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青鱼在鱼种饲养阶段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淡水鱼类病毒病。(一)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病毒为20面体和5:3:2对称的球形颗粒,直径为60-80纳米,具双层衣壳;对氯仿、乙醚等脂溶剂不敏感,无囊膜;病毒基因组由11条双股核糖核酸组成。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56℃)。能在草鱼肾细胞株(CIK)、草鱼吻端细胞株(ZC—7901)、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株(PSF)等中增殖,引起细胞病变。病毒复制部位在细胞浆,能形成晶格状排列,最适复制温度为25-30℃,其生长温度范围是20-35℃。尚未发现在非鲤科鱼类细胞株中增殖。毛树坚等(1989)报道,在浙江地区患出血病的草鱼中还分离到一种小病毒颗粒,大小为20-30纳米,六角形,为单股核糖核酸病毒,无囊膜,经初步鉴别,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二)流行情况草包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全长2.5-15厘米的草鱼鱼种及1足龄的青鱼,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则在水温12℃及34.5℃时也有发病。此病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四川、重庆等主要淡水鱼类养殖省、市、自治区都有流行。该病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通过卵进行垂直传播。人工感染健康草鱼鱼种,从感染到发病死亡,约需4-15天,一般是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充分发展期三个阶段。1.潜伏期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草鱼出血病的潜伏期约3-10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无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均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病毒的毒力和侵入鱼体的数量、鱼体的抵抗力、水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如水温高(在该病的流行温度范围内)、病毒的毒力强、侵入鱼体的病毒数量多、鱼体的抵抗力低、水环境差,潜伏期就短;反之,则潜伏期长。检疫隔离期的长短是根据潜伏期的长短而定的。2.前趋期这期的期限很短。这期的特征为病鱼已开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草鱼出血病的前趋期,一般为1-2天,此时病鱼的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3.充分发展期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病鱼有了明显的机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亦为疾病的高潮期。草鱼出血病的充分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此期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颗粒多呈球形或六角形。完整的病毒颗粒直径为68~72毫微米,比最小的细菌还小得多。(1)病症病鱼主要是充血。外部症状一般微带红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现象。部分病鱼口腔、下颚、鳃盖、鳍条基部也表现充血。将病鱼皮肤剥开,肌肉有的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有的全身肌肉呈充血现象,鳃部贫血,出现“白鳃”,也可能出现鳃瓣呈斑状充血,但有的病鱼鳃部无此症状。内部器官的症状常见的是肠道充血,全肠或局部因充血而呈鲜红色,肠系膜和周围脂肪,也常伴有明显的点状充血,但肠道平滑肌一般仍完好,无腐烂或水肿等情况出现.少数病鱼的肝、脾、肾等出现灰白色或局部充血,缥壁及胆常充满血丝。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以分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三种类型。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现象,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有的表现为全身肌肉充血,有的表现为斑点状充血。与此同时,鳃瓣则往往严重贫血,出现“白鳃”症状。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也就是在规格7~10厘米的草鱼种中比较常见。红鳍红鳃盖型。病的鳃盖、鳍条、头顶、口腔、眼腔等表现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部表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大的草鱼种。也就是在规格13厘米以上的草鱼种中比较常见。肠炎型。其特点是体表和肌肉充血现象不太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壁有时有点状充血。这种症状在大小草鱼种中都可遇见。以上三种类型的症状,不能截然分开,有时可两种类型,甚至三种类型都表现出来,呈混杂出现。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进行初步诊断时,必须注意以下区别:(1)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黏液较少;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的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黏液较多;病情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2)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败血症的区别前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后者则危害团头鲂、鲫、鲢、鳙、鳜、加州鲈、黄鳝、草鱼、大口鲇等多种淡水鱼,且对鱼种,食用鱼均有危害。2.根据病理变化可做出进一步诊断如患出血病的鱼,小血管壁广泛受损,形成微血栓,同时引起脏器组织梗死样病变;在肝细胞等的胞浆内可以看到嗜酸性包涵体;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在胞浆内可以看到球形病毒颗粒;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白细胞数均非常显著地低于健康鱼;白细胞血式小,淋巴细胞百分率十分显著地低于健康鱼,单核细胞百分率则非常显著地高于健康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胆固醇均降低等。3.免疫学诊断最后确诊需进行免疫学诊断,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1)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该方法快速、特异、设备简单,适合基层单位检测。(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该方法灵敏、准确、特异,可用于早期诊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已制成试剂盒,可供早期诊断用。(3)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简称点酶法。该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的酶标仪;灵敏度高,比葡萄球菌A蛋白协同凝集试验的灵敏度高10倍,比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高20倍。在鱼已带毒,但尚未显症时即可检出。可用于早期诊断、检疫和病毒疫苗质量检定,是适合基层单位的快速、准确和易行的检测方法。4.分子生物学诊断: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该方法是检测草鱼出血病灵敏、特异、快速而有效的方法,更适合于大批样本的检测。该法不仅能够检测发病期显症病鱼体内的病毒,而且能够检测发病前期及发病后期外表正常的病毒携带鱼中的病毒,但其成本及设备要求较高,不太适合基层单位应用。五、防治对策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主要是做好预防工作。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条件允许可干塘曝晒半个月为佳。2、鱼种在放养时要用lOppm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6-8分钟,放养密度应控制在800尾/亩以下为宜。3、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加注新水,保证池水透明度大于30厘米,保持优良水质,投喂营养丰富,全价的配合饲料,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在饲养期间,每月施用生石灰一次,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0克,维持pH值在7以上;4、用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注射或浸浴鱼体,使鱼获得免疫力。5、发病期间:全池均匀泼洒强氯精连续3天,每天1次,每立方水体用药0.4—0.5克;内服:每100公斤鱼每天用O.5公斤大黄、黄芩、黄柏、板蓝根等中草药及0.5公斤食盐拌饲投喂5—7天。6、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禁止将带有病毒的鱼苗、鱼种输出及运入。(3)防治方法给鱼种注射灭活疫苗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对出血病的免疫力至少可维持14个月以上。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服5天,接着再全池遍洒敌菌灵,每立方米水用药0.6克;或每立方米用硫酸铜0.7克,连续施药两天,每天一次,作为一个疗程。看情况可连用两个疗程,有一定疗效。采用生态防病养殖法,着重通过种,饵、管三方面,改密养为稀养,改单季为双季育种法,可以减少出血病的发生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