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度终极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2课封建制度一、基本情况1、使用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分册(试验本)余伟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授课题目:第十二课封建制度3、授课年级:高一4、授课类型:综合课5、授课时间:1课时(4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要知道中世纪的概念;知道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立的时间;知道查理·马特实行的“采邑制改革”,促进封建制度发展;了解庄园中土地类型、阶级关系、经济形式和庄园经济的衰落时间;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是罗马、日耳曼因素共同催生出来的;理解西欧封建制度分封的方式导致了西欧政治、疆域上的割据分裂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读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掌握从中发现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任何一种制度的形成都与当时、当地具体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2、教学重难点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与特征3、授课方式讲授法,辅之以图片展示法、材料分析法4、教具、学具准备教材、多媒体、ppt5、学情分析略三、教学过程1、导入前面我们讲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古代史的终结,中世纪史的开始。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世纪相当于公元五世纪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十五世纪这长达一千年的历史,对于中世纪,历代历史学家对它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中世纪是古典时代与文艺复兴两大辉煌时代之间的黑暗断层,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造成西欧千年文化的凋敝。也有人认为中世纪西欧在文化上多有建树,是连接古典时代和现代社会的桥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中世纪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时期,今天,我们暂时抛开这些争议,开始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能对西欧中世纪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2、讲授新课我们今天的课程也就从中世纪史的开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开始讲起,当历史学家检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时,竟然发现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竟然与远在万里的中国密切相关,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原来早在春秋战国,中国北方一直存在着一个劲敌,那就是匈奴,匈奴作为游牧民族一直骚扰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了东汉,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中国,而北匈奴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朝廷忍无可忍,发兵讨伐,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元气大伤,一路西奔,后来来到了东欧地区。而东欧地区原本是日耳曼人的地盘,为了争夺地盘,匈奴人与日耳曼人大打出手,但无奈的是匈奴人更为彪悍,在激战后,日耳曼人不得不落荒而逃,最终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欧亚民族大迁徙”。失去了地盘的日耳曼人大量南迁,罗马人看到日耳曼人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免幸灾乐祸,心想你们也有今天。可是罗马人高兴得太早了,因为此刻日耳曼人心想,匈奴人我们打不过,你们这些成天泡澡堂享乐的罗马人我们也打不过吗!于是在日耳曼人的攻击下,原本处于风雨飘摇中的西罗马帝国顷刻间灰飞烟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日耳曼人的大迁徙并不是一场有秩序的迁徙,因为当时的日耳曼人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有很多的分支,他们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大量的日耳曼王国,如地图上的箭头所示,这些王国如流星一般速兴而速亡,没能对西欧漫长的中世纪的文明作出什么贡献,倒是他们中的一支法兰克人,他们建立的国家,对中世纪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法兰克王国。当时法兰克王国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疆域的范围,还要更大一些。我们前面说过,日耳曼人的南迁破坏了西罗马的原有的文明,新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将建立一种怎样的新文明来统治这块庞大的地盘呢?而这新的文明就是封建制度,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封建制度的产生可以说就是在罗马帝国旧有传统的基础上与日耳曼人的传统相结合、碰撞形成的产物,于是我们就将形成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两大因素称为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板书)我们先来看罗马因素。我们前面几节课说过,在罗马帝国的后期,罗马境内爆发了一场波及帝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危机“三世纪危机”,在危机爆发后,罗马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奴隶暴动,罗马社会已经病入膏肓。为了缓和矛盾,奴隶主不得不改变以前奴隶制生产方式,就是奴役大批的奴隶无偿地劳动,而是采取将土地划为一小块一小块,租给奴隶使用,向他们收取地租。我们称这种生产方式为隶农制,此时的奴隶,他们的处境已经比以前的奴隶要好很多,我们就将这些奴隶称之为隶农,这些隶农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农奴的先辈”。这就是孕育在罗马帝国内部的封建关系的萌芽。但是由于奴隶制的束缚,隶农制在罗马没能自然地发展成为封建关系。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颁布法令企图再次将隶农降到奴隶的地位。于是只有打破奴隶制的帝国政权,才能为隶农制的发展铺平道路,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恰好起到了这样的历史性作用。我们再来看一下日耳曼因素,在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日耳曼人正处于怎样的社会状态呢?当时的日耳曼正处于氏族社会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它的一些传统流传到了后世,这些传统有哪些呢?首先,由于贫富和阶级分化,在日耳曼的氏族社会中也出现了奴隶,但这些奴隶的处境并不特别苛刻,他们的地位更类似于罗马的隶农。这样我们看到这一点是与罗马社会有相通之处的。其次,随着日耳曼的南侵,战争频繁,日耳曼人社会中的军事首领的地位变得非常突出,权势越来越大。同时在他的周围集结了一批效忠于他的亲兵。像法兰克王国的军事首领克洛维,在他征服罗马后,将大量的土地,当然还有金银珠宝无条件地赏赐给他的亲兵,他与这些亲兵就成为了封建大地主。法兰克人虽然成为罗马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但是罗马人却不认可他们,因为在他们眼里法兰克人是蛮族啊,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哪有点文明人的样子。作为统治者,法兰克人怎样才能获得罗马人的认可呢?当时有这样的一个媒介来融合罗马人与法兰克人吗?