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密级:公开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课题名称:淮北地区(蒙城)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编号:2006BAD02A06-13课题承担单位(盖章):蒙城县人民政府上级主管单位(盖章):亳州市科技局二○○七年十一月日课题执行情况统计表课题编号2006BAD02A06-13课题名称淮北地区(蒙城)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上级主管单位亳州市科技局课题实施周期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展情况(1)1.按计划进行2.进度超前3.拖延4.调整进展情况为3.4.时简要说明情况课题参与单位情况参与单位数:3个。其中:1.事业型研究单位1个2.其他事业单位1个3.大专院校个4.企业个5.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个5.其他1个参加研究工作人员总数24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7人其他人员人投入研究的工作量:760人月培养人才取得博士学位人取得硕士学位1人本年度已取得的成果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3项发表科技论文7篇,其中向国外发表篇;出版科技著作万字。申请国内专利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项;申请国外专利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项,其中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项;获得国外授权专利项,其中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项。研制技术标准:国际标准项,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完成技术标准:国际标准项,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1项成果应用数项;成果转让数项,成果转让获得收入万元。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0项。课题经费预算总预算:150万元;其中,支撑计划拨款:100万元。本年度预算:30万元;其中,支撑计划拨款:20万元。资金落实及支出情况累计本年度本年度到位资金合计60万元30万元支撑计划拨款40万元20万元其他国家级拨款(含部门匹配)万元万元地方政府拨款万元万元贷款万元万元自有资金20万元10万元其中:企业资金万元万元其他资金万元万元本年度支出合计60万元30万元其中:购置仪器设备5万元2.3万元其中:支撑计划拨款用于购置仪器设备5万元2.3万元本年度各类匹配资金是否按计划到位□是□否课题联系人姓名李学章工作单位及职务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电话0558—7686991传真0558—7682289E-mailmcnjzx@163.comnjtgzx2000@163.com课题负责人姓名李星工作单位及职务蒙城县人民政府电话0558—7620700传真E-mailNjhy6699@163.com编写提纲1.课题总目标及本年度计划2.本年度所开展的工作及计划执行情况3.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情况(课题取得的成果类型、数量、成果的创新性及产业化前景;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核心技术或重大战略产品情况;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对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的作用;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技术转移与产业化进展情况,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情况;人才培养与基地建设情况等。)4.课题投入情况(本年度项目预课题算及执行情况、配套经费落实情况;其他配套措施落实情况;本年度参与研发单位及参加研发全时人数等。)5.组织管理经验及产学研联合模式与机制(课题管理主要措施与经验;产学研究联合方式等。)6.存在问题及建议淮北地区(蒙城)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2007年度执行情况报告蒙城县人民政府一、课题总目标及年度计划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课题总目标本课题为安徽省“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淮北地区旱作茬小麦丰产优质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主持单位为蒙城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巩中,实施单位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李学章,技术顾问安徽省农科院研究员曹承富,课题实施时间为2006年—2010年。课题以主攻小麦单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和科技进步为根本目标,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方向,走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技术集成,使蒙城县小麦生产实现产量增长,品质改进,效益提高,全面提升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⑴建设10000亩核心示范区,亩产小麦550公斤,平均亩产增加80公斤,亩增效益120元;示范区10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平均亩增产70公斤,亩增效益90元;辐射区90万亩,平均亩产420公斤,平均亩增产60公斤,亩增效益70元;超高产攻关田50亩,亩产600公斤。⑵小麦品质主要指标,粗蛋白13%以上,面团稳定时间4分钟。⑶核心区、示范区化肥利用率提高2—3个百分点,化学农药成本降低10%—20%,自然和生物灾害损失率降低10%以上。⑷研制出本地旱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规程1套。㈡2007年度计划⑴在核心试验区、示范区和超高产攻关田同时进行技术集成示范,开展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完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⑵协助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搞好超高产技术攻关研究,解决旱作区小麦集成示范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难题,提升技术储备能力。⑶开展核心区、示范区和非项目区农户追踪调查。⑷利用研究成果结合示范和农户跟踪调查结果,对集成示范技术进行修正完善,提出“2007年—2008年度小麦标准化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规程”。二、2007年度开展的工作及计划执行情况㈠开展的各项工作内容1.示范点与面积超高产攻关田:面积50亩,在乐土镇杨桥村核心示范区内。