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贫困问题分析研究主讲:王振内容概要一、城市贫困问题的界定①城市贫困的概念;②城市贫困的背景;③城市贫困标准;④城市贫困线;二、城市贫困的现状①城市贫困现状资料:②城市贫困人口分析:③国内外现状之比较;④城市贫困现象的影响;三、城市贫困的原因①微观方面原因②宏观反面原因四、消除城市贫困的对策五、参考资料一、城市贫困问题的界定1.何为城市贫困?2.城市贫困的背景?3.城市贫困的标准?4.我国城市贫困线?城市贫困绝对贫困:在一个社会中,总是存在着部分社会成员或家庭的收入过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状况。相对贫困: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但不足以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即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情况。这是社会的两种贫困。其中经济收入和消费支出是衡量贫困的重要指标。一般都认为,经济方面的贫困往往导致地位的低下和健康、教育、居住等方面投入的缺乏。但对于贫困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和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关于目前城市贫困的两种观点1、有学者认为,城市贫困就是城市社会的贫困。这个定义显然过于宽泛和模糊。城市贫困人口到底是专指城市非农业贫困人口还是包含了农村的流动人口?2、还有学者认为城市贫困就是城市居民中的家庭或个人,依靠劳动所得和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或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这个定义所涉及的外延可能比较狭窄,因为事实上当前流入城市的为数不少的农民工实际上也是城市贫困人群的来源之一,他们由于工资水平低,不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常常也陷入贫困的深渊。不过这个定义基本上把贫困的状态,和贫困的两种性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界定清楚了。城市贫困的背景直到90年代初期,中国的贫困问题仍然被认为主要发生于农村地区。因此,中国政府在制订有关政策时,主要着眼点依然是如何消除农村贫困。当然,当时在城镇地区也同样存在贫困问题,但其涉及面只是总人口中的一小部分,主要是“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的赡养人、扶养人和抚养人)。然而,到了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相当多的城镇人口陷入其中。一般的认为城市贫困有这样的性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统一。城市新贫困的“新”,主要是为了突出当前的城市贫困有别于中国的农村贫困,也有别于中国传统的城市贫困。农村的贫困更多是与长期的二元社会制度设定和政策安排有关;传统的城市贫困更多是“三无人员”的贫困;城市新贫困,明显区别于前两者,具有明显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的特征,并深深打上了改革开放后体制转轨的烙印。城市新贫困城市新贫困指的是近年来在中国城市出现的、因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和产业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而诱发的贫困。在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旧体制下以单位为主体的福利功能的瓦解,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险机制的空白,造城成了大量的城市相对贫困人口的出现。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冲击,下岗、失业、农民工、外地打工者,形成了城市“新贫困”人群。城市新贫困的特征:其一,是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并存的贫困。其二,是再生性和被动性的相结合的贫困。其三,是失业型和失业者居主体的贫困。其四,是离散性和边缘性相伴生的贫困。中国城镇中的“新”贫困人口与“旧”贫困人口相比,有三点明显的差别:⑴.城镇中“新”贫困人口在数量上远比“老”贫困人口要多。⑵.新城镇贫困的出现同时伴随着城镇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贫富差距是前所未有的。⑶.城镇中的“新”贫困人口与“老”贫困人口不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但是他们没有工作机会。城市贫困标准(1)恩格尔系数法。所谓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整个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2)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算法”。市场菜篮法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亦即最低生活保障线。我国厦门市运用了这一此法。(3)最低百分比法。这种方法是在国民收入明确后,划定最低的一层(如5%)为贫困户,把他们的收入定为贫困标准。这个标准是变化的,它不因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而减少贫困户的数。大连市运用的就是这种方法。(4)国际贫困线法。国际贫困标准(InternationalPovertyLineStandard)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经济合作与展组织在1976年组织了对其成员国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这就是后来被广泛运用的国际贫困标准中国贫困标准上调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0元确定为贫困线,2009年这一标准为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而在此期间,中国GDP由7780亿元增至33万亿元,增长42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雯在递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中称,太低的贫困线让过亿居民人为“被脱贫”,建议现有贫困线应至少提高一倍至2400元以上。沈雯说,中国在2009年将贫困线上调至人均年纯收入1196元之前,贫困线标准为785元,按2005年汇率折算每天收入只有0.57美元,与世界银行确定的1.25美元标准差距悬殊。沈雯了解到,中国贫困线标准的制定,长期都依据每人每天摄入热量2100大卡路里来推算。“中国贫困线仍只是一条保障‘吃饭权’的贫困线。”沈雯认为,当前中国的贫困线划分标准制定模糊不合理,和国际标准距离长期偏低,扶贫投入过少,有过亿人没有被划分在贫困人口内,人为地“被脱贫”。面对物价飞涨,提高贫困线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沈雯表示,“不但要考虑吃饭,还要考虑教育和医疗保障。”2011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贫困线”标准将肯定上调。未来,“低保”和“扶贫”这两项制度将得到有效衔接。