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期末总结一、推拿学基础:1、概述:(1)推拿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医生运用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者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2)推拿的发展源流:①先秦时期:理论萌芽初步形成,推拿成为主要的治疗与保健手法;②秦汉时期:《黄帝岐伯按摩》较完整地记载了推拿防治疾病的方法;③魏晋南北、唐宋元时期:推拿进一步发展完善;④明朝:隆庆五年(1571年)撤销按摩科和祝由科,史称“隆庆之变”;1576年的《医门秘旨》中最早提及推拿;而杨继洲的《针灸大全》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收录的《小儿按摩经》);⑤清朝及以后:不断地发展完善。(3)推拿流派:其中着重注意的是一指禅推拿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朱春霆师承丁凤山,而丁凤山师承李鉴臣。(4)推拿的作用: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5)推拿的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6)影响推拿治疗的因素:力度、时间、频率、方向和位移。2、推拿注意事项:(1)推拿主体:力的直接施与、操作部位支撑、手法参数及选择、治疗有序;(2)推拿客体:大喜大怒、大悲大恐、剧烈运动、极度疲劳、大热大汗不宜推拿,饭后2小时内腹部不宜(其他部位半小时即可);(3)推拿主客体的互动:观察患者的呼吸以及介质的使用(推拿之处,特别是前5分钟内要观察与询问患者的感受,以随时调整力度,而患者要有信心);(4)医生要全神贯注,集中思想,即甚至;(5)秋季皮肤干燥,可使用润滑油;(6)按摩手法要轻重适宜并随时观察病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7)按摩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8)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特别是踩跷,应遵循先单脚后双脚、慎胸廓的原则。3、推拿的适应症:(1)主要病种:主要用于伤筋(软组织损伤)、头、颈、肩、腰、腿疼等;(2)特色病种: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点部位:腰背部(“疑难杂症取之脊”)4、推拿禁忌症:(1)皮肤破损或有皮肤病;(2)急性伤筋(24小时内病变)或有出血性倾向的病人;(3)各种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如结核;(4)各种恶性肿瘤;(5)关节脱位与骨折或疑似脱位与骨折(骨质增生及关节不稳,尤其是脊柱不稳);(6)各种心衰、心率不齐及可能影响生命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以及急诊患者;(7)年老体弱、骨质疏松、妊娠哺乳和经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禁;(8)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者;(9)剧烈运动后、极度疲劳和极度饥饿之时都不宜立即踩跷,醉酒者、神经性疾病发作及其他原因导致的神智模糊者也不宜运用;(10)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都不宜运用(可能加剧脊髓损伤)。5、推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p23-26)如晕厥、岔气、骨折、脱位、皮肤破损等。二、推拿手法:(一)摆动类手法:1、摆动类手法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而一指禅推法主要用于内科,滚法主要用于骨伤科,揉法均可。2、摆动类手法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均要求吸定;动作均要求沉肩、垂肘,都有前臂的主动摆动;均要求紧推慢移。吸定点不同;动作方面的结合不同;试用部位不同;力度不同(滚法>一指禅>揉法)。*紧推慢移:紧推是指腕部的摆动频率较快;慢移是拇指在治疗部位上移动的速度要慢,指下不可出现滑动或摩擦。3、摆动类手法对比:吸定点动作结合适用部位动作要领频率一指禅推法指端、罗纹面、偏峰、关节背侧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地内外摆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罗纹面和指端多用于躯干四肢,偏峰多用于颜面部,跪推法多用于腹部。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每分钟120-160次。