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安徽水资源水资源对于绝大多数产业部门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条件,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来说,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具有特殊的地位。水资源多寡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降水量大,径流活跃,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则少。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资源多是地表水补给的结果,也与降水关系密切。深层地下水资源富集与地质条件相关。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水资源多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安徽地表水资源(一)总量偏少安徽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800mm之间,局部地区可达2000mm以上。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1590.2亿m3,其中约39%形成河川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442mm。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约6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67亿m3,重复计算水量约108亿m3,水资源总量67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比较活跃。2005年,安徽全省平均降水量1208.3mm,略高于多年均值,属平水年份。2005年水资源总量719.2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72.2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95.41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的不重复量47.05亿m3。全省入境水量9168.44亿m3,出境水量9742.21亿m3。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56亿m3,较年初增加5.18亿m3。年内大型水库调蓄水量约55亿m3。安徽国土面积1401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46%,水资源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6%,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量还是比较多的。安徽水资源总量偏少,关键在于水资源密度低。安徽按人口平均或耕地平均拥有的水资源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5-1所示。表5-12005年安徽水资源总量与全国比较比较项全国平均安徽安徽相当于全国的比例(%)水资源总量(108m3)28053.1719.252.56地表水资源量(108m3)26982.4672.202.49地下水资源量(108m3)8091.1195.412.42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08m3)7020.4148.36-人均水资源量(m3/人)2145117554.78单位土地水资源量(m3/公顷)2922.35125.7175.4单位耕地水资源量(m3/公顷)21572.717608.481.6安徽省总人口为6120万(2005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175m3,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4.78%。与邻近省市相比也偏低。安徽每公顷土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5125.17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754倍。全省耕地面积408.5万公顷,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为17608m3,相当于全国耕地平均水量81.6%。由此可见,安徽水资源总量按土地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安徽人口密度高,耕地指数高,虽然并不算少的水资源显得十分紧张。安徽2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为湿润、半湿润类型,为什么水资源缺乏,就不难理解了。安徽淮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的1/3,每公顷耕地拥有的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2005年,安徽省供水总量208.03亿m3,较上年减少1.71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89.6亿m3,地下水供水量17.85亿m3。全省用水总量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08.53亿m3,占用水总量的52.2%,较上年减少7.53亿m3。全省人均用水量328.5m3,万元GDP用水量386.1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69.1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20.3m3,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31.4m3。(二)地域分布不均年平均径流深度地区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分布基本一致,也是由北向南递增。淮北平原大多在200~300mm,其中萧县、砀山以北低于200mm。江淮丘陵地区270~500mm,沿江一带350~700mm,大别山区600~800mm,皖南山区800~1300mm,黄山、九华山为全省高值区,可达1400~1500mm。宏观上看,南方水资源丰富,皖南、皖西山区和沿江西部水资源有余;其余地区水资源不足,皖北水资源短缺。从表5-2可见,安徽各地水资源差异很大。安徽降水是南丰北缺,而人口是南少北多,形成南方水资源富余,北方缺水资源缺乏的局面。耕地率低、人口密度小的皖南山区年径流深度最大,大别山区次之,而耕地率高、人口密度大的淮北平原最小。因此淮北及江淮丘陵地区地表径流不足,淮北北部更为突出。表5-22005年安徽各地区水资源量及密度地区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m3/人)单位土地水资源量(m3/公顷)单位耕地水资源量(m3/公顷)安徽省719.2511755125.717608.4合肥市23.395053119.510345.9淮北市13.366554874.110113.6亳州市43.8385319368.18847.4宿州市43.037504329.08726.4蚌埠市31.759835334.311124.7阜阳市66.547864061.811570.2淮南市9.904344676.410216.7滁州市42.9310453174.611019.0六安市120.9719706574.129009.6马鞍山市5.574423303.711275.3巢湖市41.4910004404.515038.1芜湖市15.707044668.518171.3宣城市64.2824915216.342267.7铜陵市6.038495753.825659.6池州市53.5937226385.869687.9安庆市79.6214045170.830552.6黄山市57.2740915916.9130455.5在安徽17个省辖区域中,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高的有黄山、池州和宣城,人均拥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于安徽人均水平的2倍以上。