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3-2013年中国文化概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讲到“文化”,《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是区分为天文和人文的。“人文”指的是(B)A.自然现象和规律B.社会现象和规律C.人的文化水平D.人体花纹2.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C)A.必要条件B.重要条件C.先决条件D.唯一条件3.一种社会文明,总有它正统的精神文化主导着该文明的(D)A.文化现象B.文化结构C.文化产品D.文化方向4.中国文化曲折演进的历史阶段是(D)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D.魏晋南北朝5.在我国历史上,南方水稻生产升至全国粮食作物产量第一位是在(C)A.唐代B.北宋C.南宋D.明中叶6.在历史上,七巧板是以下哪个民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A)A.汉族B.匈奴族C.高车部D.蒙古族7.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B)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脉经》D.《素问》8.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C)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B)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10.《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是(D)A.抽象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整体思维1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D)A.元始天尊B.灵宝天尊C.道德天尊D.太上老君12.中国古代学者重视讨论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其中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人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13.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A)A.仓颉B.太史籀C.李斯D.许慎14.主张对“泰西之学”应取“欲求超胜,必先会通”姿态的学者是(B)A.王征B.徐光启C.李之藻D.焦循15.“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C)A.孙中山B.钱穆C.胡适D.张之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根据文献记载,学术界对上古文化的分布所作的划分是(ACD)A.炎黄文化区域B.北狄文化区域C.东夷文化区域D.苗蛮文化区域17.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有(ABD)A.超自然神B.天地神祗C.女性崇拜D.祖先神18.唐朝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其主要宗教有(ABCD)A.佛教B.道教C.儒教D.伊斯兰教19.下列选项中,时代、作者、农书相一致有(AC)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B.唐代王祯《农书》C.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D.明代徐光启《天工开物》20.秦朝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央官吏系统为三公九卿,其“三公”是(ACD)A.丞相B.太师C.太尉D.御史大夫21.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礼经有(BCD)A.《礼论》B.《礼记》C.《周礼》D.《仪礼》22.下列各项中,属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ABC)A.“天人合一”B.“天人交胜”C.“天人之分”D.“天人无关”23.汉字在造字之初,主要以下列哪些选项为手段(ABC)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4.下列选项中,曾经是汉语共同语的称谓的有(ABCD)A.雅言B.通语C.官话D.国语25.以下属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有(ABD)A.禅宗B.天台宗C.密宗D.华严宗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5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等。27.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即以《春秋》的精神与实例附会法律,从而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它体现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一大文化特色。28.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作为中国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为孔子。29.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本题答对前一句即可得满分)30.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31.统一西晋王朝的旋生旋灭,是大一统帝制文化阶段性走到尽头的开始。(╳)“开始”改为“结果”32.元明清时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生存状态要比唐宋以前简单得多。(╳)“简单”改为“复杂”33.中国古代把一昼夜分成二十四个时辰。(╳)“二十四个”改为“十二个”34.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35.以砖石结构为主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上的最大特点。(╳)“砖石”改为“木”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6.简述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项成就。答: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三项: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这三项成就,都是根植于中国的地理条件,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的体现。37.简述我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观念。答: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主要包括:1)民本思想。足食,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2)节约粮食。节约粮食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3)人格教育。中国人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4)食疗。把饮食与养生之道联系起来,强调节制饮食、选择食物与食法。38.中国古代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是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的伦理关系。2)是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3)是以劝诫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行为,补充国法。39.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一是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二是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40.简述汉语的特点。答:(1)按词的构造特点来看,汉语的词语用在句子里时,没有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形变化。2)按句法结构的表达方式来看,汉语不通过词的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而是借助虚词和词序表示词语词的语法关系。3)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4)从音义对应的角度看,汉语是一个音节对应于多个词(语素)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发扬传统文化与引进、借鉴西方文化是矛盾的吗?试分析说明。答:不矛盾。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会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吸收外来文化事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外来文化必将融合到本民族的文化之中。本体文化对外来的吸收是由所选择的。42.试述《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和八个步骤。答: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集中反映在《礼记.大学》关于大学之道的论述中。(2分)《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当时大学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2分)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人“明德”,第二是“亲民”,“泛爱众而亲仁,第三是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对教育所提出的最高目标。(2分)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分)《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目标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所遵循的原则,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1分)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A)A.广义的文化B.狭义的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B)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太行山D.长白山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C)A.19世纪中期B.19世纪后期C.20世纪早期D.20世纪中期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D)A.郑国的礼乐文明B.齐国的礼乐文明C.晋国的礼乐文明D.鲁国的礼乐文明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B)A.明代初期B.明代中叶C.明代晚期D.清代初期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C)A.“中国几何原理”B.“中国勾股定理”C.“中国剩余定理”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C)A.分封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A)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B)A.诞生礼B.成年礼C.婚礼D.丧礼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B)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C)A.鸟占B.竹卜C.星占D.梦占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C)A.因材施教B.启发引导C.学思结合D.教学相长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A)A.载体B.媒体C.整体D.全体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是(D)A.对偶B.顶真C.回文D.重叠15.首次阐述“新儒家”概念的是(B)A.熊十力B.贺麟C.冯友兰D.梁漱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的是(ACD)A.宫廷礼仪B.民间文学C.文庙典礼D.宗庙音乐E.傩戏17.《隋书·地理志》记载汉中地区的风俗为(ABE)A.“好祀鬼神”B.“尊崇道教”C.“好商稼穑”D.“商贾并凑”E.“有张鲁之风”18.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的核心内容是(AB)A.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为依据征税B.以一个家庭田亩数量的多少为依据征税C.以人丁数量为依据征税D.以劳动所得报酬为依据征税E.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不征税19.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有(BCE)A.民本思想B.节约粮食C.人格教育D.民主思想E.食疗观20.中国古代,什伍里甲制度的作用有(ABDE)A.人身控制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C.方便人口流动D.保证国家赋税、徭役政策落到实处E.确保国家兵役政策落到实处21.以下文献记载,反映“家天下”政权模式的有(BD)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C.“求忠臣于孝子之门”D.“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E.“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2.下列有关“中庸之道”的说法,正确的有(AC)A.“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B.“中庸”是由周公提出来的C.“中和”意为“经过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D.“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好的教学原则与方法E.“中庸之道”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23.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八音”,以下属“八音”的有(ABCDE)A.金B.石C.土D.革E.竹24.普通话是(ABCDE)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B.以北方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