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阳光教育,培育阳光少年”实践与探索元坝区元坝一小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的发展历史悠久曲折,几经迁徙分合磨难的洗礼。学校始建于1937年,前生是元坝乡保民小学,她诞生于战火连天,偌大的中国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年代,从那一刻起,就肩负起抗日救亡的神圣使命,成为苦难深重的国人的希望所在!解放后,学校迁至原嘉陵县苏维埃政府对面,又称“红军小学”;1955年因发大水,迁至马克思街,学校在红色的怀抱中成长,承载着教育图强的历史使命。5.12地震后,由澳门特区政府援建,再次获得新生!如凤凰涅槃一般,远去的历史只能默默回望;在祖国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给我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学校拟开展以阳光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阳光教育,培育阳光少年”,用爱和智慧教育孩子,让师生时刻沐浴在“阳光”下。阳光教育作为一种使年轻一代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教育理念,是针对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孤僻、自私、自闭、自傲等毛病提出来的。它特别强调要使人内心坦荡、乐于助人。其次,阳光教育还是一种爱心教育。不但要求教师和家长有爱心,知道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且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学会爱,学会彼此关心、关爱、关怀和关照、成为笑得灿烂、玩得开心、活得快乐的一代新人。我们坚信,在这种“爱”的温暖和“智慧”的引导下,我校将站在新的高度和起点重新出发,传承光荣历史,谋划美好未来!(二)课题提出的意义“阳光教育”照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像阳光一样普照众生的教育,即基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按照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开放、生动、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最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得到尊重、理解、赏识、关爱、激励,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教育;是一种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追求阳光、宽容失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的教育。“阳光教育”注重孩子心灵的培育,精神、思想与境界的提升,致力于培养人格完善的“阳光少年”。阳光教育的意义大致包含以下四个层面:1、教育是阳光的事业教育培育人才,传承文明,提升人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崇高事业。2、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阳光教育要发扬阳光无私奉献、公平公正、博大无私、普照大地的大爱和永恒精神,以阳光般的情怀塑造阳光新人。3、阳光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教育是具有生命的事业,它源于人类生命发展的需要,它不可能离开生命而存在;因此,教育要关注生命,尊重生命。阳光教育让生命在阳光的普照之下更加和谐,更加灵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4、阳光教育是自我实现的教育阳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阳光教育注重心灵的和谐和沟通,它触及生命,充盈精神,建构人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相生相助的生命结合体,教育者是发光体,受教育者同样是发光体,交互生辉,共同生长,此乃真正的“教学相长”。概括起来,阳光教育倡导:用生命培育生命,用爱心滋养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用尊重播撒尊重,用智慧启迪智慧,在阳光教育者的引导下使每位学生成长成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品德优良,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共享教育阳光,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学校,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价值目标:让孩子沐浴人类思想阳光。人类社会越发达,依存的社会经验、文化知识就越多,就越渴望自然和原生态的东西。通过实施阳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孩子寻求教育中那些失落的东西,寻找现代文明中严重失落而我们潜意识中一直呼唤着的自我意识和人生意义,沐浴人类思想的一抹永恒阳光,培养孩子从小关爱自然,关注人生意义和自我意识。人格目标:塑造孩子阳光人格。阳光教育培养的是阳光的人,这种阳光的人,就是要通过教育保存并扩充其天性,使其天性得到充分发展。这种阳光的人,有两个共同的特征:自立、自主、自律;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育要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和特点进行,要努力在孩子的现实生活中引入一股未来生活的水流,要把我们潜藏在遥远地方的教育目的的种子移植到孩子生活的心田里,使孩子收获希望,成为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丰富的阳光的人。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继往开来,自主创新,倡导阳光教育,倾诉阳光心语,塑造阳光少年,打造阳光教育品牌。用理想的教育去实现教育的理想,用思想引领教育,以理念主导行动,通过深入实践、探索,用五年的时间,努力把我校打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上乘的个性鲜明的示范性阳光学校,构建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学校发展战略和办学策略,为四川基础教育现代化搭桥铺路,探索经验,贡献价值!二、概念的界定“阳光”:本是指太阳上的核反应燃烧发出的光,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与水和空气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世间万物蓬勃生长的基础,使整个世界变得姹紫嫣红,五彩缤纷。阳光给人以温暖,能照亮黑暗驱赶阴霾,代表着自然与健康。阳光也指一种心态:知足与感恩、健康与快乐、积极与活跃、包容与尊重、自信与希望,是能够从眼神、表情、动作中感受得到。生命需要阳光,其实心态更需要阳光。阳光心态是积极、知足、感恩、达观的一种心智模式。保持阳光心态,那是信念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具备阳光心态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谦和而不张扬,自信而又亲和,帮助我们缔造自我内心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团队和谐。阳光又指一种行为: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一种诚挚无欺的行为;一种令人感动的行为;一种快乐美好的行为;………秉持阳光心态,践行阳光行为,让人拥有正向的能量!使人产生向上的力量,提升不断反思、发展、超越、创新的能力。使人喜悦、生气勃勃,使人沉着、冷静,缔造和谐。在这里,“阳光”是一种比喻,一种意象。它给人以温暖,给人以爱的感觉,又给人以光明,点亮人的智慧。