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血液与循环一、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自学)二、血液的结构与功能三、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21、血液的细胞成分(45%)来源:成人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血细胞三大类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凝细胞)干细胞:未分化、分化程度低的细胞类型: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二、血液的结构与功能(一)血液是由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构成的34(1)红细胞含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1/3—氧载体,呈红色。哺乳类和人的为双凹圆盘状、无核、无其他细胞器;其他脊椎动物:圆球形、有核(低等)数量:最多男—450~500万/mm3;女—350~450万;寿命短:120天;死亡率高—300万/秒(肝、脾巨噬细胞吞噬)补充:骨髓—造血能力强;5★血红蛋白集中于红细胞的意义红细胞可容纳大量的Hb—利于大量运输O2及CO2;红细胞表面积比血浆大得多—利于气体交换;血浆可容纳的量则小得多,否则影响血浆的渗透压、粘滞度保持血浆渗透压稳定—利于保持内稳态;减小血浆粘滞度—利于保持血液流动性→降低血压6(2)白细胞●无色(无Hb);●数量少:7000(4000-10000)/mm3;●形态:较大、球形、有核;●变形运动→游走性;毛细血管(血液)←→组织(组织液)→淋巴管(淋巴液)→心脏;●分布:血液、组织液、淋巴系统、结缔组织78(3)血小板(凝细胞)形态:小、碎片、无核;圆形、椭圆形、球形或盘状来源:哺乳类:骨髓巨核细胞表面脱落碎片;其他脊椎动物:完整有核的血栓细胞作用:形成止血栓→血凝(凝结)92、血浆:(液态,55%)黄色、粘稠、半透明组成:水(90-92%)无机盐及其离子—血浆总量0.9%Na+、Cl-、Ca2+、K+、Mg2+、HCO3-、HPO42-、SO42-蛋白质—血浆总量7-9%纤维蛋白原—凝血;白蛋白;球蛋白(γ-球蛋白—抗体、免疫);其他:葡萄糖(空腹时60-110毫克/分升)、脂类、激素、固醇、维生素、溶解性气体(O2、CO2、N2等)10(二)血液有运载物质和联系机体各部分的作用1、运输的物质—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废物→肾脏、皮肤、肝脏、肺→排除→内稳态;激素→靶器官→调节新陈代谢、生理、行为;2、运输的载体—三类水(血浆、血细胞中):水溶性物质;血浆蛋白质:结合的方式;血红蛋白:与氧、二氧化碳结合;(三)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自学)11(四)血管破损时血液凝固可以堵塞漏洞1、血凝的作用:止血和保护(阻止细菌等微生物入侵)2、血凝的机制:A.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呈溶解状态,一旦离开血管,则在凝血酶作用下成为固体状纤维蛋白,析出、包裹血细胞,形成血块。B.血清:除去纤维蛋白原的血浆12C.血块形成—纤维蛋白包裹血细胞而成●红细胞、白细胞:被动包裹;●血小板:主动凝聚—作用很重要,引发原初反应(但规模很小);●凝结因子:多种(≥15种)、血管外壁;血液在创伤处与之相遇→级联反应;●级联反应:多级反应;逐级引发;逐级扩增(速度、规模、产物);结果:产生大量、固态纤维蛋白→血凝13★血管中的血液为何不凝结?血管内壁无凝结因子(位于血管外壁);血液中有抗凝因子(肝素、抗凝血酶等)D.血栓形成:血管中的血液→凝结→血栓;原因:不明、病态;危险性:脑、心、肺血管中→死亡14(五)输血时必须血型相符血液的凝集—输血中的问题凝集原:红细胞表面、抗原;凝集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抗体)凝集的机制:输入的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抗原)→受血者体内免疫反应→大量的抗体(凝集素)→输入的红细胞大量凝集→堵塞血管→死亡15ABO系统凝集原(抗原):A、B凝集素(抗体):a(抗A)、b(抗B)16输血的要求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尽可能输同种血型的血;不得已时才选用其他血型的血;(其它不引起凝集反应的血型的血)不同血型输血—控制输血量(≤200cc)★不同血型输血时,为何必须控制输血量?17(六)Rh因子是输血和妊娠中的重要因素Rh系统凝集原:Rh因子(≥8种);恒河猴(Rhesusmacaque);Rh阳性:红细胞表面有Rh因子;Rh阴性:红细胞表面无(极少有)Rh因子;特点:Rh抗体的产生需要Rh抗原诱导,所以Rh阴性的血浆中无Rh抗体18Rh血型的临床意义◆输血:Rh阳性血→Rh阴性的人第一次接受输血:不发生凝集(受血者体内无Rh抗体);但输入的Rh因子诱导产生Rh抗体;第二次接受输血—发生凝集反应;◆胎儿Rh因子症:孕妇Rh阴性胎儿Rh阳性(父亲阳性)胎儿血细胞(阳性—含Rh因子)在怀孕后期或分娩时可能会渗入母体,导致母体产生Rh抗体(可通过胎盘)→下一胎胎儿(通常仍为Rh阳性)红细胞凝集严重贫血、死亡。19(一)血液在人的心脏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1、心脏及循环系统的演化心脏的形成:血管是初生体腔的残留腔隙互相连通形成了血管的管腔。某些部位的血管在结构上和搏动性上得到加强,便形成了心脏。