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宪法权威-全面依法治国-(2018.5.2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2018年3月3日-3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国家领导人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通过《宪法》修订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重要法案。依法治国机构改革规划蓝图完成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把握“优化协同高效“的基本原则,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等。全面规划部署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并率先进行宪法宣誓。前言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_01_高清.mp4目录一、准确把握宪法的重要地位二、深入学习宪法的修订内容三、主动维护宪法的法律权威1.宪法的形成和发展2.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一、准确把握宪法的重要地位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本是建立、组织和结构的意思。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各国宪法》中最早使用“宪法”一词,并在汇集158个城邦国家法律的基础之上,根据法律的作用和性质,分成两类:1、一类为普通法律;2、另一类为宪法,即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权限的法律。西方古代(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宪”、“宪令”、“宪法”等词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法”同义。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国语˙晋语》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布宪于国。--《管子·立政》宪,至法也。--《尔雅》万邦为宪。--《诗·小雅·六月》此君之宪令。--《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监于先王成宪。--《尚书》中国古代左丘明(公元前502年—前422年)(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宪法的发展•1、有“宪法之母”之称的国家——英国,因为其是最早制定宪法性文件并推行宪政的国家。1689年《权利法案》,宪法性文件不是成文宪法。•2、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1781年费城“制宪会议”,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确认了“三权分立”等重要资本主义法治原则。•3、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作为1791年法国宪法的序言。•4、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苏联,1918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宪法的发展(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1、《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2、《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4、“天坛宪草”(1913年)5、“袁记约法”(1914年)6、“贿选宪法”(1923年)7、“五五宪草”(1936年)8、《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并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全文共17条。它规定了共和国政权的性质、任务、根本政治制度和劳动群众的基本权利。1934年1月全国第二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又对它作了某些修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的宪法性文件。(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团结除汉奸以外的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党派和个人—致抗日,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正式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与国民党达成停战协定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之后,1946年4月23日召开了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宪法的发展——新中国时期(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1.《共同纲领》—宪法性文件•2.1954年宪法•3.1975年宪法•4.1978年宪法•5.1982年宪法•※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2018年修正案1949年9月27-29日了颁布新中国的两块法制基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法令,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和基本职能,确立了合议制度、辩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法律监督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形成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基本体系。(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大会执行主席习仲勋宣布:(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1、1988年——修改2条确立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确定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2、1993年——修改9条确立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99年——修改6条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4、2004年——修改14条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5、2018年——修改21条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3、1999年——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4、2004年——确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1)在指导思想部分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序言“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为: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增加了“政治文明”;(4)在爱国统一战线部分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者”;(5)将“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6)增加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及相应的补偿的规定;(7)增加了国家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8)将对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政策由原来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9)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部分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0)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11)在国家主席的权能部分增加了“进行国事活动”的规定;(12)在全国人大代表的组成部分增加了“特别行政区”;(13)将乡级人大的任期由原有的3年改为5年;(14)在国家象征部分增加了“国歌”(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5、2018年——修改21条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这是共和国宪法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2018年3月11日下午3时52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表决通过,如潮的掌声,在万人大礼堂长时间响起。(一)宪法的形成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2018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宪法的地位。(二)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从内容看从效力看从程序看(二)宪法的根本法地位1、宪法内容是关于根本性问题的法律规定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权利义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家生活中的其他根本问题(二)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从内容看宪法第一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一条第2款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国家性质:2、根本制度:3、根本任务:(二)宪法的根本法地位4、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7、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政府机构改革8、国家标志: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个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二)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刑法--------犯罪、刑罚问题民法--------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关系婚姻法------婚姻、家庭问题合同法---—经营者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环保法-----环境问题、环保问题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是各项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规定相关法律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民法通则、物权法、继承法等…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民有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二)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成文宪法典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法律案例孙志刚,男,27岁,湖北武汉人。2003年3月17日晚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所,后被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被殴打致死。(二)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从效力看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5月14日三名法学博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认为收容遣送办法中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与中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相抵触,应予以改变或撤销。5月23日,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5位著名法学家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6月5日上午,孙案开庭。6月9日孙案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被判死刑,李海婴被判死缓,钟辽国被判无期。同日孙案涉及的民警、救治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等人因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2年至3年的有期徒刑。该案件之后,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变成了社会救助站。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2003年7月21日,民政部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8月1日起施行。法治成果标志唐慧案:废除劳教制度唐慧,女,1973年出生,湖南永州人。湖南永州少女被迫卖淫案中受害者11岁的乐乐的母亲。2012年8月3日,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零陵分局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对唐慧处以劳动教养1年6个月,随后唐慧被押送至湖南株洲的白马垅劳教所。2013年1月12日,称再次受到伤害的唐慧说,将就劳教赔偿问题提起行政诉讼。唐慧诉永州市劳教委一案于2013年4月12日开庭,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唐慧的诉讼请求。2013年7月15日唐慧案二审胜诉。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陈超案:废除劳教制度2007年,河南伊川县农民陈超在故意

1 / 10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