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实验方案(参考)诊断原料稳定性考核主要包括热稳定性、真实稳定性、运输稳定性及冻融稳定性四部分,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具体方案见下文。稳定性实验1热稳定性考核4运输稳定性考核2真实稳定性考核筛选稳定性条件初步确定运输条件分装及留样定期检验本身性能功能性能评价样品制备开展评价本身性能功能性能运输过程模拟运输过程验证开展评价本身性能功能性能热稳定性评价结论确定运输条件3冻融实验真实稳定性研究资料5震荡实验评价样品制备开展评价本身性能功能性能冻融实验评价报告说明书的组成部分根据抗原和抗体进行分类,此外结合产品的用途,综合考虑上述实验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以便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合理调配公司资源。现给出各类型开展稳定性评价分具体实验方案。1蛋白的稳定性实验方案1.1发货蛋白的稳定性实验各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发货的蛋白稳定性实验内容。因为发货浓度一般都是以mg/ml作为单位,所以考核其稳定性主要是用于存放条件的确定。考核方案以持续检测和对比实验为主,一般不开展高温热加速实验,因为高温热加速实验本身就很难保证稳定性合格,此外为了使其稳定,添加的稳定剂或类似物质后影响抗原的后期使用。发货蛋白初始存放条件为-20℃,可以开展2-8℃稳定性对比实验。以分别在-20℃和2-8℃条件下存放一定时间(根据项目而异),采用免疫学或适宜方法开展平行比较,以平行分析之间的差异评价蛋白是否可以存放于2-8℃条件下。只有在2-8℃条件下评价稳定,再根据项目情况来综合考虑是否要做37℃下的热稳定性实验。根据上述实验进一步确定发货蛋白的存放条件,以此确保在特定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持续检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较长时间内监测蛋白真实稳定性而开展的评价内容。主要采用相对稳定的检测方法,对存放在特定条件下的蛋白开展的结果重现性实验。例如:采用经过热稳定性评价合格的抗体制备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批间差异在理想范围内,采用该系统对考核蛋白进行持续检测,持续检测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参考绘制质控图,如L-J质控图),判定为稳定性是否合格。1.2工作条件下蛋白的稳定性实验各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工作条件下的蛋白稳定性实验内容。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校准品、质控品等的稳定性问题,是基于客户使用的立场开展的用途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重点主要是稳定性基质的筛选和评价、稳定性的持续监测等。根据项目检测特点,采用不同的稀释液制备客户检测的工作浓度样品,一般主要为低值和高值两个测值样本,通过评价-20℃、2-8℃以及37℃存放一定时间(根据各项目确定)的测值相对偏倚来考核其分析内稳定性结果。分析间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低值和高值样本的制备过程,要求将当时制备的高浓度蛋白分装冻存于-80℃条件下,需要开展组间分析时,采用重现性实验过程,执行过程的重复制备。分析间评价主要用于考核-20℃条件下存放不稳定的蛋白样品。持续检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在较长时间内监测工作浓度蛋白真实稳定性而开展的评价内容。主要采用相对稳定的检测方法,对热稳定性合格条件下,开展蛋白的使用效果监测,通过重现性实验对比分析实现。例如:采用经过热稳定性评价合格的抗体制备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批间差异在理想范围内,采用该系统对考核蛋白进行持续检测,持续检测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参考绘制质控图,如L-J质控图),判定为稳定性是否合格。该过程不涉及制备环节,是真实地反应蛋白使用时的稳定性,输出内容为校准品或质控品解决方案。注:用于检测抗体的蛋白,即用于捕获或标记的蛋白,只评价1.1,不涉及1.2。2抗体的稳定性实验方案2.1发货抗体的稳定性实验各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发货的抗体稳定性实验内容。因为发货浓度一般都是以mg/ml作为单位,所以考核其稳定性主要是用于存放条件的确定。考核方案以持续检测和对比实验为主,和发货蛋白不同的是一般需要开展高温热加速实验,因为抗体本身稳定性就非常理想,一般也不需要添加特殊的稳定剂,高温热加速实验一方面可以短时间内考核抗体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为抗体产品的有效期制定提供了参考。