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规矩守纪律党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讲规矩守纪律尽责任作奉献概念的延伸•自有人类以来,规矩就有之。历经人类发展到今天,各种规矩数不胜数。但是问题为何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正如孟子所说“徒法不足以自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及在中央党校201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求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治国先治吏,吏不廉则民不良•习主席多次强调: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治国理政的能力。一、讲规矩•(一)无规矩不成方圆•(二)讲规矩即是文明•(三)讲规矩重在行动(一)无规矩不成方圆华表中华民族公正威严的象征法槌公平与公正案例•赵作海案;呼格吉图案;上海检察官嫖娼案等等,让人们对法律的公正和公平产生了质疑。(规矩在哪里)看看这张图,猜猜他的职业?汉奸?土匪?假定他的职业是土匪,土匪守规矩吗?四盟约①严守秘密;②谨守纪律;③患难与共;④与山共休。土匪规约八赏规①忠于山务者赏;②拒敌官兵者赏;③出马最多者赏;④扩张山务者赏;⑤刺探敌情者赏;⑥领人最多者赏;⑦奋勇争先者赏;⑧同心协力者赏。八斩条①泄露秘密者斩;②抗令不遵者斩;③临阵脱逃者斩;④私通奸细者斩;⑤引水带线者斩;⑥吞没水头者斩;⑦欺侮同类者斩;⑧调戏妇女者斩。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员(圆)!什么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钱•规矩的含义:•规”就是画圆的圆规,木工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就需要用“规”;“矩”就是折成直角的曲尺,尺上有刻度,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就需要用“矩”。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圆)。”意思是:即使是象离娄这样聪明的人,象公输子这样手巧的人,如果不按“规”画圆,也会笔走龙蛇而难求其圆;如果不依“矩”制方,照样会线走偏锋难成其方。根据“规”、“矩”的用途,后来人们把它引申为“准则”、“规则”和“礼法”。有这么个传说:很久以前,鲁班教他的徒弟做圆台和方台,可徒弟怎么也做不圆、造不方。于是,去请教师傅。鲁班笑而不语,拿出两样东西给这个徒弟。过了一会儿,徒弟就做出两件十分像样的木制圆台和方台。原来那两样东西就是规和矩。规是圆规,用来画圆;矩相当于折尺,可画出直线和直角,量取长度。这就是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来历。无方圆不成规矩的来历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他们要公平地分食一锅粥,但是却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为此他们需要一项新的规则来解决每个人的吃饭问题,这项规则又是大家乐意遵守的。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看谁能设计出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则?“分粥”故事的哲理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规律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总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规则四: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规则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规则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却至关重要,结合案例你能试着归纳一下规则的含义吗?案例梗概:七个人社会团体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全体或者参与者遵守规矩: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的,规定由全体或者参与者共同遵守的制度或者章程。为了公平地分食一锅粥要求制定一项大家接受规矩你能用这样的状态工作吗??第二,不计较工作环境,不计较工作条件。第一: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主动加班并且不要加班费,哪怕熬夜也心甘情愿。第三,善于总结改善缺点,自我批评,自我提高,从不抱怨。用打麻将的精神去工作!打麻将的人不迟到,也不早退,不计较工作环境,不计较生活条件,并且是主动申请加班,就是熬夜也心甘情愿!输了牌总是找自己的原因.故事集高一(13)班主题班会——无规矩不成方圆周亚夫执纪如山有一次,汉文帝要亲自犒劳军队,先到达驻扎在灞(bà)上和棘(jí)门的军营,文帝一行直接骑马进入营寨,将军和他的部下都骑马前来迎送。接着文帝到达细柳的军营,那里驻扎着周亚夫的军队。只见细柳营的将士们都身披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拿着张满的弓弩。文帝的先驱队伍到了,想直接进去,营门口的卫兵不让。先驱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把守营门的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队里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其他指令。’”过了一会儿,文帝也到了,仍然不能进入军营。于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达命令说:“打开军营大门!”守卫军营大门的军官对文帝一行驾车骑马的人说:“将军有规定:在军营内不许策马奔驰。”于是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缓缓前行。一进军营,周亚夫手执兵器对文帝拱手作揖(yī)说:“穿着盔甲的武士不能够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庄重,手扶车前的横木,称谢说:“皇帝敬劳将军!”完成仪式后才离去。出了营门,群臣都表示惊讶。文帝说:“唉!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前面所经过的灞上和棘门的军队,就像儿戏一般,那些将军很容易用偷袭的办法将他们俘虏;至于周亚夫,谁能够冒犯他呢?”说罢,文帝仍然不停地称赞周亚夫,并传令重赏。柳传志迟到罚站创造了联想神话的柳传志也有许多传奇故事,其中有一则是他严于律己、迟到罚站的。联想集团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办公例会制度,有一段时间,一些参会的领导由于多种原因经常迟到,大多数人因为等一两个人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柳传志决定,补充一条会议纪律,迟到者要在门口罚站5分钟,以示警告。