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论1.什么是社会?社会科学的特点是什么?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社会观认为,社会是以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相互交往和运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系。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说明和合理评价。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2)依赖性,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3)主观性,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影响,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4)难验证性,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因而难以验证。2.什么是方法?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今天我们所说的方法,就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于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有所差异,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因此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包含了人文学科的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5)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2第一章1.为什么说社会实践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科学研究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答案2:理论指导实践,一切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表现出来,理论最终作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又从实践过程中获得经验,没有实践,一切的理论都只是思维层面的知识,一种思想性的东西。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去指导实践,形成正确的方法论,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切的理论都是为了实践的。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命题,那么,而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毫无价值。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答案2: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对问题意识的自觉,也就体现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一些尚待解决的有科学价值的命题或矛盾的承认以及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自觉.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也是一种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因此它是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3.什么是经验?什么是理论?经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但经验有待于深化,有待上升到理论。(经验就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直观认识和感知)。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经验是具体的、零碎的、偏于感性的认识。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只有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4.如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搜集材料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正面的和反面的,主要的和次要的,愈丰富愈好。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抓住本质,抓住规律,抓住全局。答案2:社会调查是目的性强,内容丰富,过程复杂的社会活动。要使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1)思想上的准备。一是要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认识、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思想指导原则和方法;二是要多关心时事,关心当前指导社会发展、推行改革、开放的各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三是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四是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五是要培养实事求是的实践之风。2)心理上的准备。首先,应培养开放性的心理。其次,注意培养知难而进的顽强的创造型心理。3)物质上的准备。第一,要做信息、材料上的准备。第二,社会调查活动往往流动性大,跨地域广,有一定的时间性。这要求调查人员要做好钱物上的准备。不但要量力而行做好计划,而且要从实际出发,以较少的人力,做更多的事情,以较少的钱物,开展更多的活动,卓有成效的完成调查任务。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举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例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否可行?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可行的,因而是科学的.这一事例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的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因为正确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合.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所以,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也就是真理的唯一标准.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46.如何理解检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也就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是唯一的,此外再没有其他的客观标准了;而且某种理论或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归根结底将由实践来鉴别,这是确定的.承认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然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将导致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3)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同时,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也不可避免带有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会使人的思想僵化,把人们的认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7.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有什么危害?崇拜权威有什么危害?网上:本本主义是指只注重书上的东西。做任何事情在没有得到书上的印证之前都不去做。教条主义指只注重理论的东西,任何事情在理论的框架内不能得到答案,就被认为是不正确的。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条主义轻视实践、割裂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本本主义就是做什么事都首先从自己个人考虑,不顾大局,只讲私利。崇拜权威的危害:第一、使统治者的所谓“正确”变成一贯性和固化式的,形成不能质疑也不允许质疑的“真理”形式。第二、使统治者变成非人性的“神”,而神化了的人是没有缺点的,造成人的思想束缚,严重压抑了人们的思维和认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使统治者的统治固化,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完全系于一个所谓的“神”身上。造成专制制度长期合法化。第四、使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严重缺乏科学性,一切以这个神的话为“最高指示”。从而造成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并造成国家经济停滞和政治上一潭死水,致使国家经济长期落后于世界。第五、使国民普遍丧失人权,造成民族整体素质严重下滑。第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把人性和人本主义置于国家、统治者和统治集团利益之下,人性直接被拒绝了。5第二章1.社会有机体的含义社会有机体是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各个社会层次,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有机联系而又相互制约构成的社会整体。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2.整体、结构和层次的含义整体并不是由它的各个部分组成,它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它是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造成彼此活动的限制、彼此属性的筛选以及某些功能的协同,由此形成的新质态。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层次是指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系统和子系统的划分具有相对性,不仅系统可以看作是更高层次上较大系统的子系统,而且子系统也可以看作是由更低层次上若干较小的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3.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含义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筑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p27)思想上层建筑又称为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观点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