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会议总结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8关于学术会议总结报告导语:学术会议是思想文化交流的盛会,做好总结工作有助于学术的研究。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学术会议总结报告,欢迎阅读。关于学术会议总结报告(一)在上个月对北部湾经济研究会会员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北部湾经济研究会响应会员的要求,举办了这次北部湾经济学术交流会。此次学术交流会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走向东盟,融入世界”,风生水起北部湾短片介绍。我北部湾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组成,是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基地,是中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展望未来,风景这边独好,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通过大屏幕,使会员们更加了解北部湾的发展前景。2、张良超,何虹雨师姐运用自己参加创新杯的经验,对“创新杯”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进行指导交流从选题到填写申报书,查找资料以及实践考察,整理材料到完成初稿的具体时间要求,张良超对撰写报告流程都进行了明确的解说,并强调无论是选题还是数据分析以及建议的给出应该与热点相结合。最后还阐述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团队合作理念,并说明一个人若想走得快,就自己走,若想走得远,则跟团队一起走的合作精神。何虹雨鼓励各个成员,重在参与,贵在坚持,并对各会员提出了希望。3、周广琳师姐对“创新杯”创业计划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一个团队应该有一个灵魂、核心的人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组合团队”,周光琳对此向各个会员提出了要求,并且强调“水滴石穿,贵在有恒”。4、发放论文写作的指导资料听取了三位师姐对创新杯的讲解和指导,在现场的同学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交流会结束后纷纷留下来询问有关问题,师姐们也一一做了解释。同时也让我有了参加创新杯的冲动,更了解学术是怎么一回事。在未来,我将会把研究的方向放到北部湾去,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北部湾。这次活动的优点有:1、宣传到位,会员参与积极性较高,所以到场人数比较多(到场人数有46名,其中会员28名,非会员2名,会干及嘉宾16名);2、论文写作资料的发放得到了会员的赞扬,给会员带来实际的效用;3、嘉2/8宾的邀请比较到位,准备充分。不足之处:1、此次交流会的时间太长,在活动前没有详细的计划好,造成了后半部分有会员提前离开;2、学术交流会内容比较枯燥,仅仅围绕在“创新杯”方面,会员刚开始的时候听得比较认真,到后面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综合上述,在以后开展的学术活动中,我们将努力增加趣味性,多介绍有关北部湾的知识,为经管学院的同学们打造一个北部湾经济研究的完美舞台!关于学术会议总结报告(二)20XX年10月18日-20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XX年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大会以“生物育种产业与粮食安全”为主旨,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专家学者500多人前来参会,会议中听取了及118名专家分别作了报告,受益颇丰。大会首先听取了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教授作题为“作物科学50年”的报告,简要回顾了作物学会5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作物科学50年来对人类发展的特殊贡献,随后来自中科院的5位院士的主题报告。其中对陶西平先生、刘思山教授及七节高中教师展评课作具体报告。一、陶西平先生报告感悟。陶西平先生就中国当前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中学教师职业道德作了一堂精彩的报告。他提出三个明确的观念:1、着力提高教育质量;2、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3、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并将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中国教育的部分效仿,提出“中国的中学教育是存在着一些弊端,便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还是好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的,只是有一些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极端。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几年的改革中,我们也改良了一些机制,改善了一些弊端,我们仍旧在努力。”在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等问题上,陶西平先生格外强调“情趣教育”,认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枯燥的专业知识传授,更应注重知识传授的艺术性。他提出“情趣有助于培养自身的良好心态、高尚的志趣和专一的精神,没有有情趣的老师,就难以培养出有情趣的学生,而没有有情趣的校长就难以带出有情趣的教师。”二、刘思山教授报告领悟刘思山教授就新课程的推进与生物课程标准(7-9年级)修订工作的进展作了详细报告,他指出:至2007年秋季,全国已有一个省份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区,如果推进顺利,2010年我国大陆所有省份将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并分析了2007年全国理综试卷,将已课改区和未课改区作了大量的数据分析,3/8提出课改区的学生能力提高迅速,在高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三、通过七节展评课及专家点评对教学的“醒悟”七节展评课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宁夏的王晓荣老师的激情迸发,江苏孔钢老师的严谨推理,北京乔文军老师的大胆课堂尝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颇丰,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和天津三中校长的点评更是精彩,他们提出老师在课堂把握上要做到:1、把握“课标”的尺度到位但不越位;2、基本功的厚度:科学性、表达能力、整合能力方面要合理;3、教学智慧的亮度:如教材的重新组织上,学生积极性调动上,教学媒体的运用上,教学机智的发挥上要得体。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观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改中要运用,但要运用的恰如其分,不能在课堂不需探究的问题上瞎探究,简单的问题提了一遍又一遍,探究教学无规定模式,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均需探究,均需媒体帮助,中学教师在这方面需加强基本功。以上便是此行的最大收获,感觉这次学习和观摩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教学理论充实了,教学思路拓宽了,责任更重了。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完善自己。