卫生方面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三级平台实施和部署—试点实施目标•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交换平台•建立完善统一的平台应用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探索医院现有医疗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交换平台的集成方法,建立区域化疾控数据中心•对相关规范与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三级平台实施和部署—实施方式•部署应用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交换平台•省级平台和国家级平台间利用VPN和SDH/政务外网专线连接•使用基于HTTP协议的WebService技术进行数据交换•部署方式为通过指令远程部署三级平台实施和部署—实施内容•开展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