发货抗体初始存放条件为-20℃,可以开展2-8℃、37℃稳定性对比实验。以分别在-20℃、2-8℃和37℃条件下存放一定时间(根据项目而异),采用免疫学或适宜方法开展平行比较(这个比较根据项目和用于而异,监测过程可以通过效价测试实现,而最终判定需要以功能性实验为依据),以平行分析之间的差异评价抗体是否可以存放于2-8℃条件下。同时结合37℃条件下的评价结果,给出根据热力学为依据的抗体参考有效期。根据上述实验进一步确定发货抗体的存放条件,以此确保在特定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持续检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较长时间内监测抗体真实稳定性而开展的评价内容。主要采用相对稳定的检测方法,对存放在特定条件下的抗体开展的结果重现性实验。例如:采用-80℃分装存放的蛋白制备的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批间差异在理想范围内,采用该系统对考核抗体进行持续检测,持续检测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参考绘制质控图,如L-J质控图),判定为稳定性是否合格;也可开展功能性实验评价,将长期存放或经过热处理的抗体,按照确定的条件制备成检测系统,通过评价检测系统的重现性,客观反应抗体的稳定性。2.2工作条件下的抗体稳定性实验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主要涉及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基于客户使用的立场开展的用途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重点主要是采用抗体制备的诊断试剂本身的稳定性评价、稳定性的持续监测等。根据项目检测特点以及检测系统平台方法学而异,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案建立检测系统,对该检测系统开展的稳定性实验,包括热稳定性和真实的稳定性监测两块。最终输出结果为检测系统的稳定性结论,客户根据该结果可以作为建立检测系统的参照。将检测系统相关的试剂,分别放于2-8℃以及37℃存放一定时间(根据各项目确定),通过功能性实验来评价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一般以2-8℃和37℃之间的相对偏倚来标识,此外检测系统本身的功能性能也至关重要(如灵敏度、精密度等)。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给出,最终达到我们对产品后续性能的足够了解,以便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这个结果不一定要告诉客户)。检测系统的持续监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在较长时间内监测采用我们的诊断原料制备的诊断试剂的真实稳定性而开展的评价内容。主要采用相对稳定的检测方法,对热稳定性合格条件下,开展抗体的使用效果监测,通过真实存放检测试剂的重现性实验对比分析实现。例如:采用经过-80℃存放的蛋白制备的检测样品开展评价结果和先前刚制备出的检测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说明检测系统的真实稳定性。上述稳定性实验内容根据各项目的原料的用途和具体情况而异。3冻融实验、运输模拟、震荡实验通过上述1.1或2.1开展的相关实验结果,进一步确定冻融、运输、震荡实验的保存条件。在特定条件下,开展冻融、运输、震荡实验才是有效的,否则一方面会增加运输成本或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不能客观反映诊断原料本身的性能。冻融实验、运输模拟和震荡实验均以未处理的成品作为对照,处理后的成品作为考核对象,开展两者之间的比较分析,这个分析可以是本身性能的,也可以是功能性能,最终均以功能性能的评价为判定依据。如果考核结果显示不理想,通过冻融控制、运输过程改善、减缓震荡或特殊标识等进行改善,改善后重新开展相关评价。特殊的实验结果需要特殊评价和讨论,例如:一般冻融实验结果显示冻融一次就不合格,这个结果需重新开展1.1或1.2相关实验,而本身2-8℃保存非常稳定,根据情况评审讨论删减冻融实验过程。与此类似,运输条件的确定和产品本身的稳定性有很大关系,必须建立在1.1或2.1结果的基础上开展,运输模拟实验是在提前确定的运输条件下,模拟整个过程,评价最终客户收到的货物和从厂家发出时的一致性。而震荡实验,对于-20℃以下的条件,本身应该确保成品处在不冻融的状态,如果不能保证,结合冻融实验的结果,开展震荡监测;而2-8℃或室温运输的成品,震荡实验应在要求的运输条件下进行,结果评价最终客户收到的货物和从厂家发出时的一致性。本节实验内容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来设计,例如:本身成品在2-8℃条件非常稳定,而且结果热稳定性考虑也没问题,本节内容可以直接删减冻融实验,运输模拟和震荡实验可以合并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考核时间,另一方面也可合理制定检测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