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国并购:近年来,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和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方式,但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不断增加,也冒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国并购的目的,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企业要选择好并购目标。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为了品牌技术,还是为了市场资源。并购行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对象之间的匹配程度,一定要选择与企业并购目的相符合的目标企业。其次,企业要考虑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实力、并购目标企业的环境和目标企业的价值所在,要看价值导向,不能盲目收购便宜企业,被机会导向影响。第二,在实施跨国并购前,企业要确定好自己的并购战略规划,并对自己和目标企业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估。在决定并购之前,应从宏观环境与目标企业微观环境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对并购目标受众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确定自己的并购战略是资源型、品牌型还是市场拓展型并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确保信息的全面和准确。第三,企业要有优秀的海外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也是并购企业之必须。专业的有国际化经验的优秀人才,敬业称职,熟悉国际谈判,熟悉跨国公司企业文化运作和HR体系,有利于被并购企业的营销和管理,同时能够帮助解决企业跨国并购带来的诸多问题,有利于企业合并后的发展。第四,企业要注意并购中的法律问题。并购作为特殊的法律交易过程,其中必将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法律问题,例如知识产权和股份收购问题等。这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必须全面了解法律制度,尽可能避免收购后企业在法律问题方面受到不利影响。第五,注意研究国内外政治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的差异,了解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在全面了解跨国并购经验之后,并购企业才能更好地规避政治环境风险、营运风险以及体制风险。同时,企业在并购之后也要做好内部整合,做好双方企业的文化融合,建立包容,共同的企业文化。第六,跨国并购后的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一般具有技术、金融、管理、资源等方面的整体优势,企业要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趋利避害。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整合后的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日韩企业国际经营战后日韩两国经济起飞,造就了亚洲环太平洋一带的经济奇迹。韩国、日本与中国在地理和文化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国家企业的国际经营有很多中国企业借鉴之处。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就成功经验:首先,日韩企业在全球化运作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全球化资源。在自身天赋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日韩企业以世界先进的优秀人力资源为基础,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进行资源结构调整,减少了资源不足问题的影响。因此,没有利用全球化资源的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做好战略资源调整。其次,日韩企业在创立进军市场的时候,很成功的推行了先占有策略。进军市场的空白区域,,着眼于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或者先占有技术,确保技术的未来资本积累。一个有未来发展潜能的市场才会有经济利益,一个有先进技术支撑的企业也才能够拥有竞争力。中国企业的发展也要确保一定的市场和技术支撑。第三,日韩企业内部具有先进的管理模式。日韩企业的经理人有很高的地位,对企业的发展决策有相当的话语权。减少对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就会有很强的行动领导力,也就会利于企业的发展。最后,日韩企业全面考虑了客户和员工需求,这确保了企业的信誉和生产力。就失败方面来看:第一,进军市场时,没有做好全面的市场调研。在没有确保自身产品的需求和对对当地市场的适应之前,盲目的进入市场不可能成功。第二,不理解当地文化。海外经营必须要全面了解当地文化,开发适合于当地人的产品。第三,未能及时能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是企业信用的关键人物,在海外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市场。第四,错误使用了人才本土化战略。人才本土化虽然在海外投资中至关重要,但为了有效开发当地市场,必须建立完善的支援管理体系。第五,与不适当的合伙人经营合资公司:有不少企业进入开发当地国时,因对当地市场信息不够了解及为躲避当地限制制度,从而采用合资方式。可是,如果遇到没有完全验证过的合作商,很容易受骗上当。不管是日韩企业国际经营的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积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企业全球化的成功发展。制造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发展面临着以下问题:首先,我国制造业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一直以来都在阻碍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和设备都依赖于国外进口,主要是较低层次的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高技术产业严重不足。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这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近年来劳动和资本比较成本优势在逐渐下降,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劳动力资源成本在不断提高,生产的产品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在逐渐消失,越来越缺乏市场竞争力。当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迫切需要变革,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第三,我国的制造业的能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国内产业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尤其国内许多工业产业的高速增长仍然主要依靠高投入特别是是资源的高消耗。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我国制造业产业在参与国际分工中主要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低利润为主要竞争方式进行的,处于国际分工低层次,阻碍了中国的产业优化升级。第四,目前制造业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工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缺乏对环境的有效保护,特别是一些化工企业的高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要想继续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对自身企业进行改良,不能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第五,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市场结构依然过于分散,中国制造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工序环节,市场竞争缺乏绝对优势。企业生产专业化水平较低,规模普遍偏小,阻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全球工序分工与贸易分工地位的提升。中国企业必须进行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解决制造业发展难题,重兴制造业,增进国民经济。个人看法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经济名家讲座视频赏析这门课我收获了很多。这门课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很好的了解到了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国家主要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经济名家的讲解,我们也学习到国家经济方面的一些政策,初步了解了造成现在经济现状的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这门课培养了我自己的经济学看问题的视角,不再盲目的听信别人对经济问题的主观评价,有了自己的客观认识。课堂上,郎咸平教授的讲座视频很是精彩。一直以来我都非常的喜欢郎咸平教授的课,这门课给了我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去走进郎教授的经济课堂,满足了自己的学习需求。郎教授的观点总是既前卫又现实。,他咄咄逼人,痛斥股市的混乱和黑暗;他语出惊人,声称“房地产的核心在于政府腐败”;他气势汹汹,直击中国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利害、、、、、、他借助媒体的力量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从一个有意义的层面深刻剖析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问题,他对民族前途的担心和对民生的担忧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当然,郎教授的一些观点会受到西方思维价值观的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郎教授对现实分析的客观性。每段视频过后,大部分时候老师也会对视频内容进行评价,一方面解释同学们可能不懂的经济学名词,拓宽了我们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个人的分析问题视角也让我们学会去辩证全面的看问题,避免盲目崇拜。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经济学问题,在这里我还希望在以后课程里有更多经济学家的课程,让同学们能够集大家之思维,了百家之看法,悟自己之观点。这门课还让我自己有了更深入学习经济学的想法。在我看来,一个不懂经济学的人,在当今社会是很难获得巨大成功的。小到个人投资还是理财,大到关乎国计民生,生活之中处处离不开经济学。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已经为我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会好好的继续学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