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学设计玉溪市易门县龙泉街道小学许辉邮政编码:651100【科学教育理论反导】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科学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本课让学生围绕“蜗牛”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启发学生巧妙运用身边的小动物来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游戏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巩固了对蜗牛的认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想象思维能力。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同时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平等交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蜗牛(一)》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动物单元。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本课是观察蜗牛的第一课时,教材的设计意途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述过程,学会按顺序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达到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用感官直接感知小动物,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进行简单记录的要求。对于蜗牛,三年级的孩子很感兴趣,并从课外书上了解到很多关于蜗牛的知识,同时在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观察方法,所以他们对本课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观察基础。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观察方法才刚刚建立,所以观察项目不宜过多,而应重在“少、实、深”。本课将通过学生对蜗牛身体、运动的观察,让他们经历观察、描述的过程,使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才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交流研究成果——课后延伸。【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观察品质尚处于2形成的初级阶段,尤其是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不强,而且语言概括表达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障碍,但蜗牛是日常见的小动物,学生对于其生活环境、活动方式有所了解,容易激发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2、学生学习本课的准备知识:已学习过植物单元和寻访小动物等知识,具备观察物体和小动物的初步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捉蜗牛和能够饲养蜗牛。能够观察、比较、描述蜗牛。能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能提出关于蜗牛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收集、阅读资料来提高对蜗牛的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的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1、重点: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2、难点:对蜗牛运动方式的观察与研究。【教学准备】1、老师:蜗牛实物、实物投影仪、放大镜、培养皿、手电筒、青菜、苹果、青瓜、蛋糕、肉片、鸡蛋、碟多媒体课件等。2、学生:蜗牛、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大家猜个谜:说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打一动物)2、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蜗牛(板书)。二、探究新知(一)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和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蜗牛。1、学生汇报找蜗牛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汇报,实物投影仪显示各种各样的蜗牛。2、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归纳出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二)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老师: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科学家,研究一下蜗牛,好不好?我的小科学家们,3你们想了解蜗牛的什么问题?学生:(答略)[教师对学生想知道的知识点概括地板书](板书:外形、运动、吃)老师: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蜗牛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们今天先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喜欢吃什么东西(食性)这三个问题。(三)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1、学生选择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1)老师:我们现在先研究第一个问题。小科学家,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2)学生说出研究的方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出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板书)①用眼睛观察。(学生演示放大镜的操作方法。)②用手触摸。(老师强调观察的顺序:整体→局部、外→内、前→后)2、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代表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画出蜗牛的外形图。老师:你观察到蜗牛的外形有什么特征?4、学生看图小结:蜗牛身体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很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身体柔软,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顶端有一对小眼。(板书:贝壳、触角、身体)5、学生自己说说研究蜗牛外形的方法。(小组讨论)(四)认识蜗牛的运动。1、选择研究方法。(1)老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察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学生齐读问题。(投影显示)①蜗牛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运动?②它是怎样运动?运动的速度怎样?(2)老师:经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知道研究蜗牛外形的一些方法,除了用观察的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来了解蜗牛的运动。你可以设计哪些小实验来研究蜗牛的运动呢?(3)老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很好,也可以尝试设计了一些小实验。2、学生实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3、汇报实验结果;4(1)学生按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汇报观察结果。(板书:爬行)(2)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的痕迹。(五)认识蜗牛的食性。1、老师:现在我们研究最后一个问题: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东西?老师课前准备了一些物品让你们独立研究,可不可以?2、学生分组做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3、学生汇报蜗牛观察食性的实验结果并由实验小结蜗牛的食性。(板书:植物的茎、叶)4、认识蜗牛是危害农作物的动物,学会化害为利。(1)学生简答。(2)教师通过课件显示,讲述人们利用蜗牛为生活服务,人们学会对蜗牛化害为利民。三、巩固深化1、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知识?2、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和通过做小实验学习了蜗牛的外形(触角、外壳)、运动、吃食等三个问题,还学到一些研究小动物的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观察研究蜗牛,你们会发现许多更有趣的问题,活动课时我们比一比谁做得最好。【教学评价设计】本课教学设计没有按照课本的设计步骤,亦步亦趋地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要求来认识蜗牛、了解蜗牛,而是发挥学生是学习、研究活动的主体的作用,将学习活动整体设计为“捉蜗牛、观察蜗牛——提出有关问题,讨论研究方法——研究蜗牛——汇报——延伸活动”几个阶段,从时间方面说,学生有了捉蜗牛的时间,有了观察蜗牛的时间,有了试验验证自己的新想法的时间,还有了讨论交流的时间,还有了诸如阅读、思考、记述等多种多样活动的时间。从研究的方式方面说,让学生自己捉蜗牛、观察蜗牛,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再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自由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让“志趣相同”的学生围绕一定问题开展的主动观察搜集资料的过程,给了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然后再交流汇报,再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饲养蜗牛、观察蜗牛、查阅更多关于蜗牛的资料等,所有这些都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合作互助的环境中研究、交流,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学生在研究、交流中,在科学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自主探究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从学生的研究成果方面说,通过学5生的对比实验、观察日记等中反映出了学生对蜗牛生活习性的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归纳几条“毫无生命力”的知识条文让学生记忆。从教师的指导方面说,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而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活动。【设计特色简述】本课的设计针对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背景,就蜗牛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实验验证,得出了蜗牛的有关生活特点,归纳总结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蜗牛设计家,饲养观察蜗牛(包括查阅有关资料),力图使学生对蜗牛有更多的了解,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升华。从学生的研究成果方面说,通过学生的对比实验、观察日记等中反映出了学生对蜗牛生活习性的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地归纳几条“毫无生命力”的知识条文让学生记忆。从教师的指导方面说,教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而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研究活动。【板书设计】外形:贝壳身体(柔软)蜗牛触角:可伸缩有眼睛运动:蠕动喜欢向上爬吃:植物的根、茎【学生记录单】蜗牛的观察记录能把你们观察到的蜗牛画一画好吗?我们的观察发现(可以写,也可以画一画):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