(学生经过第八课的学习应该能回答出来)历史告诉我们,这个媒介就是基督教。传说有一次法兰克王国的首领克洛维,率军与敌人激战,但却连遭失败,正当危机之时,原本对基督教的上帝一向不屑一顾的克洛维,此时竟然集结军队向上帝求救,说请赐予我胜利的力量吧,让我们再打一次,如果你让我打胜了,我就率军归顺于你,结果奇迹真的发生了。敌人内部发生了内讧,国王被杀,克洛维乘势反击,大获全胜。克洛维也兑现了他的诺言,在这一年的圣诞节,他率领3000亲兵,在兰斯大教堂受洗,皈依了基督教。这故事虽然可能不是真实的,但克洛维受洗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克洛维为什么会这么做呢?难道仅仅是一次战争就改变了他以往一向的偏见吗?在克洛维皈依基督教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呢?首先,基督教在392年成为罗马国教,罗马人都信基督教,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就使得罗马人和法兰克人就有了共同的什么啊?共同的宗教信仰,这就使罗马人对法兰克人有了认同感。还有基督教一个重要的教义就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既然我们法兰克人也信奉基督教,你们罗马人也信奉基督教,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你们罗马人凭什么瞧不起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日耳曼的贵族和罗马天主教会及一部分罗马旧贵族逐渐合作,形成了日后西欧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即封建主。而被统治阶级则是罗马的隶农和日耳曼奴隶,他们构成了后来的农奴。在这个过程中,基督教会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板书)当然,值得指出的是,封建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到6世纪下半叶,封建制度形成,后来到8世纪,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使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到了11世纪,封建制度才最终确立下来。在这期间,我们注意到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发起了对后世封建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改革“采邑改革”,(板书)查理·马特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动这样一场改革呢?原来,由于法兰克王国不断将土地无条件封赐给大贵族和教会,以致王室土地日益减少,王室权威、实力不断下降,而地方贵族势力却日益羽翼丰满,跟中央叫板。当时的法兰克王国早就想解决这个问题,而这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恰恰促进了这一场改革。那就是,公元732年,阿拉伯人入侵高卢南部,即当时法兰克王国的领土。面临外敌,法兰克人理应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可是当时法兰克的教会和大贵族却吃里扒外,凭借自己拥有的地产,不愿帮助国王作战,有些贵族甚至公然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查理·马特真是气得直跺脚啊,他感觉再不进行改革,以后连自己的地位都不保,于是“采邑改革”应运而生。所谓采邑就是君主赏赐给臣属的土地。查理·马特把那些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没收,将土地以采邑的形式进行分封。但是此时的分封就不再是无偿的了,查理·马特说既然你接受了我的土地,就有义务对我效忠,为我打战、服兵役,每年你们要率领你们的军队,替我打四十天的战;同时我不是分封给你们土地吗,在收获后你们还要缴纳一定的赋税给王室,要不然王室怎么活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采邑改革使过去国王和封臣之间松散的结合变成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了强化国王和封臣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土地分封时还要举行一次特殊的仪式,即“臣服礼”。接收土地的人要跪在国王的面前,将双手放在国王掌中宣誓:“我主,臣下乃我主之仆人,领有采邑之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在说完这有点肉麻的话之后,国王就将一把泥土和一根树枝授予封臣,象征授予他土地和土地上的森林。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分封不仅分封给封臣土地,还把土地上的人一并分给了封臣。在得到土地后,有条件的封建主也仿效国王,把土地当作采邑层层分封,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有意思的是西方人的分封不像中国的分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方的分封谁给他土地他就向谁效忠,这样导致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在西欧就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奇特的现象,这句话如何理解呢?学生:……对,这句话其实体现了封建主实行逐级分封,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提问:这种现象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学生:……对,这就导致大的封建主的势力不一定比国王小。因为国王几乎把大部分的土地都分封出去了,国王实际控制的地盘可以说是很小的,所以国王实际权力十分有限,成为事实上的虚君。当时国王穷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像以后法兰西的国王,由于他控制的地盘比较小,收入少得可怜,经常入不敷出,于是在他当国王的时候,还顺便干起了兼职,什么兼职呢?那就是在他的地盘上拦路抢劫过往的商队,当起了土匪。所以我们看到当时西欧的国王穷啊。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查理·马特的改革并没有完全达到他的初衷,即加强中央的统治,在此之后地方封建主势力不断坐大,在他们的实力膨胀之后,为争权夺利,获得地盘,展开了无休止的战争,国王也对此无可奈何。在这种混战不断的政局下,西欧始终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在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成三部分,奠定了近代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我们前面说过,日耳曼南迁,摧毁了西罗马帝国的文明,西罗马的城市也迅速衰落下去,成为废墟,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封建贵族他们住哪呢?学生:……很好,封臣在得到封土后,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称为庄园。(板书)(通过观察庄园图,请同学们总结关于庄园的信息)(用ppt展示,课本也有)提问:庄园的耕地大致包括哪几部分啊?学生:……非常好,庄园里包括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的份地。提问: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领主有非常庞大自营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领主自营地往往和农奴份地挨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学生基本回答不出)这主要是方便耕种,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农奴先要帮领主耕种完所有的土地之后,他们才能耕种自己的份地,他们的地相连,主要是为了耕种方便。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材料,它记载了英国一所修道院的地租状况。在秋分之时,他们(农奴)必须……缴纳……麦酒、小麦。他们要用自己的时间犁耕三英亩土地(注:土地是领主的),用自己的种子种上,用自己的时间把它收获入仓。……用自己的时间割半英亩草,作为地租缴纳,……供应一满车劈好的木柴作为地租,……供应十六根栅栏的木桩租。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除了冬至、复活节和祈祷节三天外,他们每周都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