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技园区应加快向产城融合的科学城转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62Innovation创新·小生态张江高科技园区应加快向产城融合的科学城转型今年5月,习总书记到上海考察时,明确提出上海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自2008年以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R&D经费投入已经连续多年达5%,万人拥有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国内遥遥领先,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节点的基础条件,是上海加快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沿阵地。当前应抓住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利时机,加快从科技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的科学城转型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园。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国内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标杆。以2009年相关指标为例,R&D经费比重已达5.97%,居于全市首位,是全市其他开发区的3倍以上(金桥出口加工区1.96%,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0.68%,数据来源:2009年上海开发区发展报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利润率位居全市开发区首位,达14.57%;利润的绝对贡献额位居全市第二;尤其是万人拥有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净利润率等可比创新指标,远高于中关村和深圳高新区。其中,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是中关村的4倍(中关村16.4件/万人,张江园区65.9件/万人),深圳高新区的2倍(32件/万人);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比例达11.4%,是中关村(5.9%)、深圳高新区的2倍(5.26%,数据来源: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开发区简报)。通过研发高投入,张江高科技园区不仅促成了发明专利的高产出,而且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高科技产业集聚发展的示范效应。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张江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实现全年销售收入201.19亿元,占上海50%、全国19.3%(参见附录表1)。与此同时,涌现一批以展讯、锐迪科、格科、晶晨、埃派克森等为代表的IC设计龙头企业;其中,数码像框芯片、VGA图像传感芯片全球占有率第一(分别达50%和20%以上),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和引导,并涌现一批以深迪半导体(成功研制出第一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MEMS陀螺仪)、三鑫科技(发布了世界首台20流明微型激光投影机)、易狄欧(推出世界首款第三代电子书阅读器——易狄欧电子书E600系列,拥有21项自主发明专利)全球首发的自主创新终端产品,不仅成为园区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也牢固奠定了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张江国家示范区核心园的发展地位。张江高科技园区应加快向科学城转型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虽然创造过辉煌的业绩,然而面对近年来中关村、深圳前海的迅猛发展态势(尤其是北京中关村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个示范区,不仅涌现了以联想、百度、新浪等为代表的一批千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科技企业发展规模等重要指标上遥遥领先,而且形成了以科学城为核心,促进企业创新创业的内生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引领我国科技园区发展的新标杆),要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中坚力量,应加快形成以科学城为引领的创新发展新模式。科学城发展模式的最早起源是美国硅谷。近年来我国科学城的发展脉络,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创新要素集聚的硅谷模式(以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为中心,结合若干创业投资公司,利用人才、技术和资金的要素集聚而建立);一类是既注重创新要素集聚,更突出产城融合的新竹模式(我国台湾新竹自1976年起,参照美国硅谷的经验,引进高级科技人才,促进工业发展,选择在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大学和科研机构密集的新竹县创办了科学工业园区,形成著名的新竹模式)。纵观科学城的不同发展形态,其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科研与生产区、居住小区、公共商业中心区和大型绿地区融合发展的功能结构;二是形成了保障文63小生态·创新Innovation科研与高等教学活动高质量运行的良好的环境和市政设施(或离中心城市不甚远,如新西伯利亚至科学城为28公里,筑波至东京50余公里);三是形成了适度的人口规模。一般科学城只有数万或十多万人口(根据美国学者C.D.哈里斯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城市分类的研究标准,科技人员比例应达到科学城总人口的25%—30%)。我国科学城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参照硅谷模式延伸发展而来的。以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为例,作为核心区的核心,中关村科学城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为总体定位,将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前沿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高端要素聚集区、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目前集聚了清华、北大等27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中科院等30多家研究所、2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余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6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汇集了联想集团、航天科技等高科技企业8000余家,科技创新服务中介机构1000余家,带动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3226亿元。