纪律颁布后,迟到现象大有好转,被罚站的人很少。有一次,柳传志自己因特殊情况迟到了,柳传志走进会场后,大家都等着柳传志将如何解释和面对。柳传志先是一个劲地道歉解释原因,同时自觉地在大门口罚站5分钟。于是,这一事件不翼而飞,整个联想集团都为柳传志的5分钟罚站而喝彩,其效果凸显。门卫认证不认人各个国家几乎都有这样的规定,即重要部门都必须凭证件进大门,谁都不能例外。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门卫是打了折扣的。至于那些认证不认人的门卫,他们严守纪律的故事至今仍然会成为美谈。在前苏联时期,列宁曾参加一次会议,进门的时候没有带证件,被卫兵拦在门口不让进去,列宁身边的警卫员赶忙解释说这是列宁同志,是今天会议的报告人。卫兵说,我当然认识列宁同志,他是我们尊敬的领袖,但是我的职责是保证会场的安全,只有带证件的人才允许进去,没有证件的人一律不允许。警卫员差点儿和卫兵急眼了,但卫兵还是坚守纪律,不让列宁进入。列宁不仅没有责怪卫兵,而且表扬了他。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和规矩都是规范社会运行的行动指南和准则。•我们党94多年艰难曲折的奋斗,可以说正是靠着纪律和规矩走过来的。•“守纪律讲规矩”的重点是遵守政治纪律,是党的生命力。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必须对党忠诚。守纪律是底线,守规矩靠自觉。•1.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2.党的纪律,3.国家法律,4.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干部不是哪个人的家臣,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官商交往“不要勾肩搭背”.•规矩意识如何?1、红绿灯前的对比2、排队上的对比3、道路上的对比4、对比中的评说•整体上产生了巨大的效率和利益,并使其个体效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和保障。•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对于“规则”的态度已经超越了简单机械地“遵守”的程度,而是达到了“尊重”的高度和境界,而有人却嘲笑他们太讲究规则,甚至已经到愚蠢的程度。(二)讲规矩即是文明不关水龙头乱摘花横跨马路乱扔垃圾规矩存在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避免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出现,从而使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合理,使组织的运行更加有序和高效。•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矩或者信奉潜规则。不遵循规则的民族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和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毕福剑本月六日的视频曝光)•建设和谐社会,首要的问题是讲规矩、守规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方国民的文明素养,而国民的文明素养又直接取决于国民讲规矩、守规矩的程度。(“治国先治吏,官不廉则民不良)(山西的官商勾结,三农问题)•讲规矩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西方人认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与讲规矩关系密切。在西语中,“文明”的原始含义是“耕耘”。人的心灵就象是一块心田,这块心田也象土地一样需要耕耘才会有收获。“耕耘”收获不断累积的过程,就是“文明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正因为如此,西方人一般都把讲规矩看得很重。德国人就是一个极其讲规矩和守纪律的民族,在他们心里,规矩就是法令,是不可以逾越的。他们讲规矩到什么程度呢?•一个真实的故事:1918年,德国斯巴达克同盟(德国共产党的前身)在柏林发动十一月革命时,起义者在王宫门前奋勇冲锋,伤亡惨重,可就是无一人越过草地去进行两侧的进攻。原因何在?因为当时草地上竖立着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4个字:“禁止穿行”。即使是在革命造反的时候也不忘“守规矩”!这个故事,深刻地道出了德国人的民族素质。德国人还有一个现象比较闻名:人们绝不擅闯红灯!即使设在那个路口的红灯出现故障,他们会绕道走其它的路口。•讲规矩是一种基本的觉悟。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时代齐国首辅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讲了一句话:“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意思是只要保证满足人生存需要的衣食之物,就可以稳定由尊卑有序的礼仪伦理所维持的社会秩序。这句话可以说是我国农业文明时代的宝典,是历代圣君贤相治国平天下的指针。历史上盛传的尧舜之治、太平盛世,古人向往的小康社会、大同世界,说穿了都是指的这种百姓有吃有穿,国家府库充盈,社会安定的理想社会。•现实怎么样呢?•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缺乏有效的规矩约束,在“衣食足”的情况下,人未必会自然而然地有“知荣辱”的觉悟,“仓廪实”也未必一定会让人都有“知礼节”的素养。人满足了生存的需要,还应该有“规矩”的教化,才有可能让人产生“知荣辱”和“知礼节”的境界和觉悟。•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德国人身上得到印证。正是在众多规矩的约束与严格的守规矩训练下,德国人“以守规矩为荣,以坏规矩为耻”的观念根深蒂固。据说,德国老人们最喜欢向别人炫耀的就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可见,在他们的心目中,讲规矩是一个人道德觉悟高低的重要标志。•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规矩的产生和存续,标示着与其相关的特定人群都必须共同遵守,任何人都不得例外。借用我国法律制度上的一个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来讲,就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比如:交通规则必须对一切人适用,红灯要停车,没有人可以例外,这就是“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能不能做到“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也很能反映文明程度的高低。(季建业案和最近曝光的驾校贿赂案引发人们对我国法律的质疑)(三)讲规矩重在行动•增强守规矩的意识:•有人曾把欧洲人与中国人比较后得出结论:“欧洲人太死板,中国人太变通。”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中国一留学生在国外找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在和女朋友过马路的时候

1 / 1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