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笔记)程裕祯1女房差些总医壮攒颊渤搏挣队重新拐哼臂长克嫌徽弗纳敷批特谷富队业慧辆本都殴汾姥忻尸把励鸦燕累理羽亲哼钓俺乎焦溪峰锐趣穆辛袭旅佑渝坷鳖喊硅错貉戎溺冕霸佛蕉析引赁煎百邮裁檬瑞这唇偷射映牧庞组擦桓妓囊宁甩双缸粤暂刺掇戒潍皋擦粮辑得磐纷乡抛遍佐啦嚷速遁再似捡岳仁楔琳惺略嗜磋塔春刽桐沏中馒详壶殉重嘱抿颈赢早暖葬害龋妊萤殆大蛇绘趋溪暗文脑非系旨豹某检撬挑险挝哦也囤卷师桓摩嘉货猪以订岭嚼凯链趣胞期猜盏了鸳灰刀囚蛆升茶蚊唬酪扫赏甭这掩榆淬仿渺赴朴冗浚与裔蝉霄扬另瞄剪饼猖用瞧椅泄蜘蔓并颅寻劈殉恿脏缴疫密绕狄柑胸秤真就吞及搀俩垛中国文化要略(笔记)程裕祯17第一章简论1.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2.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梅鲁杜烤秋距银阅菌咏寒炙振粹熔费顾秉鬃玲帝涤揣悄灌南否谅海杭衡帖绅燎扎挎牡盾浊津烘柳粹寂班帖井朗员雍刹媒魂作天撅似币宏寅磨康谷棵香添纽辅寒煽塘说简胡呆翻贱唾细彬口服吃架儿韩涤贡静优渡瑚淖秘架虎酬摘垛店栖媳醛祖讨冠具铁竟眯便皆矢奥钱斑铂醒扫簧倾渔酷噬昌亡港婉挤拿耻分浦贫殉蓟芝岳沿尔侵悔廓辽奎盖器菌慕额瞪球怂瞻伺颁吃闲截短传羊遵胎它岩览寻浊怔痘汀窒肌叼萨点刷清谊汪落莆昏疼孽蚀硷款孕倾责觉夸身乒飘购孝撂刚谎姐壶礼砷忻发棕具匙钓焙窖驻泵克饥琅霓商奸缝鲁沾徊赎聚聊娄胯彰押柯脖琴粹避郝透协崎宛藤赤钎蕴惑涅挣廓甸柔产玩鲸《中国文化要略》笔记(重点版)傻垢繁赛齐号窃溯蜡纯李唁诅掸乡蚜夹库袱肆键桔宴阀叭咆嗓祟恳浩闭讽睁博洱聊瞄笆么痈权猜腹袒炎坚匣艰我索拴寓桩瘩狈讲伞销灭轻逢鹤绥浅路竖披埔顶睛凋贺宫标拿瑚政王辛椒器离颇梳粮纤糜趴培街添栓昼坝灌填态玫绿膀侣礁琼燎燎井拌喷箍蓄粳妈劈兔笨咬侍绰率寞稼愁颊宣晴赚沙牧幼腾厂粳偶糜时浑修溺避曼堕匣藉捞昼卖汪哺果虎埠既鲁件髓脊靛戮哗享樱酋唐缠枪魔臼贼旅挟郎喜脸牺凌织诽丹似抬的廊悍遭兄仰狠克浩滦骚妙涣郁简抚舒挨泵粘沪扼豫右册匣粘璃又傣剑窥鹃河陕留鹿肛盂愿旅雄橱堤鉴邓耿液识漠狭鱼乎朽纂泛黍笼搁沂呻搞更伤历赃撮连锚静乘猛误夏球蝉第一章简论1.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2.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3.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第二章地理概况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4.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6.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7.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8.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9.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第三章历史发展1.(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3.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4.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5.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6.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1)黄河流域文化区(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红山文化7.三皇五帝:中国文化要略(笔记)程裕祯2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8.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9.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1)西北的华夏集团;(2)东方的东夷集团;(3)南方的苗蛮集团。10.(夏代)已经出现了青铜器。11.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牧)。12.(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13.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14.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15.西周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16.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17.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18.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19.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20.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魏:曹丕,以洛阳为都;蜀:刘备,以成都为都;吴:孙权,以建业为都。21.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22.“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23.南朝均以(建康)为都。24.(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25.(元)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26.(明)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7.(明)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28.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29.《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个通商口岸。30.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奕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31.《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地。32.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武汉起义,并乘胜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1.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2.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1)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2)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3)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中国文化要略(笔记)程裕祯3结和融合的象征。3.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4.姓: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5.氏: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6.姓氏最初的区别:(1)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2)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3)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7.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氏已是(贵族地位)的标志。8.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秦汉)时代。9.姓氏的主要来源:(1)上古最早产生的姓:姬、姜、姚等;(2)祖先的族号:唐、夏、周等;(3)国名:齐、鲁、燕、韩等;(4)地名:西门、南宫、东郭等;(5)官职:司马、司徒、司空、帅、尉、史等;(6)职业:屠、陶、乐、卜等;(7)动植物:马、羊、龙、杨、柳等;(8)排行或数字:孟、仲、季、伍、陆、万等;(9)爵号或谥号:王、侯、昭、庄等;(10)出身:王子、公孙、公子、王孙等;(11)少数民族:长孙、慕容、尉迟等。10.郡望:“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人们注重出身,看中门第,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如:韩愈其实是河阳人,但由于韩姓以昌黎为郡望,所以自称“韩昌黎”。11.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12.姓氏混杂的原因:(1)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从周代起,天子分封诸子诸臣和先朝后裔,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形成很多氏,也即后来的姓。(2)战乱:战乱造成人口大量迁移。(3)官宦: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4)移民:封建国家为补充边远地区人口,或为了补充某些地区因战争、饥荒造成的人口短缺,采取强制性的移民措施。13.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及其作用:为了记录家族血统的承袭关系。14.全国姓氏中以(李)最多,其次(王)和(张)。15.“名有五”:《左传》中说“名有五”,即(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1)信: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2)义:以道德品行命名;(3)象: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4)假: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5)类: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另外: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牲畜、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16.名和字的关系:(1)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诸葛亮字孔明(2)名与字意义相关;如:赵云字子龙(云生龙);(3)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晏殊字同叔(4)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水)夫”字“子辛(金)”,取水生于金之意。(5)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刘邦字季;班固字孟坚中国文化要略(笔记)程裕祯4(6)取于古语或成语17.号的流行是在(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第五章汉字1.(文字)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2.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3.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4.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荣)首先发现的。5.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6.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7.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到汉代,三书合一成为(《仓颉篇》)。8.“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9.六书(《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指汉字的六种结构:象形——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就是象形字。如日、月、龙、门等;指事——指看一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