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省发展改革委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一年三月—2—目录前言...................................................................................................5第一章建设基础..............................................................................4第一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4第二节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6第三节水利保障体系初步建成...............................................7第四节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7第二章总体思路..............................................................................9第一节指导思想.......................................................................9第二节基本原则.......................................................................9第三节主要目标.....................................................................10第三章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1第一节建立现代化铁路客货运输网.....................................12第二节完善外通内畅的公路运输网.....................................13第三节建设通江达海的内河运输网.....................................16第四节加强机场建设.............................................................17第五节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建设.....................................18第四章建设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21第一节加强电力建设.............................................................21第二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2第三节提高油气利用水平和效率.........................................24—3—第四节增加煤炭供给.............................................................24第五章建设标准高、应急强、利民生的水利保障体系.............26第一节提高防洪减灾能力.....................................................26第二节保障城乡供水安全.....................................................27第三节加强水资源保护.........................................................28第六章建设高速化、智能化、广覆盖的信息保障体系.............30第一节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30第二节全面提升区域信息化应用水平.................................32第三节推进与长三角地区信息共享.....................................33第七章减缓环境影响....................................................................34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34第二节环境影响减缓措施.....................................................35第八章保障措施............................................................................37第一节加大筹资力度.............................................................37第二节完善项目推进机制.....................................................37第三节优化建设环境.............................................................38第四节加强组织实施.............................................................39—4—前言建设示范区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是打造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重大举措。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方案》要求,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涵盖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期为2010—2015年,重大项目布局展望到2020年。第一章建设基础近年来,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今后示范区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建立。公路建设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为支撑的公路运输网。合宁、合巢芜、合安、合铜黄、南沿江等高速公路相继投入运营,宁宣杭高速宣城—宁国段、芜湖至雁翅、扬绩高速宁国—绩溪段等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实现了市市通高速公路。建成与长三角对接的高速公路出口6个,在建的3个;16条国省道干线公路与长三角连通,并基本达到同一标准。—5—铁路客货运网络加快形成。京沪等9条干线铁路和合宁等2条快速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区域间铁路客货运输交流能力大幅提高;京沪高速铁路,合蚌、合福客运专线、宁安城际铁路、阜六铁路、宁西铁路复线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即将开工,黄山—杭州、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宁芜铁路复线、池州—九江城际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序幕全面拉开。水运条件明显改善。合裕航道部分航段完成疏浚改造,合肥港综合码头、巢湖港巢城港区一期工程竣工使用,合裕航道裕溪、巢湖复线船闸工程加快建设。由长江、合裕线、芜申运河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兆河—西河、青弋江等重要航道组成的“一干两支”内河航道骨架体系基本形成,以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合肥港主要港口和铜陵港、池州港、巢湖港、滁州港、六安港重要港口为依托,宣城港等一般港口为补充的港口体系逐步完善。机场建设得到加强。合肥骆岗机场完成改扩建,服务条件明显好转。合肥新桥机场、池州九华山机场正在加快建设,示范区和皖南旅游胜地空中交通将更加便捷。安庆机场安全保障设施得到改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过江通道建设取得新突破。铜陵、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宁安城际铁路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和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加快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皖江两岸跨江发展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日益加快。各地更加重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合肥、芜湖、六安等市积极编制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铜陵市以铁—6—路客运站场为主,有机引入长途客车、城市公交、出租车,建成立体、多层次的铜九铁路铜陵东客站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合肥铁路枢纽南客站正在建设,是集铁路、城市轨道、公交、出租车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第二节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电源建设跨上新台阶。“十一五”以来,先后建成华能巢湖、国电铜陵、华电芜湖、马鞍山新桥、国投宣城、合肥电厂扩建工程等一批骨干型火电厂,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竣工投产。到2009年底,示范区拥有统调电厂25座,总装机1240.5万千瓦,装机容量占全省的43.7%,其中火电装机1140.3万千瓦,水电装机100.1万千瓦。电网建设长足进步。示范区电网是我省联系华东电网的桥头堡,已建成东、中、西500千伏皖电东送通道,皖江南北电网有序相连。到2009年底,示范区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0座,变电容量占全省的71%。适应电力负荷和电网发展需要,不断优化220千伏网架结构,逐步实现了分层分区供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积极调整配网结构布局,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大为增强。新能源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安徽省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建成桐城凯迪、望江凯迪、安庆大唐生物质能发电和合肥龙泉山垃圾填埋气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申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屋顶计划”,一批光伏电站示范项目获批建设。滁州等地的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油气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自2002年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启动以—7—来,示范区的天然气利用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目前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铜陵、巢湖等市已开通管道天然气。抓住“川气东送”工程途经示范区的有利时机,安庆、池州和宣城等市已开始供气。六安市正在推行使用压缩天然气。第三节水利保障体系初步建成防洪除涝标准全面提高。长江干堤得到全面加固,1—2级堤防可安全防御1954年型洪水,其他堤防可防御1998年型洪水,保护人口1100万人。结合大江大河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防洪标准明显提高。沿江排涝泵站工程加快建设,新增排涝装机11万千瓦,改善排涝面积近500万亩。城乡供水能力明显增强。港口湾、大房郢水库先后建成投入运行,佛子岭、磨子潭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水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截止2009年,示范区内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超过130亿立方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稳步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建设、中小河道治理等民生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步伐加快。颁布实施了《安徽省水功能区划》,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得到加强。中小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步伐加快,区域水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巢湖水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得到加强。第四节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合肥、铜陵、池州、马鞍山、宣城市等城区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任务。省级数据骨干网和各市—8—数据城域网建成使用,3G网络覆盖示范区各市中心城区,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均开通了光纤、宽带(多媒体)数据网和广播电视网。到2009年底,示范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超过97%,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62部,计算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450万人。信息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徽省级节点建成使用,实现了与国家干网的连接,政府网站体系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卓有成效,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产品。电子商务日益普及,企业、个人网上银行业务量不断增加。深入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