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易错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高年级易错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简玉广(贵州省兴义市向阳路小学562400)摘要: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易错题,深层分析学生易错的原因。找出根本,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易错题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处在义务教育初期的小学生而言,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尤为重要。“学”和“习”都是学习的重要构成部分。很多学生反馈“上课时能听懂老师讲的,可自己一做就容易出错。能看懂课本内容,可解题时就没有思路或者有思路也做不对。也有好多教师抱怨“此类型题讲过、练过,可错误率还很高”。这种易出错现象在数学学习中频频发生,它严重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易错题不仅是某一道具体错题的展示,从更深层来看更是小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薄弱之处的展示。一旦教师没有快速对普遍性的易错题加以纠正与分析,不仅有可能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能看懂、听懂,可一做就不会了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易错3(一)数学教学跟语文不同,语文培养的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而数学最计算结果更为看中。一旦结果出错,整个题都讲不得分。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果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对计算过程的不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容易出错。(二)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要从小抓起,否则进入高中之后,面对更难的数学计算,学生更无从下手。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该简算的要学会简算,该笔算的时候就不要偷懒去心算。高年级的学生觉得自己心算能力强,往往忽略了笔算,在遇到较难的计算题时,就容易出错了。尤其在小数的乘法或除法计算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列竖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不能直接背乘法口诀。养成列竖式的好习惯,a1遇到难得比较大的计算也不容易出错。二、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众所周知,综合性再强、难度再大的题目也是由简单的知识点组合而成的,若学“东”忘“西”,知识结构不完整、不系统,则解题时定会思维受阻,不能彻底解答。所以,不但要认真体会、感悟、理解、掌握每个孤立的知识点,还要将前后知识点连贯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养成学完一节、一章、一本书的内容,都能及时复习、整理,形成知识串,做到“既能见树木,又能见森林”,确保需要时能“信手拈来”,不能因某个知识点的“模糊不清”而“不会“做题。三、学生不擅于纠错反思,没有养成归纳记录易错题、典型题的好习惯。检验解题过程也是提升解题能力、积累解题经验、锻炼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许多学生没有解后检验的习惯,没有尝试一题是否有多个解法,一题是否可多变。特别地,对于错题,有些学生总是不能及时查找错因,导致再遇到同类型题时还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说,养成“错题必纠正必整理”的习惯是消减“懂而不会”现象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错因可能是计算马虎、审题不细、分类不全、概念不清、性质模糊、转化不等价、书写不规范、忽视隐含条件、忽视公式适用条件等等,诸如此类,对于这些原因,学生若能分类整理,建立错题集,时常翻阅,就能有效规避“懂而不会”现象的发生。还有很多学生不及时归纳整理典型题,没有形成文字记录,当时感觉是掌握了,时间稍久就忘得一干二净,再遇到这种“眼熟”的题型,就不能顺利解答,造成“懂而不会”现象的发生。四、自主计算能力的导致易错(一)在高科技的推动下,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懒。在计算的时候常常依赖于计算器等工具。尤其在课后做作业的时候,常常借助计算器来完成计算任务。这种做法看起来正确率很高,但事实上行降低了学生自主计算的能力。在没有计算器的时候,学生没有习惯拿笔来计算,而是凭感觉心算,这个结果往往会出现错误。(二)要提高计算能力首先就需要提高学生自主计算的能力。从小就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当学生在自主计算时出现错误,教师不要一昧责备,而要多鼓励。责备会打击学生计算的积极性,长期受打击的学生就会去依赖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因为算正确了才会受表扬。教师应该给与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找到计算的乐趣。让学生在鼓励中锻炼自主计算的能力。高年级的学生更好多锻炼自主计算的能力,教师可以每节课安排分钟的计算时间,来锻炼学生的自主计算能力。让学生戒掉用计算器来辅助计算的坏习惯。五、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不系统,掌握的解题方法不全面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若教师不善于钻研,知识结构不完整,对常见的或好的解题方法不积累、不归纳,则易导致解题教学时,方法选取不当,不能很好地引导、点拨学生,对综合性稍强的题目就无从下手,或下手方向不对,甚至出现“挂课”的尴尬现象。做为教师,应积极钻研,不断学习、积累、充电,备课要充分,要擅于进行一题多法、一题多变的教学,只有自己昭昭,才能让学生昭昭。六、学生缺乏必要的巩固训练有句话说得好“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听懂了、看懂了就一定能做出来,学习时只是听、看或只进行简单模仿,而懒于动笔做巩固训练,更懒于做限时巩固训练。有的学生盲目地自信,做题时“偷工减料”,常常只写思路或列出主要式子,将计算过程省掉,还误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久之,运算能力、基本技能下降,导致独立做题时,半途而废、漏洞百出,从而出现“懂而不会”现象。七、教师课堂上就题讲题,缺乏相应的变式训练很多教师在进行解题教学时,往往缺少相应的变式训练。没有变换原来题目的条件或结论,编制新的题目,没有让学生从“变”中发现“不变”的要素和本质,重在“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法”。这是造成“懂而不会”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造成数学学习中“懂而不会”现象的原因,绝不止上面所提及的,还有很多,比如从教师角度出发,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不擅于稚化自己的思维。教学时不擅于暴露师生探究解法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学生易错的思维过程,而总是由教师“直接告知”。让学生自学、阅读时,没有具体的任务要求。板书设计不合理,缺乏条理性、规范性、完整性、示范性,导致学生错误“模仿”等。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探究的习惯。心理素质差,因紧张看错题目或者誊写错误,甚至因紧张、焦虑出现“记忆短路”。做题时心浮气躁,不能沉着冷静地分析题目的条件及所求。不擅于利用图形辅助分析和解题。思维不严谨,逻辑性差。没有认真对待解题的各个环节:审题过快、方案拟定不佳、不擅于回头验证等等。导致学生易错的情况的错综复杂,学情、教情不同,原因各异。教师要深挖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特点,也要从自身找原因。扎实学生的基本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规避易错现象的发生。为以后初中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徐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易错题教学——以消除懂而不会现象为例[J].中国数学教育,2017(52)。[2]卢正男.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104-103.[3]郭明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学周刊,2018(42):22.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