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病防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草鱼出血病防治无锡渔业学院2012级水产养殖系(1)春班屈小丹陈瑜梁婧摘要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它在水产养殖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草鱼出血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危害较大的一种鱼病,对我国的水产业造成很多经济损失。了解草鱼出血病病原,症状,流行状况,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对控制和消灭草鱼出血病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草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是一种流行面广,发病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性和防治难度大的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的主要表现是病鱼全身充血和出血,特别是肌肉、肠和腮充血、出血ⅰ。一旦感染此病,若不及时加以治疗控制,即有可能导致全池覆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一、病原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出血病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病毒隶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ⅱ。因该病毒有毒物质等代谢产生内毒素、溶血素,致使鱼患败血症、毒血症造成出血。二、症状病鱼外部表现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现象。部分病鱼的口腔、下颌、头顶部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也出现充血。将病鱼的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病情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部有红色斑块或失血变白。肠道充血,全肠或局部因充血而呈鲜红色,肠系膜有红点,但肠道平滑肌一般仍完好,具韧性,无腐烂或水肿等情况。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该病可分为3种类型:①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充血明显,往往全身肌肉均呈红色,同时鳃瓣严重失血出现“白鳃”,在较小的草鱼种(7厘米~10厘米)中比较常见。②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头顶、口腔、眼眶、鳍条基部充血或出现红点,腹下、鳞片下点状充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局部点状充血,在较大的草鱼种(13厘米以上)中多出现。③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大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壁有时有点状充血,在各类草鱼中都可遇见。以上3种类型的症状,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可混合出现。三、流行情况该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大的病毒性疾病,一般6月~9月(水温在25℃以上)为主要流行季节,8月为流行高峰期,水温在25℃以下逐渐消失。多发生在草鱼、青鱼群体中,但主要危害草鱼,2.5厘米~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其死亡率为30%~80%。2四、诊断根据流行情况和症状,可以进行初步诊断,但要与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相区别。活检时,草鱼出血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比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和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细菌性肠炎病的肠壁弹性比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并不多ⅲ。根据病理变化,可进一步诊断。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鱼肠上皮细胞肿胀,环状细胞增加不多,由于肠壁充血,渗出和出血较重,因此肠上皮固有层剥离,严重的肠上皮完全脱落,固有层和黏液下层有大量出血,肠腔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成片脱落的肠上皮。而细菌性肠炎病早期,肠上皮细胞出现炎性水肿,环状细胞大量增加,肠腔内有大量黏液;病变后期,肠上皮细胞坏死解体,这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上皮细胞和少量红细胞,固有层、黏膜下层和肌层也发生肿胀、变性。2.小血管管壁广泛受损,形成微血栓,同时引起脏器组织梗死样病变。3.在肝细胞等的胞浆内可以看到嗜酸性包涵体。4.自然感染发病草鱼种与正常草鱼种血液红细胞数。草鱼血液中红细胞数在正常情况下平均值为2.35×106个/ml,出血病潜伏期为2.1×106个/ml,发病初期大约为1.8×106个/ml,发病中后期为1.3×106个/ml。ⅳ5.SLDH同工酶电泳正常草鱼种SLDH同工酶谱型是5条区带,酶相对活性SLDH1SLDH2SLDH3SLDH4SLDH5,而病毒在潜伏期和发展期SLDH同工酶相对活性含量紊乱,并且在部分病鱼的SLDH同工酶靠阴极位置明显多出一条区带。6.