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协商民主,构建中国特色制度模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列教研部韩旭背景习近平:“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与制度模式:道路、理论、制度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与先哲们对民主的认识:民主问题是东方社会道路能否成功的关键背景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首次写入了“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已成为全世界民主发展的趋势本讲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选择的内在冲突与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优缺点、存在条件及“协商民主”的由来第二部分“协商民主”模式的优势与其在中国实现的可能第三部分以“协商民主”为契机,构建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第一部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选择的内在冲突与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优缺点、存在条件及“协商民主”的由来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选择的内在冲突(一)社会主义对一党制的诉求:1、列宁的“东方社会主义”:只能采用一党制,否则根本无法搞社会主义,共产党无法获得多数2、马恩的“成熟的社会主义”:两党或多党是不必要的,而且不利于公有制下对统一利益和效率的追求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选择的内在冲突(二)一党制对党委领导的诉求(三)党委领导下委任与选举的冲突党的领导能力:自上而下的决定能力(四)党委领导与党政关系的困境(五)党委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困境[列宁、毛泽东的探索]:列宁:设立与党委同级的监察委员会毛泽东:政治协商与多党合作二、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优缺点(一)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实质:1、竞争性民主——竞争选举与票决2、对市场经济下稀缺社会资源分配权的竞争(二)竞争性民主的优点:1、保障了有效的法治、权力监督制约、公开性、自由选择权2、竞选辩论有效展示了候选人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公民作出科学选择,竞选承诺和罢免权、改选为公民监督提供了有利通道3、竞争执政保障了政党的及时更新和先进性4、竞争执政提供了较强的合法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团结二、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优缺点(三)多元化加深背景下竞争性民主显露出的缺点:1、竞争常常不能真正保证多数人的意志被代表,导致执政力量分散,不利于社会统一团结和公共利益2、并不能有效消除公民选择的盲目性,只是体现了投票形式的平等,公民无法掌控投票的结果,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3、竞争,即便是非恶性的竞争,不仅竞争过程本身成本高昂,而且也常常导致政治效率的低下4、公民不能在选举后继续参与决策尤其是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决策,不能继续监督领导人包括有问题的领导人,竞选也往往只是上层或精英们的事二、竞争性民主的存在条件(一)竞争性民主存在的前提条件资本主义前期:资产阶级的绝对统治地位二战后:中产阶级占人口多数[条件不具备的后果]:乱、发展慢“起火的世界”(二)一个国家制度模式选择的前提条件1、先前的政治文化传统2、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和政治家的素质3、现行的基本国家制度二、协商民主的由来(一)多元化加剧条件下竞争性民主暴露的缺陷(二)西方古典传统的复兴与新的探索(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1、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2、中国政治传统与毛泽东的贡献[协商民主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2002年传入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协商-共识第二部分“协商民主”模式的优势与其在中国实现的可能一、“协商民主”模式的优势(一)可以克服竞争性民主的缺点1、协商民主反对把自由选举看作民主的唯一标志,而是把决策过程的大众参与作为民主的价值追求2、它反对竞争性民主仅仅将民主理解为个人或利益集团竞争社会稀缺资源的斗争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旨在广泛的协商中聚合起公共利益,更好地保护每个人、每个阶层的利益3、有利于吸收少数人的合理意见,防止多数人暴政4、它反对政治精英主义,推动广泛的参与和广泛的协商对话决策(二)适合众多落后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二、“协商民主”在中国实现的可能(一)从整体上看:1、中国是一个落后的东方国家,不具备竞争性民主所需要的前提条件2、中国是一个走东方社会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适合选择竞争性的民主模式(二)从具体条件上看:1、中国政治价值文化的进化规律决定了只能以协商来渐进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心理基础。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序价值选择背景来看,中国民主政治强调的是民主的效率,而不主张政治多元化。二、“协商民主”在中国实现的可能(二)从具体条件上看:2、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具备走向竞争性民主的条件,走向协商民主是必然的选择。公有制为主体与公共利益、利益一致3、从中国民主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挑战和现实条件来看,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从民主的程序与过程入手更为有效。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或政府主导型的国家,在可预见的未来,建立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架构几乎是不可能的。[苏联解体是个教训]二、“协商民主”在中国实现的可能(二)从具体条件上看:4、市场经济引起的社会多元化、公民社会资源的增多和能力以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协商民主的建立创造了社会阶层条件和社会物质条件。