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测试随堂练习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2.(2014•玉林)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蚊蝇等害虫对DDT抗药性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A.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B.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C.DDT的药效降低了D.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3.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4.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A.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C.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5.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虫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杀螟效果不好了,其原因是()A.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B.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了抵抗DDT的保护膜C.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增加D.长期使用DDT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抗体6.竹林中生活着一种竹节虫,体型酷似竹节,对其体形形成的合理解释是()A.自然界偶然巧合B.变异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A.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B.生物体的器官越用越发达,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C.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变异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8.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B.生物常常会为争夺食物和生活空间而发生生存斗争C.动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9.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B.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C.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D.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10.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B.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11.由于某种原因,使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A.B.C.D.12.英国某地区,原来灰尺蛾占99%,黑尺蛾仅占1%,建立工业区50年后,黑尺蛾占99%,反而灰尺蛾仅占1%.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黑尺蛾大量迁入B.定向变异的结果C.煤烟黑化了尺蛾D.自然选择的结果13.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应环境14.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叶刺状,根系发达,茎肥厚,这些结构特点的形成是()A.遗传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阳光照射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二、填空题(共4题;共24分)15.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远离大陆的克格伦岛上经常刮暴风,岛上树木花草都很低矮,这里的昆虫有的无翅,有的残翅。请分析:(1)该岛昆虫的祖先存在个体________,有的有翅,有的无翅或残翅。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方向一般是________的。刮大风时,________的昆虫会被风刮到海水里淹死,这些________个体(有翅的昆虫)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而具有________个体(即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能够在暴风的岛屿生存下来,并且________,在这里,能够遗传的________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________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选择作用。(2)暴风对昆虫两种翅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这是通过昆虫与大风之间的________而实现的。16.在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其产生的________逐代挑选,培育优良品种的过程,叫做________.17.1859年达尔文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________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18.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尺蠖尽量回收,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地区浅色桦尺蠖深色桦尺蠖释放回收释放回收工业污染区641615482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39315440619(1)桦尺蠖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浅色桦尺蠖和深色桦尺蠖是一对________。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蠖体色变深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___,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________关系;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这种体色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2)桦尺蠖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称为________发育。(3)桦尺蠖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针对桦尺蠖的生活史,消灭桦尺蠖的最佳时机是在________时期。目前对它的防治主要是以喷洒药剂毒杀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伤及其他昆虫和它们的天敌。这不利于保护生物的________。如果能利用鸟类和细菌等天敌来消灭桦尺蠖,就能够很好的保护环境,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法。(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应尽量减少________等燃料燃烧的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防治和处理这些污染物的工作。三、综合题(共2题;共18分)19.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全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___.古代长颈鹿的颈长短属于________性状,是通过变异产生的,可以________给后代.(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_______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________,短颈的变异是________.(3)图③说明________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________的个体被淘汰掉.(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适应者________,不适应者被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提出的________学说.20.抗生素滥用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超级细菌”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对抗生素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关注.2015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目前,这一变种的超级病菌已经传播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在英国已经造成5例病人死亡.这种超级细菌,实际上不是一种新的细菌,而是一种新的基因(被命名为NDM﹣1),能让细菌产生一种蛋白质(或称为酶)可以把抗生素分解了,使抗生素失去功效.(1)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从而导致新型超级病菌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A.抗生素的浓度增加使病原菌抗药性增加B.病原菌由于接触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C.抗生素引起的病原菌抗药性不断积累的结果D.抗生素对病原菌逐代选择的结果(2)现在各个国家对超级细菌引起的疾病相当重视,一旦发现患者,马上将其隔离治疗,并对患者使用过的东西进行消毒,针对后者的这种做法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________.(3)为了防止该种疾病的流行,科学家将设法研制一种新型疫苗,以瞄准NDM﹣1产生的蛋白质.一旦研制成功,给人接种疫苗后,人体内T淋巴细胞进行识别并记忆,等下次人体再遭到这种蛋白质时,T淋巴细胞能轻车熟路充当“杀手”.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解答】解: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灰色桦尺蛾和深黑色桦尺蛾.19世纪中叶,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浅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100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灰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黑色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故选B.【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2.【答案】D【解析】【解答】解: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蚊蝇等害虫对DDT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蚊蝇等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对DDT具有抗药性的变异,DDT对蚊蝇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蚊蝇等害虫对DDT的抗药性.故选:D.【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3.【答案】D【解析】【解答】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A不符合题意;B、通过自然选择,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B不符合题意;C、通过自然选择过程,耐寒的个体越来越多,变异得到积累,C不符合题意;D、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4.【答案】D【解析】【解答】解:现在的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长,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可见长颈变异的产生和逐代积累是长颈形成的原因.如图所示:故选:D【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5.【答案】C【解析】【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