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汇编《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2题中的奥秘。二、探究规律。(一)1.出示题目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①理解题意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②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31.学生试解答2.用小棒检验3.说一说你的想法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4.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5.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二)出示例2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要求完成: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4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植树棵数=间隔个数三、练习应用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2.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一端栽树:棵数=间隔数封闭:棵数=间隔数5《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75页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2、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教学难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练习。4×77×23×65×66×43×35×27×37×4+75×7+56×6+63×5-367×4-46×3+64×4+45×6-6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1、出示例2的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军乐队在训练;站成了8排,每排有8人)师:提一个数学问题?如何解决?如:1排有几人?1个8是81×8=88×1=82排有几人?2个8相加2×8=168×2=16(板书)……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填书上)0816()()()()()()3、自己想办法,尝试编口诀师:根据乘法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学生回答,是补充板书)如;1个8相加1×8=8一八得八8×1=82个8相加2×8=16二八十六8×2=16……4、寻找乘法口诀的规律(1)齐读口诀。(2)师:怎样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呢?它们有规律吗?你有什么窍门?(学生交流并记一记)(3)师:你觉得哪句口诀难记?谁有办法帮助他?7(4)口答: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5、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并和同桌交流。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6、随意抽一句口诀,指名学生说说表示什么意思。7、指导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并背诵。8、组织学生用对口令背8的口诀。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75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完成7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背诵8的乘法口诀。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五、拓展性学习: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3×8=246×6=3624=()×()36=()×()24=()×()×()36=()×()×()六、板书:8的乘法口诀8081624324048……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9《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教学过程:10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1.简介课型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3.自主读悟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11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4.交流收获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12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3.抒发感受。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4.赏读品味。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板书设计:懂事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快乐劳动是快乐的13勤劳辛苦14《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理论和实验相结合:通过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学会组织材料;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习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1、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请听好了:什么东西越洗越脏?2、表扬答对了的学生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水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水。二、学习探究(一)我们身边的水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我们身边有哪些水?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3、(1)师生交流总结: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有哪些?除了液体和水蒸气,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一到冬天北方就有的那些冰,是水的形态吗?(2)水有哪些作用?(3)你能说说水的特点吗?(二)我们都是小侦探1、石头、木块、树叶、水、醋、可乐、空气这七个小朋友很调皮,它们各自躲进了一个袋子中,老师想把水找出来,现在你们都是小侦探,你们帮老师找找水在哪个袋子里,看看谁是最棒的小侦探。2、提出要求:不能打开袋子看。1、请学生上讲台实践,教师在旁指导,并了解学生的想法。2、说说你猜测的依据。3、你能给这些物体分类吗?你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指导提示学生回答)4、师生共同总结。(三)水的用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