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18】简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调节机制。答案:(一)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应以最有效地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性、最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为标准。(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提高资源的结构效率。(三)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支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政府应通过投资、税收、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大对公益性和公共性领域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以加快其发展。(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收入方面要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进行监管,提高入库率。支出方面,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63420】如何准确把握税式支出的概念?答案:准确把握税式支出的概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税式支出从性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财政支出,属财政补贴的范畴,它与政府的直接财政支出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讲,税式支出是采取税收豁免、优惠税率、纳税扣除、投资抵免、退税、加速折旧等形式减免纳税人的税款而形成的支出;(2)税式支出是税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或照顾纳人的困难而设置的税收优惠条款,它有别于正规税制,是以减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主动放弃财政收入为特征的,即税式支出;(3)税式支出造成的税收损失与偷漏税造成的税收损失之间的区别。税式支出是国家为达到特定政策目标主动放弃的税收收入,而偷漏税是纳税人的一种违法行为,其结果是国家应收的税收收入没有收上来。税式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制定与执行特殊的税收法律条款,给予特定纳税人或纳税项目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减少纳税人税收负担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支出。【6344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能否实现有效的收入再分配?为什么?答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无法实现有效的收入再分配。原因如下:(1)在市场中通常不存在有以公平分配为目标的再分配机制。即使这样的再分配机制存在,功能也极为微弱;(2)私人慈善机构或许能进行某些方面的再分配活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在缺乏一种相互配合的政策的情况下,一种慈善行为很可能与另一种慈善行为发生冲突,而这种现象为市场本身所难以消除。因而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社会性再分配来调节。【63448】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讲,经济发展水平高,公共收入总量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低,公共收入总量较小。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公共收入总量,是多种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技术创新和变迁的能力。技术创新与变迁是制约经济增长的最核心要素,能从根本上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通过分配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办法、成本费用、列支标准、工资标难等,决定企业利润的大小,进而决定税源的大小。二是通过分配政策决定财政集中的程度,从而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4)价格总水平。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收入都是通过一定的价格表现的,价格的波动必然会引起名义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减变化。(5)其它特殊因素。战争、巨大的自然灾害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等特殊情况出现时,政府公共支出的数量都会急剧增长。与此相同时,政府公共收入的规模也会相应有所扩大。(6)管理水平的影响。在既定收入政策下.收入制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征管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是否讲求效率都会对征收成本和最终形成的公共收入规模产生影响。【63449】简述政府非税收入的作用。答案:(1)组织管理整个社会经济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非税收入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2)政府非税收入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的收支管理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过渡。政府非税收入作为财力有利于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通过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财政部门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建设资金,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等瓶颈行业的发展,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充分体现了财政部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的三大职能。(3)政府非税收入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积极而且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府收费既受政府行为制约,又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具有消除负外部效应,制止过渡消费公共产品的特殊功能。政府收费是在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引进市场机制,体现了公众受益的直接性和收益负担的对称性,能够有效地组织部分政府收入,提高公共产出决策水平,促进社会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4)政府非税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力。由于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力大幅度减少,但政府的职能和事权没有变,使得政府非税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力支撑,不仅弥补预算内资金照顾不到的方面,而且推动了工资、社保、住房、医疗等项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5)政府非税收入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政府收入形式。政府非税收入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无论在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非税收入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63477】简述税式支出所遵循的原则。答案:税式支出作为政府执行其社会经济政策的一种手段,其作用的发挥应兼顾经济效益提高和收入公平分配这两个目标。为此,税式支出应坚持如下原则。(一)适度原则。税式支出的适度原则是指税式支出的形式要合理、数量要恰当。它要求税式支出既能实现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又要考虑政府财政的负担能力和纳税人的税负状况。(二)贯彻国家政策原则。税式支出是为实现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某些纳税人的纳税项目给予的税收优惠,它必须贯彻国家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策。(三)效益原则。税式支出注重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税式支出量达到对特定纳税人和纳税项目的鼓励、扶持和照顾,实现政府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税式支出的效益是由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组成的一个效益集。(四)遵从国际惯例原则。我国在实施税式支出时节,要借鉴和吸收国际经验,遵从税式支出的国际惯例。当然,在遵从税式支出的国际惯例时,必须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为前提。【63478】简述财政政策目标。答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一)资源的优化配置所谓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一般来说,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但是,市场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单靠市场机制的运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需要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资源的配置进行引导和调节。(二)收入的公平分配收入公平分配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问题。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一部分资源从企业、个人手上流向政府手中的过程。税收负担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利益。(三)经济的稳定增长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可以对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即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有效的调节。财政支出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的变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影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化。【63505】简述财政投资性支出的特点。答案:首先,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不盈利或低利,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建成,如社会基础设施等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第二,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第三,政府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由于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它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内。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只有政府承担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责任,该社会的社会基础设施的供应才不会出现短缺情况,经济发展才会避免遇到瓶颈制约。【63506】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有哪些?答案: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大致有两类,一是经济因素,二是制度因素。首先是经济因素。从经济角度分析,一国总体税负水平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一国税收负担水平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国民生产总值中能够转化为税收收入的比例就大些,社会成员的税负承受能力较强,该国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就高些;(2)政府职能。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政府职能不同,财政收支规模和支出范围不同,税收负担也不同。第二是税制因素。从税收制度的角度分析,一定的税收负担是在一定的税制框架内形成的,构成税制的主要因素的不同设计,都会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1)税种。税种对税收负担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种数量,二是税种类别。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税种越多,税负越重;(2)税率。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税率与税收负担呈正比,即税率越高,税负越重;(3)计税依据。在税率一定的条件下,计税依据的大小直接决定税收负担的轻重。合理税收负担的确定,必须使税率与计税依据合理搭配;(4)附加和加成。国家为了调节或限制某种经济行为,可以在有些税种中规定附加和加成,这是一种加重纳税人征税对象税收负担的措施;(5)减免税和退税。享有减免税和退税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可依法少交、免交税款和取得退还税款,使其税收负担降低,甚至是负担为零。【63537】简述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的实现机制。答案: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的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市场竞争的自发性和排他性,所以需要财政的监督和管理。具体实现机制: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跟踪、监测、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及时反馈信息,发出预警信号,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为经济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通过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规范经济秩序。主要是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财政、税收、会计法规,为市场竞争提供基本的规则,当好市场裁判,保护企业之间的正当竞争;同时,严肃财经纪律,依法治税、依法理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三是通过对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实施价值形式的监督管理,在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家财力的壮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四是通过对财政工作自身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政分配效益和财政管理水平。【63538】商品课税有什么特点?答案:商品课税的特点主要有:一是课征对象是商品(劳务)的流转额;二是商品税具有累退性,较难体现公平税负原则;三是商品课税的税源普遍,收入相对稳定,税负能够转嫁;四是商品课税征收管理的便利性;五是配合社会经济政策的有效性。【63590】简述财政补贴的作用。答案:财政补贴作为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许多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调整。通过财政补贴,可以使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得到贯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第二,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和提高。在价格体系不合理又不具备增加职工工资条件的情况下,财政补贴能够减少价格改革引起的震动,稳定物价,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第三,有利于调节财政收支和社会总供求关系,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财政补贴的运用,会形成一部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财政补贴的增减变化直接影响财政收支的平衡,进而影响社会总供求的平衡。通过改变财政补贴的数量和结构,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和结构。然而,财政补贴如果运用不当,其作用将走向反面。一方面,过度的财政补贴会增加财政支出,势必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