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文言文注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考中)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担任会稽知县)。民田(种田)(于)镜湖(鉴湖,古代镜子称鉴,故历史上也称作镜湖)旁,每患湖溢(时常担心湖水泛滥)。公亮立(设立、设置)斗门(应该是一种排水的设施,不知是不是跟今天的闸门相似),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凭借端门殿学士的身份担任郑州知州),为政有能声(贤能的名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使者)亡(丢失)囊中物/移书诘盗(发布文书查问盗贼)/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恐怕)从(跟从)之者廋(sōu隐藏)耳/索之果然(果真如此)。公亮明练(通晓熟练)文法(法制,法规),更践(任职)九(通“久”),习知(熟知)朝廷台阁(汉时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咨访(时常咨询访问)焉(他)。仁宗末年,琦请建储(立皇太子),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窃取,掠夺)之,大理(大理寺)当(dāng判罪)以强(按照强取的行为。状语后置)。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强取),与盗物(于)民家(从民家盗取财物,省略句)有间(jiàn,区别,差别)矣。”固(坚决,坚持)争之,遂下有司议(于是下达给相关部门官员讨论),比劫禁物法(比照抢劫违禁物品的法律),盗得(能够)不死。契丹纵人渔(于)界河(在界河捕鱼,省略句),又数通盐舟(又多次往来盐船),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较量),且(将要)生事(生出事端)。公亮言:“萌芽(开始时)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能够胜任)也。”使(之,赵滋)谕(告晓,告知)以指意(旨意,意图),边害讫息(边境的祸患终于平息)。英宗即位,加(担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欢喜,快乐,不豫,引申为身体不适),辽使至不能见(接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质问)之曰:“锡宴(赐宴,君命臣下共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这是对君王命令的不诚心,不恭敬),人主有疾,而必使(之)亲临(而,翻译为“你”和“却”都讲得过去,却一定要让他亲自前来),处之安乎(处,处理,对待,做这样的事安心吗)?”使者即(立即)就席(入席)。熙宁三年,拜(被任命)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第二年),起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永兴军(宋代设置,管辖京兆府,京兆府为今天西安)。居(停留)一岁,还京师。旋(不久,随即)以太傅致仕(退休),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停止)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平时,平常)谨绳墨(谨守标准),蹈规矩(遵守规矩);然性吝啬(但是生性吝啬),殖货至巨万(财富累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知道皇上正偏向他),阴为子孙计(暗中为子孙谋划),凡更张(凡是改变)庶事(指各种政务政事),一切听顺(听从,顺从),而外若不与之者(但是表面上却像没有参与)。常遣子孝宽参其谋(参与他的谋划),至上前略无所异(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于是帝益(更加)信任安石。安石德(感激)其助己,故引擢(引荐提拔)孝宽至枢密以(来)报之(报答曾公亮)。苏轼尝从容(不慌不忙)责公亮不能救正(匡正,纠正时弊),世讥其持禄固宠云(世人讥讽他用这种方法保持禄位和巩固受宠的地位)。(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C,其实我开始做这道题时,是没有选出答案的,虽然在“各级官吏”处停顿了一下,但还是不能断定。这道题对学生来说恐怕不乐观。侧重指相关部门或相关部门的官吏,而不是强调各个级别的官吏。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召有司案图”,应该是“召集相关部门的官吏查看地图”。A,文中的首相虽然居于宰相之后,毕竟上面还有皇帝,与今天外国的首脑当然不相同;B,建储,立皇太子。《谷梁传·隐公四年》《春秋》之义,诸侯与正而不与贤范宁注:雍曰:正,谓嫡长也……建储非以私亲,所以定名分。原文中说了通常采用,说法也委婉。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更多的是强调各部门的官吏,后来泛指相关部门的官吏。D项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辽国,原为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辽”,1066改为“大辽”。916年建立,1125年被金灭掉,907年朱温代唐建梁,1127年北宋被金灭掉。契丹与五代和北宋都有战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答案,CA选项,先说他“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然后又讲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表述略显重复,有点点让人误解,好像他进士及第前似乎都已入仕途,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从先概述后详述的逻辑分析,这个选项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最好不选A。B选项中“久经历练”,表述得有点似是而非,原文中“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翻译为“通晓熟练法律,任职久后,熟知朝廷中央各机构典章制度”,“每”翻译为“每每”应该没问题,意思是“时常,常常”C“防患未然”表述不够准确,毕竟契丹人已经在边境界河捕鱼通盐船了,用“防微杜渐”比较恰当;“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这个意思表达得比较含混,使谕以指意(旨意,意图,朝廷旨意就是禁止契丹人在界河里捕鱼,让他把朝廷的旨意晓谕给对方)一句,因为不是太熟悉背景,所以很不容易弄明白它的真正含义。选项中的理解把“使”翻译为“派遣使者”,不当,应该是“朝廷使之”的意思,就是“朝廷派赵滋”,“谕以指意”应该是“以指意谕之”倒装和省略,应该翻译为“把旨意告诉给对方,把意图晓谕给契丹”D这个选项的理解应该还算准确。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翻译:皇帝赐宴,你不到来,这是对君王命令的不诚心(不恭敬),君王有疾病,你(却)一定要让他亲自前来,这样处理(对待)合适吗?(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翻译:苏轼曾经私下责备曾公亮不能匡正(纠正)时弊,世人讥讽他只知道保持禄位巩固受宠的地位。(苏轼还算给他面子,只是私下责备,而世人则是公开讥讽)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