滚法侧滚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立滚以小指、中指、无名指及掌指关节为吸定点。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主要适用于肩、颈、腰、背及四肢肌肉丰厚处。侧滚法滚动幅度应在120度左右,及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80度,伸直时向内滚动40度;立滚法滚动幅度应在45度左右。每分钟120-160次。揉法手指、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掌根、前臂及手肘。吸定基础上的回旋运动。适用于全身各部指揉是穴位,大鱼际是头面、腹部及四肢,小鱼际是肩颈部,掌根用于全身放松(腰背臀)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揉动,要吸定不能在体表有摩擦。(二)摩擦类手法:1、包括了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2、摩擦类手法的特点:①摩擦:平面紧贴皮肤(暴露),位移;②轨迹:有去有回、有去无回、相反方向、类似推法;③其功效有生热和散热。3、揉法和摩法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①吸定与接触有类似;②操作点均是点和面的关系;③均是操作平面上的延伸。①分类不同:摆动和摩擦类;②吸定与接触不同:揉法要吸定,摩法要移动;③操作动作不同。4、摩擦类手法的异同:定义分类适用部位动作要领功效及作用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患者体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轻抚摩动。指摩法和掌摩法。指摩法适用于颈、面和四肢;掌摩法多用于腹部以治疗内科。紧贴皮肤,轨迹要圆、力轻、频率慢(60-100次/分)顺时为泻常用以治疗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擦法用指或掌贴附于体表一定部位做较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掌擦法、鱼际擦法、指擦。掌擦法和大鱼际用于背部,小鱼际擦法用于脊柱、指擦法多用于鼻翼。充分暴露皮肤,路线直、运用介质、速度均匀且快(100-120次/分)但不可擦破皮肤。温经散寒、治疗寒性疾病,去淤血,重擦能散热。推法以指、掌、肘着力于治疗部位做单方向直线推动。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和鱼际推法。指推法多用于面颈部,掌推法多用于腰背、胸腹及四肢,肘推法多用于脊柱两侧及股后。紧贴体表,压力平稳适中,单方向直线推进,速度宜缓慢均匀,宜顺肌纤维方向推进。推法是一种理筋手法,具有通经活血、化瘀消肿、祛风散寒、通便消积的作用。搓法以双手夹持肢体或单、双手着力于治疗部位做快速的交替运动或往返运动。夹搓法和推搓法。夹搓法适用于上下肢及胸肋两侧等,推搓法腰背及下肢后侧。施力不可太重。舒筋通络、调和气血、滑利关节、疏肝理气。*头面四大法: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推耳后高骨。可治疗头部大部分的疾病。(三)按压类手法:1、按压类手法分为按法、点法、捏法和拿法。2、按压类手法对比:概念分类动作要领适用部位功效及作用按法以指或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按下。指按法和掌按法用力由轻到重,要垂直于治疗部位,紧贴体表,不可突施暴力。多用于背部放松肌肉、活血止痛、开通闭塞。点法以指端或关节突起部位点按治疗部位。指端、屈指和肘点法。吸定基础上由轻而重的施力,在施力过程中手指保持一定的姿势避免损伤。指点多用于面部、四肢、胸腹和背部;肘点多用于腰背、臀部及下肢后侧。多用于穴位。痛经活络、调理气机,多用于止痛、急救、调理脏腑功能。捏法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相对挤压。三指捏法和五指捏法。用力对称、动作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均匀柔和,捏拿适宜。四肢和脊柱、肩颈背部,祛湿效果良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痉挛。拿法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称为拿法。三指拿法和五指拿法。手掌空虚、指腹贴紧、动作连贯、力量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肩、颈、四肢、背部。缓解肌肉痉挛、通调气血、发汗解表、开窍醒脑。(四)震动类手法:1、震动类手法主要有振法和抖法。2、振法和抖法的对比:概念分类使用部位动作要领作用频率振法以掌或指在体表治疗部位静止性用力产生快速而强烈振动。掌振法和指振法。掌振法主要用于头部、腹部和背部,指振法用于全身腧穴。不离开治疗部位、不要有主动运动,注意保护自身。镇静安神、调经活血、健胃和脾、宽胸理气。600-800次/分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做连续抖动。