它象征一种朝气,一种激情,一种能量,如同不竭的生命动力;意味着创新,领先和希望;诠释出一种责任,一种态度;代表思想、爱心、健康、快乐;体现奉献、公平、正义、无私的品质;是对生活,对社会,对生命的态度。“阳光教育”:可以诠释为一种温暖的教育,爱的教育,光明的教育,智慧的教育。阳光,是人生的照路灯,是心灵的指明灯。华中师范大学周洪宇教授提出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际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阳光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和家长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在“阳光教育”的理念中,“阳光”便有了两个最基本的内涵:爱和智慧。其中爱是基础,是学生成长所需的空气,智慧是雨露,是不断滋养学生的营养。“阳光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爱智共育”的教育,它强调以爱心呵护成长,以智慧引导发展。当然,这里所提倡的“爱”不是一种单向的爱,而是一种互相尊重的爱。于是“阳光教育”成为一种互相感染,相互呵护和相互促进的教育,包含了生命教育,关爱教育,合作教育,挫折教育,理解教育,赏识教育等内容。而“阳光教育”正是要拨开云雾,用知识和智慧之光照亮学生的人生道路。在这种“爱”的温暖和“智慧”的引导下,学生终将获得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和谐发展。“阳光少年”:即拥有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灵动的智慧,丰满的个性,举止文雅,高贵大气,既有民族情怀,又具世界眼光,既素质全面,又各有所长。阳光教育是“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爱和真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阳光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走进阳光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是倡导教师顺从天性、承认差异、追求阳光、宽容失败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的教育。三、研究的理论基础1、周洪宇的“阳光教育”理论周洪宇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阳光教育”倡导者。这位积极倡导“阳光教育”的学者以“灰色教育症”来论述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像灰色是介于白色和黑色、亮色和暗色之间一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不是无可诘责,也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一无是处,而是利弊兼存、瑕瑜互见的。”当前的“灰色教育症”存在着对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不力,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难、窄、怪的问题,教学形式与方法相对陈旧、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等弊端。这些弊端给年轻一代带来了许多不良结果:感觉钝化、疾病增多、人格扭曲、能力不强。他认为,当前的教育最缺少的恰恰就是“阳光”——“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模式。首先,它关注一切学生的成长而非少数尖子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一切方面的发展而非个别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而非发展的最终结果。其次,它强调教育工作者要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体现了教育的关爱性,符合教育的内在要求。此外,阳光教育强调年轻一代要自强自立、合群合作合享,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符合教育的现实需要。由此可见,阳光教育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说为渊源,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倡导作为主体的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发展,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全面进步;以现代教育的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承认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师生合作,以生为本,承认差异,弘扬个性,培养特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个发展主体在阳光教育的浸染中成为一缕阳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灿烂,我们的生活更加温馨,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2、建构主义课程理论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在建构主义所指称的学习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具有了完全不同的角色意义和相互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剌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必将为我们的阳光课堂提供有力的策略指导。3、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一般认为,成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才华和动机。然而,国际知名心理学大师、美国宾州大学心理系教授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近年来认为这种看法并不完善。他认为成功更需要坚持,尤其是永不放弃的坚持,而乐观就是坚持的灵魂。对生活解释形态的选择——乐观形态抑或是悲观形态——对成人的生活影响巨大。不同的选择既可使人面对挫折引发沮丧,也可使人们尽享阳光的喜悦。小学生阳光心理教育课程就是以赛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努力改变传统的消极心理教育方式,以积极主动乐观的心态来让学生走进阳光。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的目标1、总目标:阳光教育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更关注学生生活、合作、创新;不仅重视学校教育,也重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不仅追求学生的成长,也追求教师的成长、家长的成长;不仅引导和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取得成功,也引导和帮助其他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取得成功;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累积学生一个一个坚实的脚印,让学生的人生沐浴在七彩阳光中。2、分解目标(1)在专家的指导下,深化并完善阳光教育的理念,形成较为系统的阳光教育的理念体系。(2)探索阳光教育的学习模式。(3)探索阳光教育课堂教学模式。(4)探索并建设以阳光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5)探索阳光教育的家、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6)探索阳光教育的管理策略。(7)探索培育阳光学生、阳光教师、阳光校长、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