三、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20212、人和哺乳动物心脏的构造分为4室—2心房、2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血液是从肺流回的带氧的血,右心房右心室的血液是从大动脉流入的带二氧化碳的血。左右两半界限分明,完全分隔房室隔,房间隔,室间隔,但心博却是同步的:左右心房同时收缩,然后左右心室同时收缩。22(1)瓣膜:决定心脏中血流的方向。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瓣膜为左房室瓣或二尖瓣右心房右心室之间的瓣膜为右房室瓣或三尖瓣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瓣膜为主动脉瓣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的瓣膜为肺动脉瓣.23(2)心脏肌形态特点:多核、横纹、分支肌间盘—指在光学显微镜下染色很深的横盘,即肌细胞各分支相连之处,是一种间隙连接的结构。它把心房或心室的全部心肌细胞连接成一个整体,兴奋传导阻力小,离子很容易通过,两个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缩同步舒张。线粒体较多生理特点:收缩性;自主性;节律性;传导性;243、血液循环●体循环:O2-血→左心室→大动脉→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网(气体和物质交换)→小静脉→静脉、大静脉→右心房。●肺循环:CO2-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吸收O2,排出CO2)→肺静脉(O2-血液)→左心房。●冠状动脉循环:左心室→大动脉(基部)→冠状动脉(2根)→心脏壁→冠状静脉→右心房冠状动脉硬化、堵塞→心肌死亡25人血液循环系统26(二)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的搏动心动周期:心房收缩后舒张,此时心室收缩;然后心室舒张,此时心房又开始收缩,此过程即为一个心动周期。心搏的次数就是心动周期的次数。成年人约70次/min。每搏一次,两心室各射出血液约70ml,故左心室每分钟供给全身各组织的血液共约5L,激烈运动时心搏加快,左心室每分钟供给全身各组织的血液共约30L。27(三)起搏点决定心脏搏动的节奏1、心搏:心脏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产生了心跳。心搏来自于心肌的收缩。启博器:定期发出动作电位引起心博(窦房结、房室结)窦房结—主要的启博器。位于右心房大静脉入口处的一小块特化的心肌组织,具有收缩性和传导性。282、心脏传导系统心室、心房的肌肉间无直接联系,依靠心脏传导系统传导兴奋、实现同步收缩。●传导纤维:特化的心肌组织●传导速度:普通心肌纤维的10倍。29窦房结(启博器)→动作电位→心房收缩↓结间束↓房室结(启博器)(房间隔下方近心室处)↓房室束(希斯束、希束)↓前、后支;↓左、右支↓浦肯野氏纤维(网状、心室内膜下)→心室收缩30(四)血管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1、动脉: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2、静脉: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二者都是大血管,但结构不同,血液在其中的流动方向不同。动脉弹性强,管壁弹性使血管能随血液的流动而调整管腔的大小,不至于因血压而破裂。静脉管壁较薄,承受压力较小。其血量略多于动脉。313、门静脉:主干的两端与毛细血管相连的静脉。如肝门静脉、肾门静脉和垂体门静脉。4、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也分布于门静脉之间。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壁薄);网状分支形成大的表面积,管壁摩擦力大,血液流速慢,有利于物质交换。功能特点:形成淋巴液、组织液;物质交换场所新陈代谢越旺盛的组织,毛细血管越多(横纹肌6万/cm2)32肝门静脉示意图333435(五)怎样测量人体的血压(自学)(六)血管硬化和冠心病1、血液高胆固醇的危害—心血管疾病胆固醇引起的疾病: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胆固醇的运输:脂溶性、高密度脂蛋白包裹;2、肝脏对血液胆固醇的调节作用血液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包裹)→与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肝细胞→分解、排泄;36肝脏依靠受体结合的机制调节血中胆固醇含量。血中胆固醇过多,肝脏调控能力失常,胆固醇以及一些脂类分子沉积于血管壁和器官中。最易沉积部位是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胆固醇的沉积刺激细胞增生,血管壁变厚变硬,弹性降低,最后血管堵塞。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都能引起血管硬化。脑血管堵塞:晕眩、记忆力减退、昏厥等;37冠状动脉堵塞:心肌供血不足,胸闷、心绞痛等,严重时缺氧,心肌梗死;硝酸甘油可以使心肌静脉舒张,因而血液回流减慢,使心跳变慢减轻心肌工作,也使冠状动脉有所舒张。先天(遗传)性冠心病(幼年发病,死于青年期)原因:先天性缺乏调节胆固醇的能力血液中缺乏能结合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肝细胞表面缺乏胆固醇的受体38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