目前,中国的“贫困线”是1196元人民币,而“低保线”已在去年底上调至1404元。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比2010年提高了80%。按照29日人民币市场汇价1美元兑6.3587元人民币计算,中国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大致相当于每日1美元。按此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和覆盖面也由2010年的2688万人扩大至1.28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地区外)的近十分之一。城市贫困线贫困线: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条件下,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所必需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贫困线又叫贫困标准。贫困线界定标准绝对贫困线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接受由国家统计局设定的农村贫困线,把它作为识别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标准。该贫困线设定的方法是符合国际规范的。首先,确定一种营养标准,国家统计局将营养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卡。然后,根据20%的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按照食物的价格计算出相应的货币价值。这一货币价值成为“食物贫困线”。最后,是确定“非食物贫困线”,简单的方法是既可以主观地确定食物贫困线在整体贫困线中的比例,也可以参照整个社会的恩格尔系数或低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来确定这一比例。发展贫困线农村的贫困线是建立在生存贫困的观念上的,该贫困线被用来识别处于生存困难的人群,而城市贫困线已经超越了生存贫困的观念,贫困线不仅包括为了保证最低的营养所需要的购买食品支出,还包括用于教育和医疗的基本支出。一定意义上,城市贫困线是建立在发展贫困的观念上的,用它识别出来的贫困人群不仅包括了生存贫困人口,也包括了发展贫困人口。贫困线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根据上述贫困和贫困线的定义以及全国农村住户调查资料。选择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标识贫困线的指标。我国1984年农村贫困线的计算过程为:(1)根据营养部门专家的意见选择最低热量摄入量。最低热量摄入量是指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热量摄入量的低限。根据营养学会专家们的测算,我国居民维持正常生活的热量日摄入量应为2400大卡,其最低限度应为2000大卡,考虑到农村居民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实际情况,选2100大卡作为最低热量摄入量比较合适。(2)选择合理的基本食品消费项目和数量。根据1984年全国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去掉食品消费中烟、酒、糖果和糕点等有害性和享受性消费项目,保留12类必需的食品消费项目,再按每人每天摄入热量2100大卡计算,其基本食品消费项目和数量(每人每年):粮食220公斤、蔬菜100公斤、植物油2.45公斤、动物油l.36公斤、猪肉87公斤、牛羊肉0.54公斤、牛羊奶0.75公斤,家禽0.74公斤、蛋类13公斤、鱼虾0.96公斤、食糖1公斤、水果3公斤。(3)结合调查得来的相应价格水平,计算最低食品费用支出。凡是出售的产品按出售价格计算,凡是购买的产品按买价计算,对于农民自产自用的产品,则按国家牌价计算。依次计算出来的12种基本食品消费的混合平均价格(每公斤)为:粮食0.3元、蔬菜0.21元、植物油l.9元、动物油1.4元、猪油1.85元、牛羊肉2.47元、牛羊奶0.4元、家禽2.84元、蛋类2.06元、鱼虾1.14元、食糖0.94元、水果0.55。最低食品费用支出,是各项食品消费量和相应混合平均价格计算的最低食品消费额之和。据计算,1984年农民人均最低消费金额为119.73元。(4)用最低食品费用支出除以基本食品支出的比重,所得商即是贫困线。(5)根据对1984年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及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农村的适用性分析,基本食品支出占总的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定为60%比较合适.1984年农村居民的贫困线119.73元除以60%,为1996元。1984年农村居民贫困线确定后,再根据农村物价指数的变化,计算出1985年以后各年的贫困线,即1985年为206元,1986年为213元,1987年为227元,1988年为236元,1989年为259元,1990年为268元。到1995年这一标准为530元。对贫困线计算方法的评价这种确定农村贫困线的方法,优点是集中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中最重要的部分——食物消费,同时以合理的比例考虑了衣着、住房、交通、燃料、用品以及医疗、教育、娱乐、服务等消费,而且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其评估结果与其他比较复杂的方法估计的结果很接近。讨论问题:城市贫困线如何确定???城市贫困线的确定贫困线确定的思路:根据用途,可将贫困线分为两种:诊断性贫困线和贫困救助线。诊断性贫困线是为了确定哪些人是贫困人口,通常称之为贫困线;贫困救助线可用于确定潜在的社会救助对象和救助力度,通常称之为救助线。“诊断性贫困线”的计算涉及下列几个问题:地域覆盖范围、家庭大小及其构成以及采用哪种贫困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域特点各异的国家来说,地域覆盖范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各地区消费结构、物价和生活水准(或人均收入)差异很大,因此,采用全国统一的贫困线可能会扭曲地区的贫困格局。尽管省级贫困线也有同样的缺陷,但比全国贫困线要可靠一些。同时,由于个人的生活水准取决于其家庭的规模和家庭成员的年龄构成,因此,贫困线的确定还需要根据家庭的规模和构成进行调整。关于在何处划定贫困线的问题,本文主张采用几条而不是一条贫困线。这是因为:第一,贫困的确定不是绝对的。第二,选定的贫困指标的测量值总是有一点的误差。计算贫困线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绝对”和“相对”贫困线之间做出选择。本文所谈及的贫困线均指绝对贫困线,它以基本需求这一概念为出发点。这些贫困线在省与省之间是不同的,而且大体上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二、城市贫困的现状城市贫困现状资料:城市贫困人口数目?城市贫困人口主要来源?城市贫困人口约5000万此次估算是按照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计算的。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截至2009年底的城镇人口数为6218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另外,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和一些地方政府开展的调研情况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