免疫电泳对草鱼种免疫血清进行免疫电泳分析,发现在出血病潜伏期、发展期都出现较为清晰的免疫沉淀降线(尽管个体间有一定差异);而在正常草鱼种未能发现。7.白细胞十分明显地低于健康鱼。8.淋巴细胞百分率非常明显地少于健康鱼,单核细胞百分率则十分明显地比健康鱼高。五、预防措施鉴于目前还没有治疗该病的特效药,所以此病还应以预防为主。该病的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鱼池消毒:在鱼种抽放前7-8天,用生石灰按125-150公斤/亩进行全池泼洒,也可用浓度为10ppm漂白粉消毒。32.鱼种挑选与消毒投放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游动迅速、反应敏捷、无损伤、规格整齐匀称。因该病病毒主要危害5-15厘米的鱼种,投放的鱼种尽量选用15厘米以上的为好。投放前对鱼种进行浸泡消毒,药物可用浓度为10ppm的高锰酸钾或浓度为3%盐水浸洗。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苗种,从源头上控制疫病。此外,用过的渔具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切断疾病传播途径。3.人工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10-15厘米草鱼种每尾肌注疫苗0.5毫升,10厘米以下每尾肌注0.2毫升。注射该疫苗可使鱼体产生特异性保护力安全度过出血病流行季节ⅴ。4.鱼病流行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和强氯精等进行水体消毒,每次每立方米水体用量分别为15克~20克和0.2克~0.3克,化水全池泼洒。5.加强饲养管理,勤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环境。坚持“四定”原则、定期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这样对出血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控制养殖鱼种的投放密度、为了防止草鱼出血病的进一步扩散感染,要注意死鱼不要乱扔,不要随意排注带有病毒的水体。六、治疗方法草鱼出血病没有特效药,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一旦发病,养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治疗。1.每立方米水体用血立停0.016毫升对水稀释成6000倍液全池泼洒。若病情严重,3天后再施用1次。2.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虫杀星0.04毫升和克暴灵0.04毫升对水稀释成2000倍液~3000倍液全池泼洒。3.每立方米水体用鲩鱼安0.05克对水稀释成2000倍液或灭毒灵0.2克~0.25克或瘟病灵0.3克~0.35克对水全池泼洒。4.每100公斤鱼用活鱼宝500克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5.每100公斤鱼用三黄粉500克(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研成粉)与食盐500克、菜饼3公斤、麦麸或米糠10公斤制成药饵投喂,连喂7天。6.每100公斤饲料中添加肝胆康和瘟败必治各250克投喂,连喂3天~5天。7.每100公斤鱼用大青叶、贯众各300克,板蓝根、野菊花苗各200克,对患红肌肉型和红鳍红鳃盖型出血病者另加金银花、连翘各200克,对患肠炎型出血病者另加黄连、地榆各300克,研粉或煎水拌料投喂,连喂3天。8.每100公斤鱼用仙鹤草、紫珠草、大青叶各500克,海金砂200克,大黄与板蓝根各800克~1000克,磺胺嘧啶10克,将中草药捣碎煎煮成汁,与磺胺嘧啶拌匀,然后拌饲料投4喂,连喂四五天。9.每万尾鱼种用枫杨树叶250克~500克,碾成粉再加热水浸泡过夜后拌饲料投喂,连喂5天。10.每万尾鱼种用大黄粉500克,直接拌入饲料或水煎后拌入饲料投喂,连喂4天。ⅵ11.大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每万尾鱼种用250-500克大黄,研成粉末后用热水浸过液混人饲料中连喂5天,在喂药饵的前一天用浓度为0.7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12.用浓度为0.4ppm的氯杀宁和浓度为0.7ppm的硫酸铜交替使用一天。13.用水花生治疗:每100kg鱼用水花生10-15kg,捣烂成浆,加食盐0.5kg,生大蒜0.5kg,用面粉调制成药饵,连喂7天。14.用“四合剂”治疗:每100kg鱼用晶体敌百虫0.1kg,乐果0.2kg,漂白粉0.5kg,食盐1kg化水拌饲料或拌草投喂,连用2-3次。15.用中药“三黄粉”治疗:“三黄粉”由黄柏、黄岑、大黄配合而成,其中黄柏30%,黄岑20%,大黄50%。每100kg鱼每日用三黄粉0.5-1kg,食盐0.5-1kg,面粉3kg,调和拌饲投喂,连喂5-10天。此法要及早及时,否则影响疗效。16.用大黄苏打片与磺胺嘧啶结合治疗:每100kg草鱼用大黄30g,磺胺嘧啶10g,混匀拌入浆糊后再拌青草,晾干后投喂,连用4天。ⅶ17.根据草鱼出血病在水温25℃以下病情可逐渐消失这一特征,有条件地方可利用提高水位或其它降低水温的方法控制病情的发展。施药时,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可采用降低水位进行药物治疗,既可降低药物成本,又可提高药物疗效。一般来说,草鱼一旦发生出血病,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因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参考文献ⅰ内陆水产1997年第四期ⅱ水利渔业2006年第26卷第5期ⅲ农村天地1998年第九期ⅳ安徽农业科学,2001,29(4):553JournalofAnhuiAgriculturalSciencesⅴ水产养殖2003(5)ⅵ湖南农业2007.2[水产养殖]ⅶ渔业致富指南2003-14ⅷ淡水养鱼技术及鱼病防治李玉松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鱼病防治手册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研究室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