[苏联所不具备]5、毛主席奠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参政议政制度和政协制度,为中国走向协商民主模式奠定了制度基础。[苏联所不具备](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二、“协商民主”在中国实现的可能(二)从具体条件上看:6、就现代国家民主化的要求和政治形态转型来看,在当代,因为协商民主能有效地通过公共协商来解决冲突,同时推动社会制度的革新和转型,所以,许多国家,当然也可以包括中国,都处于这种创造性的民主发展阶段。——协商民主已经成为世界民主发展的潮流!第三部分以“协商民主”为契机,构建中国特色制度模式一、把“协商民主”看成一种民主模式(一)协商与竞争、选举票决的关系:1、优势互补:选举与票决的区别没有竞争的选举只是一种票决协商基础上的选举票决2、中国将形成以协商民主为本质特征的选举票决民主协商-竞争式民主竞争-协商式民主一、把“协商民主”看成一种民主模式(二)政协、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协商政治的关系:1、政协、政治协商作为协商民主的一种形式或过渡性形式2、政协、政治协商的不足:地位还不够高;作用还不够强;专门化还不够;法制化、程序化、公开化还不够一、把“协商民主”看成一种民主模式(二)政协、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协商政治的关系:[改革建议]:1)建构兼有政党联盟协商政治和社群合作主义型协商政治两方面优点和特点的复合型协商政治。2)严格按照“协商在决策之前”的原则要求,就每项政策建议、每个人事安排意见进行无预设的协商,应引入公共辩论程序和听证机制,尽量做到协商过程的公开透明。3)人民政协进一步完善成为专门化、专业化的几类政治协商机构,如党际协商机构、政党与人民团体协商机构和利益集团协商机构等不同层次的政治协商机构。一、把“协商民主”看成一种民主模式(二)政协、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协商政治的关系:[改革建议]:4)要提高政协委员个人、集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所提出的各项提案的政治效力:将政协提案转化为人大议案的机制;把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同办理政协委员提案统一起来5)从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走向制度化的协商政治一、把“协商民主”看成一种民主模式(三)我党的执政方式与法治:1、法治问题:党委领导与人大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党委领导与司法独立问题2、我党与其他党派、团体的关系:地位差异过大作用还不够强法制化、程序化、公开化还不够3、党内民主和广泛协商问题选举与选拔的冲突党内民主落后于人民民主一、把“协商民主”看成一种民主模式(三)我党的执政方式与法治:[改革建议]:1)将人民民主的很多形式引入到党内,并大力发展党内协商民主和党际协商民主2)按照党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党委总揽而不包办,协调而不替代3)对我国协商民主发展中显现的创新形式,如人大旁听制度、听证制度等,要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4)不断丰富和拓宽公民参与社会政治过程的渠道,如确立人大主任接待日、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区、开通人大信息网、开设人大信箱,完善代表述职、评议制度等等二、将其看成一种决策、参与、治理模式(一)加强各级人大立法过程中的协商。它主要包括立法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举行法律法规制定座谈会、听证会;建立专家立法咨询委员会;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加强各级政协常委会中公民参与的政治协商。(二)建立市政决策与市政管理的民主协商机制,加强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力的交互作用。(三)加强社区和乡村地区的“民主恳谈会”、民情恳谈会、参与式预算民主恳谈(预算修改权)、民主理财会、民情直通车、便民服务窗、居民论坛、乡村论坛。(四)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形成决策前的咨询论证制度,决策中的议决制度和决策后的责任制度。(五)加强互联网上的网络问政、官民对话。三、其他领域(一)协商民主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自治方式、合作方式、谈判方式1、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协商2、协商决策、协商谈判3、福利待遇协商谈判(二)协商民主也是推进司法系统独立性和工作科学性的重要方式四、正确面对协商民主存在的难题(一)协商降低了民主的竞争性,可能取消公民的自由选择权,从而带来政治的集权化。[是否如此]:虽价低了竞争性,但扩大了普遍性加强了选择的理性化(理性辩论)加强了监督软化了权力,可以防止集权化[应对措施]:保障协商主体的平等性、科学设计程序、制度化(二)协商中各协商主体间的地位很难实现平等,特别因为政治贫困而出现的能力不平衡,因而难以保证协商的有效性、民主性。[应对措施]:“制度矫正”——矫正社会能力和公共支持的不足:以程序正义消除协商参与的社会排斥(如不搞预设协商);调整政治平等的底线和上限。四、正确面对协商民主存在的难题(三)协商参与主体过多操作上的困难,将导致协商民主重新滑落为“精英民主”。[应对措施]:体制内——功能性和制度性的分权可以实现“协商多数的统治”;体制外——公民充分参与形成的交往权力限制着知识精英的作用(四)协商要实现较大的面、实现广泛参与是困难的,这一点是难以克服的。[应对措施]:“开放性协商系统”和“协商代议制”四、正确面对协商民主存在的难题(五)协商不仅不能克服竞争性民主效率低下的缺陷,反而会因为参与主体过多、面过大或其他原因无法达成共识、无限期争论而导致协商的低效率。[应对措施]:“协商观念下的投票”(六)协商主体间差异过大,在相互看来各自都有合理性,可是相互之间又很难融合,导致协商很难取得共识。[应对措施]:“跨差异协商”四、正确面对协商民主存在的难题(七)公共协商中演讲者会隐瞒信息、玩弄伎俩,同时表面上保持真诚,导致协商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停留在表面并不解决问题。[是否如此]:公共论坛中理性的批驳和共同善潜移默化的引导,最终将引导参与者真实地表达相关价值和利益信息,促成能准确反映参与各方利益或价值的协商共识的形成。五、我国建构协商民主的可能路径(一)首先把协商民主看成民主的一种形式,进一步发挥人大,特别是政协的作用(二)构建协商民主的决策、参与、治理模式(三)通过协商民主改革选举票决民主(四)通过协商民主改善监察和司法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五)通过协商民主改善人大、政协和党委领导体制的关系(六)形成“协商-竞争”式民主的全新政治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民主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1、列宁的东方社会道路设计及其两个关键:经济模式——过渡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