虽然在科学城的发展理念上,已经形成了硅谷和新竹两种基本形态,然而从我国科学城发展推进路径看,更容易模仿硅谷模式的物理空间形态,却难以有把握硅谷发展的核心要素(从硅谷发展的核心要素看,硅谷的成功,既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同时也得益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比如在硅谷发展模式上,我们容易模仿和学习的经验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硅谷首创的科、技、产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其二是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而对其独特的创新文化模式(硅谷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是它成功的最深刻而持久的因素,是美国传统的民族特性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创新精神等和现代文化在高科技时代的典型体现)却涉及较少。在硅谷发展路径上,常常容易忽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重要作用(硅谷发展路径主要是以市场化、民间资本推动为主体,发展最初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通过创业投资公司,实现人才、技术和资金的融合),而我国高科技园区发展路径大多数主要由政府为主推动的,总体上比较接近台湾新竹模式(由政府主办,带有较强的计划性),这种推进路径的优点是在短时期内容易形成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规模,但是也容易导致缺乏市场要素和人文环境的硬伤。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也同样如此,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从张江镇的一片农田起步发展而来,既缺乏硅谷的科技文化教育和城区融合发展的基础,也缺乏北京中关村立足海淀区科教资源密集的天然优势,在创新文化与科教环境氛围上,与中关村和美国硅谷存在显著差距。虽然近年产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然而软环境仍需强化,应加快园区发展模式的转型,从现有的投资拉动型的科技创新园区向产城融合的科学城转型发展。加快张江高科技园区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以科学城为核心,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仅符合国际科技园区的发展规律,也日益被实践证明是一条速度和效益正相关的内生发展64Innovation创新·小生态模式。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示范园区之一,作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应加快向产城融合的科学城转型。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准确定位。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有多种方式,无论是粗放型的开发区招商模式,还是集约型的科学城发展模式,虽然都反映了我国高科技园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特征,然而从粗放型的土地建设的开发园区,向集约型的科学城发展模式演变,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的趋势和基本规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具备了向科学城转型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应及时根据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常态,把握科技园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新变化,明确园区的发展定位,适时地向科学城转变,与此同时,顶层设计好向科学城转型发展的分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二是规划引领。向科学城发展转型,必须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十三五”规划制定,兼顾张江科技园区当前和长远、未来目标和赶超目标的要求(赶超目标不仅是中关村,还包括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中国台湾的新竹等世界顶级水平的高科技园区),另一方面,要做好现有产业与发展规划的对接,有效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转型。比如,在园区规划上,既要凸显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要求,更要突出和预留创新创业环境的空间,比如在园区土地规划上,应统筹和调整好产城融合的规划用地,在现有的城市土地发展框架内,更好地发挥2.5用地的效应,促进工业用地向研发用地和产商混合用地转型,促成科研教育和商业的集聚,为科学城奠定发展基础。三是明晰路径。向科学城转型发展,明晰发展路径至关重要。从工业园区转为创新园区,再向科学城递进转型,既反映了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进程,也体现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实施路径的发展提升。张江高科技园区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固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发展模式,比如通过引进硅谷的发展元素,集聚创新要素,实现从开发建设服务向创新要素集聚的科技园区转型。然而在科学城实施路径上,张江高科技园区还应进一步明晰具体的推进路线图,明确和细化以产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推进路径。虽然当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规划也考虑到产城融合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在中区和东区规划上),然而没有凸显以科学城为引领的整体上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和产城融合推进路线图,以及以科学城为核心理念的整体战略实施路径。建议张江高科技园区应及时调整完善战略布局,引入硅谷科学城的发展理念,借鉴中关村科学城发展布局经验,调整现有的产业招商模式,突出产城融合的核心要求,形成以科学城推进园区建设发展的考核指标和硬约束,加快推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向科学城转型发展。四是机制创新。面对国内外科技园区迅猛发展态势,建议张江高科技园区进一步与时俱进,增强向产城融合科学城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张江科技园区向科学城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形成建设科学城的协同机制,建议可参照中关村模式,组建张江科学城建设发展集团,由各相关所属的科技园区参股或入股,形成共同持股联合开发运营管理机制,通过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利益和风险对称的共同体,有利于促进科学城以及各园区之间的协同发展。(作者系高级创业咨询师、经济学硕士生)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