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管理1.1、设备管理条例1.1.1、企业的设备管理应当遵循哪些方针原则?答:企业的设备管理应当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1.1.2、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管理、技术、经济、组织措施,逐步实现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以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目的。1.1.3、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有哪些途径?答:(1)选用合理的生产工艺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时间,提高设备的生产率;(2)通过技术改造,保持设备的完好性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减少或避免故障(事故)停机,缩短设备的修理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3)加强生产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1.1.4、设备最佳更新周期如何计算?答:设备最佳更新周期主要考虑设备的经济寿命,当设备年维持费的增加量为一定值时,可按下式计算:02PT=式中:T—设备经济寿命;P0—设备原值;λ—设备每年增加的维持费。1.1.5、什么是设备折旧?答:设备折旧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简称折旧。1.1.6、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答: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树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思想;(2)完善科学的设备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3)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4)使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工具;(5)培养适合现代化要求的管理人才。1.1.7、什么是设备的物质(物理)寿命?答:设备的物质寿命,又称物理寿命和自然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报废为止所经过的时间。通过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物质寿命。1.1.8、什么是设备的技术寿命?答:设备的技术寿命是指从设备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过的时间,技术寿命的长短决定于设备无形磨损的速度。1.1.9、什么是设备的经济寿命?答:设备的经济寿命又称价值寿命,是指设备平均每年使用成本最低的年数,是根据设备的使用费(包括维持费和折旧费)来确定的设备寿命。经济寿命用于分析和确定设备最佳折旧年限和最佳更新时机。1.1.10、什么是设备增值?答:设备资产增值,是指在原有设备基础上,用更新改造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后,使设备的功能改善、提高和扩大而增加的设备价值。1.1.11、设备折旧费是怎样形成的?答:为了保证企业设备再生产资金的来源,将设备折旧价值从产品销售收入中提出来,形成专用基金,叫做设备折旧费,专用于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1.1.12、什么叫预防维修?答:预防维修是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降低,按事先规定的计划和相应的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1.1.13、什么叫改善维修?答:改善维修是为了消除设备的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对设备的局部结构或零件的设计加以改进,结合修理进行改装以提高其可靠性和维修性的措施。它同时也是预防性维修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1.14、什么是事后维修?答:事后维修又称为故障修理,即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精度降到合格水平以下时所进行的非计划性修理。1.1.15、什么叫定期维修?它具有什么特点?答:定期维修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维修方式。它具有对设备进行周期性修理并根据设备设备的损坏规律,预先规定修理类别、修理间隔期和修理工作量;所需材料、备件可以预计,可做较长时间准备工作等特点。1.1.16、什么叫状态维修?它具有什么特点?答:状态维修是以设备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方式,也称为预知维修。状态维修根据设备日常管理积累的数据以及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的信息,经科学分析处理,来制定设备的劣化程度,并在故障发生前对设备有计划的、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不但能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而且能充分延长零件寿命,发挥设备潜力,避免不必要的修理,因此比定期维修更为合理。但由于状态监测需使用价格昂贵的监测仪器和科学的分析手段,故它目前主要适用于连续运转的、利用率高的重点设备和关键设备。1.1.17、设备更新有几种方式?其含义各是什么?答:设备更新一般有两种方式:(1)原型更新。即用相同型号的新设备把使用多年大修多次,再修复已不经济的旧设备更换下来,这种更新又称为设备更换。(2)技术更新。即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好、效率高、耗能低的设备,替换技术性能落后又无修复、改造价值的老设备。1.1.18、一般情况下设备更新的目的和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通常情况下,设备更新的目的是对设备的有形和无形磨损进行综合补偿,以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同时对扩大再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设备更新一般不应是以原样式、原水平的设备去以新换旧,而要根据需要,尽可能以技术先进的新设备替换技术落后的老设备,这是设备更新应遵循的原则。1.1.19、设备更新选型应遵循什么原则?其相互间关系如何理解?答:应遵循“先进、适用、经济”的原则。经济性是更新选型的关键。设备选型方案优劣,主要看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综合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先进性是努力追求的方向,适用性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经济性是根本。1.1.20、何谓设备的有形磨损?答:设备的有形磨损也称为物质磨损,是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由于力或自然力的作用,使设备实体产生磨损和损耗而形成的。1.1.21、何谓设备的无形磨损?答:设备的无形磨损是由于科学进步而不断出现性能完善、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使原有设备的价值贬低而形成的。1.1.22、设备管理的各类专业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答:(1)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开拓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2)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具有技术、经济和管理三者相结合的综合型知识结构,能参与拟定设备管理的各种标准;(3)能设计设备管理所必需的原始凭证和报表,并能搜集、整理、分析、积累有关的数据、资料;(4)能计算、分析、评价有关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5)能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建议;(6)能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和管理设备;(7)具有自学和吸收消化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1.1.23、设备综合工程学有哪些要点?