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华菱瑞达电缆有限公司成本与费用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成本与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一节定额管理第二节原始记录第三节计量验收与物料转移第四节价格与价值转移第三章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组织第四章成本核算规程第一节成本核算的原则规定第二节成本与费用核算的内容和程序第五章成本费用核算细则第一节材料费用核算第二节低值易耗品的费用核算第三节工资及福利费用核算第四节动力、折旧和其它费用核算第五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预提费用核算第六节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第七节制造费用核算第八节半成品、产成品成本核算第九节销售成本核算第六章产品单位成本核算方法第一节品种法第二节分步法第七章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第一节成本预测与成本计划第二节成本控制和分级归口管理第三节成本分析第八章成本与费用管理责任分工第九章监督与检查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加强成本与费用的核算和成本管理,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结合**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安徽华菱瑞达电缆有限公司。第三条成本与费用的核算与管理是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正确反映生产经营的成果,支持市场营销的定价决策,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合理控制期间费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四条成本与费用管理的基本工作要点是:(一)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二)加强并完善成本与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三)正确掌握成本与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正确核算产品的单位成本,保持成本的可比性;(四)开展成本预测,制订成本计划,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实行全方位的成本与费用预算与控制管理;(五)编制先进合理并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计划,组织制订与落实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六)实行分级归口管理,分解成本与费用指标,控制生产经营耗费,落实成本与费用管理的责任;(七)准确、及时地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统计、分析并纳入绩效考核;(八)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方法,加强成本的核算与成本降低管理,提高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第五条结合年度经营目标,贯彻成本管理责任制。各级领导、各专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会计人员,组成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定期分析成本费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持续改善成本与费用管理,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逐步实现“管理精细化”。第六条各级领导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完善各专业的管理流程,全面加强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确保成本与费用管理体系的运作和实施。第二章成本与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七条各级领导和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要按照部门管理职责认真做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物料流转、价格体系、成本与费用的统计和核算。第一节定额管理第八条各种原辅材料、工具模具、燃料动力消耗,以及劳动工时、修理工时、备品备件、物资储备等,都要制订先进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和修订。第九条各项定额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在财务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要求之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考虑生产技术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先进合理又切实可行;(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三)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设备装备的改造、操作技能和熟练水平的提高,对各项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各项定额至少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四)为了实现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定额管理必须满足细化岗位考核的要求,定额管理必须落实到每个工序、机台和岗位;(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成本统一控制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计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订各项定额;(六)定额管理必须与生产技术、工艺管理同步,“确定的工艺有确定的定额、临时的工艺有临时的定额、成熟的工艺有先进的定额”;(七)定额管理的分工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符合岗位机台的生产实际和趋于合理,有利于成本考核的贯彻执行;(八)各项定额的管理分工:定额管理是成本核算和财务成本管理、数据统计管理工作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总归口管理部门为计划财务处,具体负责的岗位为成本会计;原材料消耗定额由工艺技术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生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采购供应部门、仓储管理部门与各生产车间配合;生产岗位的劳动工时定额(含工序检验定额)由生产管理部门牵头负责,人力资源部门、工艺技术部门、品质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与各生产车间配合;修理任务的劳动定额和备品备件、机物料消耗定额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负责,人力资源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机修车间与各生产车间配合;原材料储备定额和备品备件储备定额由仓储管理部门牵头负责,采购供应部门,生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配合;生产过程中通用规格的单丝导体、绞合导体、绝缘线芯等自制半成品、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工装、自制包装物的库存限额由生产管理部门牵头负责,设备管理部门与各生产车间配合;常用规格的产成品库存限额由营销管理部门牵头负责,生产管理部门、仓储管理