核心试验区:面积5000亩,在乐土镇杨桥村。示范区:面积100000亩,在乐土、马集、白杨、辛集四个乡镇。白杨林场20000亩,包括白杨村10000亩,联合村3000亩,曹店村3000亩,陈黄村4000亩。马集镇20000亩,其中奶庙村3800亩,田桥村3500亩,管楼村4000亩,薛湖村4500亩,徐桥村4200亩。乐土镇30000亩,其中杨桥村10000亩,漆庙村10000亩,李大寨村7000亩,蔡胡村3000亩。辛集乡30000亩,其中牛郎村3000亩,七里沟村2600亩,陈瓦庙村2200亩,葛沟村2000亩,文庄村3000亩,陈庙村2500亩,鹿庙村3000亩,关帝村3000亩,八里高村3700亩,李庙村5000亩。2.示范内容针对目前生产上存在的春性品种面积过大,肥料施用不够科学,整地、播种质量差,病虫草害防治不当,滥用农药现象严重,非正常气候条件下的应变决策能力较差的现状,采用以下示范技术:①合理安排布局,优化品种结构。主体示范品种选用烟农19,搭配品种济麦20,示范区内少部分晚茬选用春性优质中筋品种。②平衡施肥与氮肥后移技术。根据测土配方结果,采用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肥,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施肥原则,核心试验区在尽可能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化肥氮用量14—16公斤/亩,五氧化二磷6—8公斤/亩,氧化钾7.5—10公斤/亩。氮素化肥60%基施,40%拔节期追施,后期喷施叶面肥。推广小麦配方专用肥。③科学播种技术:半冬性品种播期控制在10月5日至10月15日;春性品种严格控制在10月16日至25日;通过统一机播,将亩基本苗控制在12-16万。播种深度3—5cm,行距调整至20—23cm。墒情不足的先造墒后播种。④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技术,防治苗期病虫害,确保一播全苗,同时可推迟春季发病时间。根据预测预报,及时推广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麦蜘蛛、吸浆虫的综合防治及化学除草技术,减少用药量、节约成本,提高小麦品质。⑤机械深耕深松改土技术:选用20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深耕犁,耕层逐步加深到适宜深度23-25cm,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和植株的抗倒性。⑥科学灌水技术:根据小麦需水特点及天气情况,合理运筹底墒水、分蘖越冬水和拔节孕穗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⑦适期收获与安全贮藏技术:适宜收获期掌握在腊熟末期,选用联合收割机械收获,单收、单晒、单贮。3.科学研究内容。一是协助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主要有小麦超高产品种筛选试验,小麦氮素化肥基追比试验,小麦氮肥施用量试验,小麦氮肥追施时期试验,小麦超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小麦防倒伏试验,小麦防早衰试验,小麦行比试验等,蒙城县农技推广中心参加了田间播种、田管、田间记载、收获、考苗、考种工作。二是在示范区与非示范区分别选择50户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和20个非示范户,建立田间档案,追踪调查,对种子、肥料、农药、机械、用工等项投入和产出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评价。三是根据试验、示范结果与农户的定点追踪调查,对集成技术进行修正完善,制定出本县旱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技术规程。㈡计划执行情况通过技术集成与示范,小麦生产关键技术在项目区得以顺利推广,技术到位率显著提高,完成了主要目标任务。1.技术集成示范①主导品种的应用。核心试验区和示范使用品种为烟农19,通过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统一供种,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的格局,良种覆盖率达100%。烟农19表现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②确保机耕、机播质量。去年秋种期间,我县持续高温干旱,土壤墒情不足。10月上旬示范区抢墒播种面积仅3万亩,为保证适期播种,10月9日县委县政府在乐土镇杨桥村核心试验区召开了全县秋种现场会,动员全县人民不等不靠,抓住生产关键时节,抗旱造墒、补墒,抢时播种。示范区利用大中沟和3万余眼机井,出动劳力10万人以上,动用抗旱机械2万余台,日夜工作,抗旱造墒播种。截止到10月20日,示范区小麦全部播种结束,保证了小麦适期播种,一播全苗。县农机局和县农委抽派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片包干、死看硬守,在对拥有农机具农户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对示范区所有播种机进行改造,把耧腿由七条改为六条,行距20—23厘米,亩播量控制在10公斤左右。每亩节约用种5公斤左右,共节约种子50万公斤,同时大大降低了因播量大造成假旺苗和后期倒伏的风险,小麦种子播深3—5厘米。示范区整地质量有很大提高,耕作层加深,消除了“鱼背田”,土地平整,保证了播种质量。③施肥技术明显改进。传统的“一炮轰”施肥现象得到很大改变,氮、磷、钾的结合、分次施肥、氮肥后移、后期叶面喷肥等施肥技术在核心试验区和示范区得到广泛应用。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对项目区代表田块全部进行取土化验,根据化验分析结果提供施肥配方卡,印发配方施肥建议卡10000余份,施配方肥和按配方卡施肥的面积各占50%。2月上旬趁雨对局部弱苗田追施了返青肥,3月14日—15日和3月23日普施拔节肥,亩施尿素5—10公斤,施肥面积95%以上。县农委在春节期间从涡阳化肥厂购买1800吨尿素,以优惠价供应给项目区农户用于小麦拔节期追肥。④切实加强病虫害防治。在秋种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的基础上,针对今年暖冬、春季雨水较多、病虫害发生早、发生重的情况下,项目区早动员、早发动,大力宣传病虫害防治技术,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尤其是加强了对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穗期蚜虫的防控工作。县植保站还成立了植保专业服务队,开展2万亩小麦赤霉病和蚜虫的统防统治,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户的田管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病虫危害。县农委购买“农博士”等叶面肥70件(价值1万余元)无偿供给示范区农户用于小麦根外追肥。⑤化学调控技术广泛应用。项目区偏旺麦田在起身期广泛使用了“壮丰安”和“多效唑”进行调控,减少后期倒伏。⑥适期收获和安全贮藏。示范区小麦全部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时间在6月1日—4日,收后单晒、单贮。2.“一田三区”建设成效2006年经县农委组织技术人员测产,核心区0.5万亩,平均亩产546公斤,总产2746吨,比前三年亩产增产69.7%,增产1127.5吨,增加效益0.0157亿元;比非项目区亩增产51%,增产928吨,增加效益0.013亿元。示范区10万亩,亩产479公斤,总产47287吨,比前三年增产45.7%,增产小麦14830吨,增加效益0.2076亿元;比非项目区增产29.7%,增产10840吨,增加效益0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