抖上肢、抖下肢、抖腰部。上肢、下肢和腰部。被抖肢体自然伸直、使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抖动幅度小、频率快。舒经通络、滑利关节以及松解粘连。250次/分(五)叩击类手法:1、拍法和击法:概念分类使用部位功效注意事项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单手或双手。肩背、腰骶以及大腿部。镇静止痛、活血化瘀、缓解紧张、提神醒脑。严重的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冠心病等禁用。击法用掌根、小鱼际、拳背或桑枝等器具击打治疗部位。掌击、侧击、指尖击法、拳击法、棒击法。腰背臀、肩颈腰及下肢后侧、头部、大椎腰骶、腰背下肢后侧及小腿外侧。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2、弹拨法:(1)弹法:如弹弦一般,按肌腱提、松。(2)拨法:以拇指、手掌或肘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向或往返的移动。主要做肌腱、腱鞘、韧带等。(垂直)(六)运动关节类手法:1、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称之为摇法。(1)颈项部摇法:一手握住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摇动的幅度宜小,由小渐大,速度要慢,尽量避免摇动到极限位置;摇动时要嘱咐患者睁开双眼以免头晕。(2)腰部摇法:详细见书109页。(3)*肩部摇法:①肩关节:握手、握肘、捏腕;②肘关节:托肘、云手摇肩;③腕关节:握腕(两侧)、插手摇法。2、扳法:扳动关节使其做被动的旋转、屈伸或收展等动作称为扳法。多应用于关节,以“巧力寸劲”使关节产生旋转或屈伸、收展等形式,多数情况下为短暂、快速的运动。(1)分类:颈部扳法、胸部扳法、腰部扳法、肩关节扳法、肘关节扳法。(2)作用:滑利关节、整复错位、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禁忌症见书119)3、拔伸法:固定关节或肢体的一端,沿纵轴方向牵拉另一端,应用对抗的力量使关节得到伸展称为拔伸法。(1)分类:①颈椎拔伸法:治疗颈椎病(牵引)、有掌托和肘托拔伸法;②肩关节拔伸、腕关节拔伸;③指间关节拔伸、膝关节拔伸。(2)作用:疏通经络、整复错位和滑利关节(但不能采用暴力)。(七)其他手法:概念使用部位作用掐法以指端重刺激治疗部位。头面部、手足部穴位。醒神开窍、镇静息风、通经止痛、可治疗痉挛、昏迷等。捻法用拇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往返有节律揉搓的手法。手指、脚趾和耳部。疏通皮部、理筋通络,治疗关节扭挫伤、类风湿关节炎、腱鞘炎等症。扫散法以拇指桡侧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在患者头侧沿少阳经做前后、往返快速滑动的手法。头部(干洗头和拿五经)醒脑开窍、治疗头晕头痛。*用作结束手法的有:擦、搓、拍、抖。三、治疗篇:1、落枕: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症。(反复长期的落枕可发展为颈椎病)(1)病因:不良姿势、引体向上、头顶重物、上肢及肩负重→双侧力学失衡,软组织损伤。(2)重要肌肉:①胸锁乳突肌:影响仰头、转头和旋转;②斜方肌:易受损。(3)诊断要点:①外伤史:一觉醒来出现疼痛或外伤导致;②症状:疼痛、活动受限、肌痛性斜颈;③体征:压痛点,如肩井穴、功能障碍、斜颈、条索状硬物;④实验室检查:如x线检查。(4)治疗:*①舒筋解痉:滚法、揉法、拿法;*②镇痛滑利关节:拨法、点法、摇法、扳法、拔伸法;*③活血舒筋、结束手法:擦法、搓法、拍法和抖法。(5)注意事项:①手法轻柔,切忌使用强刺激手法;②没有影像资料不运用运动类手法,如扳法之类;③48小时内用冷敷,之后用热敷,注意颈部保暖。2、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压迫到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1)病因特点: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枕头高低或姿势不当、颈部外伤、反复出现落枕。(2)影响因素:①地理环境因素:高原地区易患;②个体差异及遗传因素:可增加遗传风险;③生活饮食习惯:辛辣不宜;④职业因素:如低头伏案工作的人易患此病;⑤危险因素:如吸烟、尘埃、噪音及精神抑郁。(3)“伤筋”分类:①急性伤筋:a、疼痛:初期是一种保护,但是后期是一种伤害;b、出血:血肿(50ml↑)、瘀斑(10ml-50ml)、皮下出血(10ml↓);c、功能障碍:疼痛,肌肉紧张。②慢性伤筋:a、疼痛→镇痛:拨法、点法;b、淤血→活血化瘀:擦法、揉法、滚法、推法;c、活动受限→滑利关节、舒筋解痉:摇法、扳法、揉法、滚法、拿法;d、粘连→松解粘连:拨法、扳法。(4)*颈椎病分类、症状及其治疗:①颈型颈椎病:a、症状:颈背部酸痛、易疲劳、发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