部门配合;第二节原始记录第十条各职能管理部门、各生产车间、机修车间要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详细真实反映原辅材料、工具、备品备件等各种物料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限额领料单、超限额领料单、委托加工材料单、委托加工出库单、委托加工入库单、退料单、工具请领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等,并做好实物明细账的记账工作;(二)劳动工时与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详细真实反映员工出勤情况、岗位工作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工资、津贴等项记录;(三)产品工艺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正确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材料消耗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工艺结构变动通知单、工艺加工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应正确反映按产品的规格品种、按确定的工艺加工路线从拉丝、退火、绞合、绕包、绝缘、检验测试、铠装、屏蔽、成缆、护套、包装直至验收入库的全过程,如产品生产任务单、加工路线单、投料单、半成品领用单、废品通知单、修理任务单、运输倒运单和半成品、产成品交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的记录和统计工作;(五)设备购置、使用和运行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正确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完工转固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作业工时耗用的记录;(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真实反映根据各计量仪器仪表所显示的风、水、电、汽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七)计划财务处的成本会计要组织车间的成本核算统计员、各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的专职、兼职的综合事务员或核算员,与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并统一设计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和填写规范化和标准化,正确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价值流转信息,并纳入生产操作岗位的三规一制管理规范和专业管理制度规范,确保价值信息的可追溯性。第三节计量、验收与物料转移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与检验验收管理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各种材料物资、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办公文具、工具、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点数和质量验收。第十二条计量单位(一)各种物料的计量单位统一采用国际计量标准作为主计量单位,重量单位采用吨、千克、克;长度单位采用千米、米;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体积单位采用立方米、立方厘米和立方毫米等等;(二)对于因供应、包装的需要而采用的箱、盒、包、卷、袋、桶等非标准的计量单位只能作为辅助计量单位;(三)机台与机台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物流流转,采用重量与长度双计量单位,并对每种规格的物料制订出明确的重量与长度之间的换算关系。第十三条购入材料、物资的计量与验收(一)提货验收。采购人员在供货方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等情况,要由供货方及时换货或补足,提货后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计入采购成本,但由于运输方责任造成的毁损和丢失,按运输合同规定应由承运机构或承运个人负责的,要填写物资破损清单,由运输机构或承运个人签证并负责赔偿。(目前尚没有,考虑未来的发展变化)(二)到货验收。货物运抵仓库后,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采购部门的收货通知单或供货方发票所列的品名、规格和数量,根据不同的材料物资特点分别采取点数、过磅、检尺等适当的计量折算方法,准确计算数量,经检验部门质量检验后,按实际合格的数量入库。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对于数量或质量不符以及破损、变质等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三)对于铜、铝、化工材料等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仓储管理部门在接收计重点数时,必须有监磅人员监磅,以防止出现差错或发生其它异常问题;(四)对于整箱外包装并且内置小包装的物料,仓储管理处在接卸验收时必须进行开箱抽查,发现短缺问题要及时反馈到采购供应处协调处理;第十四条在制品、半成品的物料转移(一)对于生产过程中各机台、各工序之间、各生产车间之间流转的半成品发生内部物料转移时,必须经过质量检查确认、抽测检验合格之后填写详细的半成品流转标识卡,各机台之间、前后工序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交接物料必须进行点数、交接,如果发现产品报废或短缺,应及时查清数量并汇报给职能管理部门及时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对于质量问题引起的报废必须严格执行质量事故分级管理的规定,经过工艺技术部门组织进行质量事故分析并形成质量事故分析报告,由报废单位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按管理权限报经工艺技术质量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没有质量事故分析报告的废品,仓储管理处拒绝入库,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二)对于因生产设备条件的限制,需要进行工序外委加工的半成品,在调拨出库和完工入库时,必须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合格数量的计量和交接,如发生外部责任的报废或短缺,应按委托加工合同的约定及时办理索赔;(三)工序委托加工合同明确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由委托方收回”的,必须严格按合同的规定回收;工序加工剩余的物资材料或半成品也必须及时回收;对于建立长期业务往来的受托加工单位,生产管理处必须建立委托加工业务管理的专门备查薄台账,清晰记录每一笔委托加工业务发生的委托加工合同号、物料交付时间、交付数量、加工产品与余料回收的数量、时间等。(四)各生产车间、车间内部各生产工序加工完成的半成品完工信息,由当班班长(或车间成本核算统计员)及时录入到ERP信息系统中,各工序完工的信息对生产计划调度、合同评审人员等相关的岗位开放信息查询权限。(五)对于车间或生产管理处盘具班加工的自制材料(橡缆车间自制加工的橡胶)、自制工装或自制包装物(铁木盘)等,加工完成后,实物虽然可以暂存于车间保管,但生产状态和库存状态的数量信息和价值信息必须及时输入到ERP信息系统中,相关的信息对生产计划调度、合同评审人员等相关的岗位开放信息查询权限。第十五条产成品的入库与验收(一)各车间生产加工完成的产成品,必须经过质量检验部门确认后方可入库;(二)入库的产成品必须由生产车间填写入库单,仓储管理处进行数量、质量检验合格确认,产成品的入库信息由生产车间或仓储管理处的库管员输入ERP信息系统,产成品的库存信息对生产计划调度、相关的营销管理人员等开放信息查询;第四节价格与价值转移(需要安徽华菱瑞达公司研究讨论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标准成本管理体系,必须实行双计价,即计划价格和实际价格,计划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