答:可归纳五个方面:(1)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2)综合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和组织管理为一体;(3)研究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4)管理设备运动全过程;(5)通过信息反馈,完成工作循环。1.1.24、设备状态监测的目的是什么?答:开展设备状态监测的目的是随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和劣化规律,合理安排维修,防止发生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1.1.25、设备管理对设备状态监测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答:有以下3项基本要求:(1)设备的状态监测必须以设备的故障分析为基础,以技术经济分析为基本依据,反过来又指导对设备故障的进一步分析;(2)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基本手段,为预防性维修提供科学依据;(3)对实施状态监测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以决定采用的方式和开展程度。1.2、设备管理基础工作1.2.1、操作工人在设备管理中的任务是什么?答:操作工人要熟悉设备的结构,严格按规程操作设备,经常保持设备外观清洁、整齐,内部润滑良好。按照维护检修规程擦洗、加油、检查、保养设备,并参加设备的中、小修工作。1.2.2、什么是设备的可靠性?答: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功能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也就是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无故障地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1.2.3、什么是设备的可靠度?答:对设备的可靠性用概率的量来表示,叫做可靠度。它是指系统、机器、产品或零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和预期使用期内完成其功能的概率。一般用R(t)表示,其含义是时间t内不发生故障的概率。1.2.4、什么是生产技术装备素质?答:生产技术装备素质是指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技术装备适应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品质,也就是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和技术状况的优劣。1.2.5、衡量生产技术装备素质的具体标志是什么?答:(1)工艺适用性;(2)质量稳定性;(3)运行可靠性;(4)技术先进性(包括生产率、物料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5)机械化、自动化程度。1.2.6、通常所说的设备技术状况指的是什么?答:设备技术状况是指设备的技术性能、负荷能力、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运行安全等方面的实际状况。1.2.7、哪几项主要指标可以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答: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以及设备对平稳生产影响的程度等是反映设备技术状况的主要指标。1.2.8、什么是设备的技术性能?答:设备技术性能是技术规格、精度等级、结构特性、运行参数、工艺规范、生产能力的总称。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确定设备更新改造的主要依据之一。1.2.9、从哪几方面来评价设备技术性能?答:通常从以下五方面来评价设备技术性能:(1)设备精度的高低及其保持性,它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稳定性。(2)设备生产效率的高低。(3)设备的工作能力(出力)与能耗水平比率的高低。(4)设备可靠性和维护性的优劣。(5)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主要反映劳动强度的大小和劳动效率的高低。1.2.10、通常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报废更新应符合什么条件?答:按国家规定,对设备进行报废更新,应从下几方面考虑:(1)经过预测,继续大修理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和保证产品质量的;(2)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3)大修理虽能恢复精度,但不如更新经济的;(4)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5)国家明文规定或其它应当淘汰的;符合以上其中一条,即应报废更新,具体应执行有关文件。1.2.11、设备开箱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答:包括7个方面内容:(1)检查外观包装情况;(2)按照装箱单清点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备品、说明书和其它技术文件是否齐全;(3)检查设备各部位、各零部件、附件有无锈蚀和破损;(4)核对设备基础图和电气线路图与设备的地脚螺栓孔、电源线接口的位置及有关参数是否相符;(5)对不需要安装的备品、附件、工具等应妥善装箱保管,防止丢失;(6)保护好搬运及吊装装置,凡属未清洗过的滑动面严禁移动,以防损伤设备;(7)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对破坏、锈蚀情况要拍照或作图示来说明。1.2.12、新安装设备试运转记录包括哪些内容?答:(1)设备几何精度、加工精度的检查记录,其它机械性能的试验记录;(2)设备试运转的情况,包括发生的异常情况,故障情况及故障排除情况;(3)无法调整的消除的问题,并归纳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4)对整个设备试运转的参加人员,所用的工具、仪器、日期及评价意见进行记录。1.2.13、设备操作规程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应包括以下十项内容:(1)操作设备前对现场清理和设备状态检查的内容和要求;(2)操作设备必须使用的工器具;(3)设备运行的主要工艺参数;(4)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5)开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6)润滑的方式和要求;(7)点检、维护的具体要求;(8)停车的程序和注意事项;(9)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和调整要求;(10)交、接班的具体工作和记录内容。1.2.14、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要达到整齐、清洁、紧固、润滑、防腐、安全等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2)日常点检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3)检查和评比操作工人维护设备程度的内容和办法等。1.2.15、正确使用设备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1)根据设备所处的工作条件及结构性能特点,掌握设备技术状况发生变化的规律。(2)创造适合设备工作的环境条件,遵守下角合理的使用方法和允许的工作规范,控制设备的负荷和连续工作时间;(3)精心维护、保养设备。1.2.16、如何区分设备故障与设备事故?答:设备故障一般指设备或零件失去原有精度或技术性能降低,不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