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和学术考察,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第一,加深了对1950—1980年代中国学术史的认识。1950—1980年代的三十年,是新中国建立、发展、经历波折、拨乱反正的三十年,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也同样经过了新思想的改造、学术发展、“反右”“文革”等巨大波折的阶段。在新中国三十年学术发展中所形成的诸多政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至今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第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增加了信心。作为参加这次会议的唯一的一名在读博士生,这也是也第一次出国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出国开会之前,我对自己的论文和学术水平充满忐忑之心,唯恐出现差错,更担心搞不好会为学校和导师丢脸。在参加会议和考察期间,通过接触各国的学者,论文发表后也得到了肯定,对于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有了信心。通过认真聆听各国学者的发言,了解了国际学术界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第三,他山之石,可以借鉴。会议安排对瑞士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考察,使我们亲身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视。反观我国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与保护近年来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相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玉现实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言,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和政府、企业与民间各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我们民俗学工作者今后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任重道远。关于学术会议总结报告(三)会议期间,共有69位分别来自中国、韩国、伊朗、马来西亚、芬兰、中国4/8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学术讨论,其中包括KoreaElectronicsTechnologyInstitute、TampereUniversityofTechnology、Ir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UniversitiTeknologiMalaysia、TatungUniversity、TaiwanHospitality&TourismCollege、中科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尼尔森公司(上海)等。组委会还邀请了孙玉院士(中国工程院)、DavidLevin教授(以色列Tel-AvivUniversity)、倪明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李毅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王仁宏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魏明海教授(中山大学)、刘鼎元教授(中山大学)、潘志庚教授(浙江大学)等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倪明选教授、DavidLevin教授、李毅教授和潘志庚教授分别就数字生活与数字城市、数字几何模型的表示与处理、数字服装仿真、数字奥运场馆等学术前沿热点问题向大会做了长达一小时的特邀报告。会议还设置了14个分会场,与会代表分别就数字家庭、网络、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专题,结合个人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议所录用的论文全部发表在“JournalofInformationandComputationalScience”(EI)正刊上,部分优秀稿件推荐到“Journa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SCIE)。会议期间,在组委会精心安排下,与会代表前往“广州大学城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产学研孵化基地”参观,考察了广东省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中山大学、清华大学、TCL等多家科研单位研发和产业转化的成果。本次会议在2006年“南沙科技论坛”首次论坛——生活及商业之数位化论坛的基础上,为国内外从事数字生活关键理论与技术、数字娱乐与艺术和数字家庭交互应用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深入交流的平台,对数字生活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数字生活是国际上新兴的研究方向,它是指在家居用品和办公设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舒适、安全、便利和环保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它强调无论在任何地方(AnyPlace)均可随时(AnyTime)通过任何一种数字化产品(AnyDevce)享受数字化的服务内容(AnyContent)。数字生活涵盖了数字产品、内容服务等众多内容,包括数字家庭(DigitalHome)、数字办公(DigitalOffice)、数字旅行(DigitalTravel)等全方位数字化生活模式。如今,数字生活已经从一个概念发展为融合3C(通讯、计算机、消费电子)领域的产业。尤其是数字家庭的理念已经渗透到IT业、家电业、家居业、房地产业等领域,已经慢慢被人们所熟悉。“数字家庭”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人们所熟知的个人电脑和传统家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高性能的电脑为中心,连接如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手机、MP3播放器、家庭影院、数字家电甚至包括安防系统等等,建立智能化、便于管理的生活环境。“数字家庭”代表着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在将家电产品数字化的同时,使各种数字消费电子产品高度整合,计算机、通讯设备、视听产品、家5/8用电器等各种设备实现互相识别、资源共享,具有高度的数字化和联网化的特点。因此,数字家庭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也一直是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和企业关注的热点。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纷纷部署发展数字家庭产业的科技计划。本次会议的参会着均为数字家庭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会议内容为纯粹学术交流,不涉及政治问题。各位资深专家和与会代表对本次会议的组织、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组委会为保证会议质量所采取的低录用比例这一措施,并建议将数字生活国际学术会议以两年为周期长期举办下去。经广泛征求意见,组委会初定于20XX年在香港或新加坡举办第三届数字生活国际学术会议。6/87/88/8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