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030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ICSXXXXCXX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XXXX--XXXX医疗机构隔离预防技术规范Regulationforskillsofisolationandpreventioninmedicalestablishment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前言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提出,并由卫生部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XXX、XXX、……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本标准参加起草人:XXX、XXX、……引言为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爆发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指南。感染在医疗机构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宿主,隔离预防是针对感染传播的上述环节而制定的。隔离预防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技术,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爆发流行。医疗机构应设立合适数量和类型的隔离病房和隔离室,其隔离原则为:严格管理感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此指南包括三大方面的隔离预防。一是隔离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针对病人诊疗、护理的预防措施。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执行标准预防,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附加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主要为空气、飞沫和接触),根据疾病传播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二是防护技术,医务人员须掌握正确的防护技能,保证自身、病人以及环境不被污染,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三是建筑布局上的隔离预防,从而切断传播途径,为医疗机构所有医务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隔离预防技术。医疗机构隔离预防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国内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机构。3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3术语和定义3.1感染源(Sourceofinfection)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3.2传播途径(Modesoftransmission)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3.3易感宿主(Susceptiblehost)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称为易感宿主或易感者。3.4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措施。3.5空气传播(Transmissionbyair)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rn),随气流流动,称空气传播或微生物气溶胶传播。3.6飞沫传播(Transmissionbydroplet)传染源产生带有微生物的飞沫核(5urn)在空气中短距离移植到宿主的上呼吸道,称飞沫传播。3.7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微生物可以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3.8感染链(1nfectionchain)感染在医院内传播必须有三个环节: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宿主,这三个环节构成感染链。3.9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10灭菌(Sterilization)4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11口罩(Mask)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放射性灰尘伤害的保护用品。3.12防护镜(Protectiveglass)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具有传染性物质溅入佩戴者眼部的防护用品。3.13手套(Gloves)防止病原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在人群中播散和污染环境的防护用品。3.14防护服(Protectiveclothing)防止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提供阻隔作用的防护用品。3.15隔离(1solation)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一种措施。3.16隔离预防技术(Skillsofisolationandprevention)为达到隔离预防的目的而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操作统称隔离预防技术。3.17清洁区(Cleanarea)不易受到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人不得进入的区域。3.18半污染区(Semi-cleanarea)介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病人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3.19污染区(Pollutionarea)传染病人和疑似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衣物、用具等暂存和处理场所。3.20缓冲间(Bufferroom)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过渡空间。3.21负压病房(Negativepressureward)指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房的空气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经消毒后排放;且排风量最少应大于送风量10%(差应不小于85m3/h),使病房内形成一定的负压,这样的病房称作负压病房。3.22床单位消毒(Bedunitdisinfection)5对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物品及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3.23终末消毒(Terminaldisinfection)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4隔离预防技术管理4.1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做好隔离预防技术对保护医务人员、病人及相关人员,控制医院感染极为重要。医院需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各部门要加强管理,并组织实施。4.2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4.2.1建筑布局合理,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它除了具有满足医院各专业功能的需求外,更应具有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要明确、标示清楚。4.2.2各科室、各部门配备足够合理的手卫生设备,如流动水、非手触式开关、对皮肤无刺激的肥皂或皂液、快速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等,以方便医务人员做好手部卫生。4.3加强传染病人管理4.3.1传染病人要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4.3.2病情需要非探视不可者,按医务人员要求做好防护。4.3.3呼吸道传染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4.3.4特殊传染病人一切活动限制在其病室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4.4加强培训与指导4.4.1医院有关部门对全院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有关隔离预防知识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增强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熟练操作规程。4.4.2对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医务人员的隔离预防技术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以确保隔离预防技术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5建筑布局与隔离预防技术6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必须满足“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污染环境”的要求,从硬件设施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5.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功能要求、防止医院交叉感染,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扩散,同时还要避免建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医院建筑是永久性建筑,应力求达到设计建筑科学、合理。为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进行区域性划分,并进行严格的区域性管理。5.1.1建筑分区的隔离方法5.1.1.1医院建筑的分区根据病人获得感染危险性的高低,可以将医院分为4区:5.1.1.1.1低危险区(清洁区):包括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5.1.1.1.2中等危险区(半污染区):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5.1.1.1.3高危险区(污染区):如感染疾病科门诊、感染疾病科病房。5.1.1.1.4极高危险区(重点保护区):如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5.1.1.2隔离要求5.1.1.2.1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医院服务流程包括:病人进入医院门诊、急诊或住院接受治疗流程;探视者、工作人员流程;清洁物品供应流程;尸体和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流程;医院内各科相互联系的流程等。5.1.1.2.2各区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隔离病区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5.1.1.2.3医院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洗手。5.1.1.2.4通风系统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5.1.1.2.5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5.1.2区域隔离方法区域隔离是指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隔离,即把传染源(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或特殊环境中,使他们与普通病人分开,并对病人所污染的环境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治疾病的传播和不同病种的交叉感染。75.1.2.1建筑布局的要求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5.1.2.1.1三区:即将病房的整个区域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半污染区:主要有治疗室、护士站、消毒室、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病人出入院处理处。5.1.2.1.2两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病人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5.1.2.1.3缓冲间:为清洁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专门设立的区域,是一个两侧均有门的通道。5.1.2.2隔离要求5.1.2.2.1严格服务流程和区域管理。各区界线清楚,有明显标识,区域间有实际隔离屏障,在缓冲间,当一侧门关闭后再开启另一侧门,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5.1.2.2.2不同传染病人分室安置,同种疾病病人可同住一室,两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1米。疑似病人单独安置,隔离病室应设单独通往室外的通道或阳台。5.1.2.2.3保证病室内通风设施良好,通风不好的可安装合适功率的排风扇,加强通风。5.1.2.2.4各区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池。5.1.3病室隔离病室隔离适用于保护性隔离以及感染的防扩散隔离。5.1.3.1建筑布局在普通病房的尽端,设一个或多个隔离病室。5.1.3.2隔离要求5.1.3.2.1单人隔离室:主要用于易感病人的保护性隔离和未确诊传染病人隔离。5.1.3.2.2同室隔离室:相同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5.1.3.2.3独立空调设备,保护性隔离室可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要采用负压通风。5.1.3.2.4随时关门。85.2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5.2.1感染性疾病病房的隔离预防5.2.1.1感染性疾病病房布局的要求感染性疾病病房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ICU和生活区,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开辟感染性疾病病区,设单独出入口和出入院处理室,并设工作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病房布局见本章第一节区域隔离。5.2.1.2隔离要求5.2.1.2.1严格三区两通道,界限清楚,有明显标识。5.2.1.2.2医务人员进入三区,严格区域流程。5.2.1.2.3不同种类的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5.2.1.2.4病房通风设施良好,以自然通风为主,温度适宜时可长期开窗,通风不良时可安装排风扇,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禁止使用中央空调。5.2.1.2.5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设施。5.2.1.2.6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医疗废物的处置。5.2.1.2.7严格陪探视制度。5.2.2普通病房的隔离预防5.2.2.1普通病房布局的要求5.2.2.1.1普通病房设病室、办公室、男女更衣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储物间、配餐间、盥洗间、卫生间以及污物间等。5.2.2.1.2单人间病室一般安排病情较重的病人、特殊感染病人、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或其他需要隔离的病人(包括保护性隔离,如免疫低下的易感病人)。有条件的单人间可配备独立卫生间,并有洗浴设施。5.2.2.1.3有条件的医院病室内均设卫生间。5.2.2.2隔离要求5.2.2.2.1普通病房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