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纵梁整改措施报告针对此次******产品件在多功能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我公司认真的对不符合项进行了全面的汇总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相关的改进。现将改进措施报告提供如下:产品名称:******产品图号:2801071R001不符合项描述:(1)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成型表面无拉毛目测,手感局部有拉毛现象需要整改原因分析:模具作用于板料表面之间的硬质颗粒造成拉延工序件产生拉毛缺陷,同时损伤模具表面。根据模具现有的材料分析,模具表面拉伸硬度不够,模具刀块部位产生缺陷(铸造砂眼相当严重),且本身是模具刀块材料问题;此类铸造缺陷在模具初始生产阶段是发现不了的,随着模具的一段时间工作,掩藏在表面以下的铸造缺陷会不断的出现!模具问题照片:以下图片为模具不同部位的刀块铸造缺陷;2改进措施:不符合项描述:(2)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80.4×45º或R0.4目测无倒角×原因分析:在制作该产品样件时,工艺人员未将此倒角工艺排列入加工工序中。改进措施:增加倒角工序,以保证此处倒角满足图纸要求。不符合项描述:(3)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9R0.5最大轮廓仪0.560.550.42×原因分析:此处倒角为冲压件成形时模具带出,因模具倒角过大所致。改进措施:对此套模具产生圆角处的组装块予以更换,修改模具后可满足此处倒角尺寸要求。二、产品名称:调节器隔热罩产品图号:70600004不符合项描述:(1)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7R25.5目测平面不平×原因分析:该隔热罩底平面不平,原因是拉伸时底面压紧力不足,经调整压紧力并试验后,此处问题得以解决。改进措施:修改模具,调整拉伸模具底平面压紧力。不符合项描述:(2)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3技术要求2(板厚1)卡尺0.750.780.75×原因分析:经我公司质量部检查,所用隔热罩板厚均为1.0板材。现场检3不符合项描述:(3)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6技术要求5(无毛刺)目测有飞边×原因分析:板材冲裁过程中产生毛刺,完工后未进行修理。改进措施:产品成形后,增加去毛刺工序,以保证合格。三、产品名称:调节器支架产品图号:70600003不符合项描述:(1)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22-16.66卡尺16.5616.7416.5616.7516.4816.84×原因分析:中心孔两侧的安装螺钉孔未使用定位工装进行冲孔。改进措施:制作冲孔定位工装,可保证中心距16.66。不符合项描述:(2)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9技术要求5(无毛刺)目测有毛刺×原因分析:板材冲裁过程中产生毛刺,完工后未进行修理。改进措施:产品成形后,增加去毛刺工序,以保证合格。不符合项描述:(3)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7技术要求3(涂层)目测一半有,一半无×原因分析:电镀涂层为外协供应商提供,产品未严格按照标准电镀。我公司检查人员未按进货检验标准进行认真检验。改进措施:加强供应商管理,并对检查员进行认真教育,保证此类事件不4再发生。四、产品名称:压端“V”型卡箍部件产品图号:70900009不符合项描述:(1)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415.88±0.25卡尺16.4016.4516.41×原因分析:组装后开口处变形,尺寸加大并超差。改进措施:调整落料模,修改开口处尺寸,根据变形量调节,以满足要求。不符合项描述:(2)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98max卡尺8.098.228.19×原因分析:样件制作过程中不完善,未使用定位工装进行制作。改进措施:按图纸要求制作定位工装,可满足最大8的尺寸要求。五、产品名称:消音罩产品图号:70400001不符合项描述:(1)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2R1目测无无无×原因分析:模具未按图纸中要求制作出规定的R1,导致样件无R1。改进措施:修改模具,制作R1。六、产品名称:压端“V”型卡箍部件产品图号:70900023不符合项描述:(1)5检验序号检测要求检测手段检测结果结论1919.05±0.25卡尺19.5419.41×原因分析:样件制作过程中下料尺寸不够准确,导致宽度超差。改进措施:调整下料尺寸,并进行校验。2015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