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课第2单元新课导入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新课学习北京大学历史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新课学习未名湖景区是燕园的主体和中心,是北大校园中最美丽动人的地方。未名湖景区新课学习作者简介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新课学习题解“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新课学习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白驹过隙()蓦然()积攒()絮语()安恬()樯橹()惆怅()徜徉()摒弃()迸溅()穹隆()弹指()撷取()呜咽()犀利()骤然()jū,xìmòzǎnxùtiánqiángchóuchàngbìngbèngqióngtánxiéyèxīzhòuchángyáng新课学习•多音字:•弹:tán弹琴•dàn子弹•咽:yè呜咽•yān咽喉•yàn咽下•攒:zǎn积聚,储蓄:积攒•cuán聚在一起,拼凑:攒钱新课学习成语积累湖光(塔)影目不转(睛)莫(名)惊奇固(执)扭头(稚)气十足白(驹)过隙(蓦)然回首(茫)然若失朝(夕)相处(苍)白无力一(掠)而过从未(涉)足(犀)利机智一视同(仁)谈笑风(生)(樯橹)灰飞烟灭耳目一(新)(委)于我心不(系)之舟新课学习整体感知文章用空行把全文分成三部分,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分别用文中的词语或短语作为三个部分的小标题。第一部分(1—5):奇妙的尘缘第二部分(6-12):图书馆·老师·学生(真理之光、动人的新世界、北大的书·北大的人、河流·船客·舵手、一个新大地开始)第三部分(13-17):不系之舟新课学习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思考:用几个词语来体现作者的心路历程,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新课学习7岁:10岁:初知北大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向往初见北大固执的扭过头自信13岁:16岁:自信际遇回顾第一部分: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从泛黄的照片中第一次知道“北大”。乘车经过北大校门,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北大。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已是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了。进入北大没想到这么快自信梦想感悟北大不胜凉意茫然若失新课学习作者两年来思想感情的变化:刚进入北大:“一脑子浪漫念头”,“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入校两年后的秋天:“心情不胜凉意”,看到新生,感到有些茫然若失。表明了作者通过两年的学习后,感到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布置作业你对文中11段的“风景”、“河”、“船”、“船客”、“舵手与船工”、“不系之舟”是怎样理解的?课堂小结北大拥有纯洁的真理之光,清新自由的气氛,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更主要的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评价,折射出北大90年来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启蒙和先驱意义,也揭示了北大对于未来的意义,立意深刻。课堂练习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chóuchàng()安tián()xié()取bìng()弃积zǎn()qiáng()橹2.下列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蓦然(突然、忽然)茫然(对事理全无所知,找不到头绪)B.稚气(幼小)弹指一瞬(眼睛)C.不胜凉意(胜利)近乎绝望(于)D.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小心翼翼(翅膀)板书设计向往北大(1-2)十三岁的际遇成长在北大(3-12)感谢北大(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