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围绕共同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言而蔽之,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的好习惯。因此,合作学习是必要的。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机实施策略合作小组学习环境正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于这些知识是否由自己独立理解后获得的,被动获得的知识容易遗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理解知识呢?小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和活动共同体,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围绕共同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从现行课堂教学来看,一堂课时间短,对于教师提出的某些问题,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但这么多的学生不可能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某些学生便会失去积极性。但如果把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先组织讨论,然后再派代表进行全班性的交流,这样就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另外,有些学生个性内向,习惯于听,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倘若缩小听众的人数,就无形中减轻了他们的压力。实践证明,一些不敢发言的学生,在四人小组中竟然也说得不亦乐乎,时间长了,内向的学生也敢在全班学生的面前发言了。可见,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有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一言而蔽之,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的好习惯。因此,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1、确定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目的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接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和促使自我完善。通过探究合作性学习,从而改变由老师包办代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合作学习意识,使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2、选择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方式学习小组是在老师指导下组建的群众性学习型组织,实行班委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3、细化合作学习小组组长职责(1)根据学科要求和组员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和工作目标。(2)让组员明确个体责任、积极参与。每周有任务布置,每周集中交流研讨至少一次,每次集中应有主题并事先通知组员作好准备。以确保交流研讨的时效性。(3)使组员学会合作交流,团结互助,领会合作学习小组的意义和目标,及时推广具有实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4)培养组员相互合作的意识,促使组员能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组员扬长补短,对组员个体问题实行结对子帮教。(5)提高组员团队意识,使组员在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敢于发表见解,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的讨论、探究实验、小结检测提高整体实力。4、明确小组组员责任:(1)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小组活动有效开展出谋献策。(2)服从组长的分工安排,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日清、周综、月结”,把成功经验与同学分享,把问题及时请教研讨解决。(4)自觉维护小组利益,保证小组活动持续开展,使自己的学习资源与组员共享,又能使自己不足之处不断完善。由于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策略明确,使小组活动有据可依,小组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好帮手。(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1、创设学习情境。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3、合作探究。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4、评价与反思。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1.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参考文献: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山东教育(中学刊)》2005年第15期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新校园》2012第2期作者简介:于光军,1968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进修本科,现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