六安和安庆也比较丰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低的有马鞍山、淮南和合肥等。如果按耕地拥有水资源量统计,黄山、池州、宣城、安庆、3六安和铜陵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公顷耕地拥有水资源量在25000m3/公顷以上。淮北各地市最低,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宿州和亳州两市最低,每公顷耕地拥有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0%,农业用水紧张也就不足为怪了。安徽长江流域、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365.45亿m3,如表5-3所示,占全省水资源量的50.8%,人口占全省42%,耕地占全省的32%;而淮河流域水资源量353.8亿m3,占全省49.2%,人口占全省58%,耕地占全省68%。皖南的新安江流域的黄山市,人均拥有地表水资源量4091m3是淮北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655m3的6倍以上;每公顷耕地占有水资源量130455.5m3是淮北市每公顷耕地占有水资源量10113.6m3的12.9倍。因此,进行地区间的水资源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表5-32005年安徽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108m3)流域分区分区天然年径流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山丘区河川基流量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形成的河道排泄量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水资源总量总计672.2075.6875.6295.7026.9047.05719.25淮河流域308.2323.5923.5378.7526.9045.57353.80淮河上游区1.820.000.000.690.280.412.23淮河中游区297.4223.4223.3675.2726.5444.53341.95淮河下游区8.570.170.172.280.000.208.77沂沭泗河0.420.000.000.510.080.430.85长江流域328.5846.7846.7816.950.001.48330.06湖口以下干流309.9643.1143.1116.950.001.48311.44鄱阳湖水系17.563.513.510.000.000.0017.56太湖水系1.060.160.160.000.000.001.06东南诸河35.395.315.310.000.000.0035.39钱塘江35.395.315.310.000.000.0035.39(三)季节变率大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季风盛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以致水资源的季节变化的年际变化都很大,形成丰水年与枯水年。径流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变化大,这是因为径流的年际变化除受降水量的制约外,还受下垫面因素(植被等)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淮北平原为全省变幅最大的地区,年最大径流深与年最小径流深相差11~15倍,利用上的可靠性较小。江淮丘陵地区次之,一般为6~11倍。大别山区北部5~9倍,南部及沿江地区4~6倍。皖南山区最小,只有3~5倍。表5-4安徽各地降水极值统计地点年降水量(mm)夏季降水量(mm)冬季降水量(mm)最多最少最多最少最多最少砀山13344158011501152临泉172849811461711529合肥15425739247823228广德2083776143316634933黄山27089141446160463184统计年度:1951~2003年安徽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800mm之间,一般情况下,安徽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60%以上。冬夏径流不均是常态。但多水年与少水年相差达3倍,如表5-4所示。统计1951~2003年降水资料,以合肥为例,年降水量最多为1542mm,最少年只有573mm,相差近3倍;夏季(6~8月)最多为924mm,最少为78mm,相差达10倍;冬季最多为232mm,最少只有28mm,相差近8倍。其他地区与此相当。夏季降水量超过年降水量的普遍存在。冬季几乎无降水的也有之。由于降水并不能完全形成径流,地表径流量的年季变化、季节变化更大,淮北地区径流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14~30倍;江淮之间相差5~15倍;江南相差4~7倍。至于最多季节与最少季节之间的差异就更大了,枯水年出现江河断流现象。这就导致水资源丰、枯的年际差异或季节差异很大。降水很多的年份,水资源过盛,特别是暴雨洪水期间,不但水资源浪费,还造成洪涝灾害,大量降水径流入海,失去资源意义。而枯水年份,特别是枯水季节,水资源不足,区域、行业纷纷争夺水资源,同时也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降水不均造成的径流季节变化大在安徽有从南向北增大的趋势。安徽淮北各代表站(1956~1990)年径流量月分配表(%)1234567891011126~9阜阳3.54.23.13.25.58.835.215.111.54.72.03.170.7涡阳1.72.32.73.86.16.429.121.813.75.03.93.571.0蒙城1.51.02.13.16.05.935.921.210.45.05.12.773.4王市集1.72.13.24.46.010.634.719.88.93.12.82.174.0浍塘沟0.41.01.33.37.58.634.228.210.62.41.51.181.6径流的年内分配受季风降水制约,很不平衡。大别山区及江淮丘陵南部以南地区,5~8月或4~7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53~75%;其以北地区6~9月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75%。径流的年内变幅也甚大。二、安徽地下水资源安徽地下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地下地资源总量为195.41亿m3,占全部水资源总量的27.17%,如表5-6所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区域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第四纪沉积层厚度大的地区,地下含水层厚,易储存水资源。安徽江淮、江南地区,地下含水层厚度小于淮北,因而安徽江淮、江南地区的水资源以地表水资源为主,而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占全部水资源总量的40%左右,如表5-6所示。表5-6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占水资源总量的比重地区全部水资源总量(108m3)地下水资源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08m3)(108m3)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安徽省719.25195.4127.17148.36淮北市13.365.6642.362.62亳州市43.8318.4342.058.51宿州市43.03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