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考题分析2009年高考预测2009年备考方略2009高考生物专家预测课件(精品推荐)•一、2008年考题分析•与以往高考试题相比,2008年高考卷体现了一种稳定连续的态势,“立足教材、考查能力、稳定创新”是根本。我们只有认真研读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追寻高考命题的轨迹和命题的规律,才能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2008年的高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扣教材,注重基础•2.突出重点,保持平稳•3.推陈出新,力求创新•4增大图表试题的考查,突出生物学能力的测试,强调答题的规范性•5.对重点模板知识点的考查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注意:①[08]第1题由[05]第30题的题干改编而来②第3题B选项来自必修(一)P76小资料③[08]第4题与[07]广东卷第7题相似性极高,[08]第30题Ⅰ小题的图形与[07]上海卷第39题B图形相似三年考点比对,追寻高考命题规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代谢与调节、遗传变异知识模块是高考的重中之重,分数占的比例极大,是复习的主攻对象;生物工程、生物与环境知识模块每年都有涉及。•1.植物的新陈代谢•[06]第30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设计(较难)•[07]考查了C3、C4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及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形成(较易)•[08]考查了植物的矿质营养(较易)•①光合作用在考题中出现频率极高,04~07都有考题,体现了高考不回避考点的重复,在09年的备考复习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重点理解光合作用原理及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②水分及植物的矿质营养近几年考查较少,08年对该知识•模块的考查题相对较容易,09年应注意植物对水及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原理的理解,同时注意水及矿质元素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如N、P、Mg、K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于07及08年对植物的新陈代谢知识模块考题较简单,明年的难度可能要加大考试的“大小年”是一种普遍现象•例[07]上海39-B: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用32P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图。•(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形式是。•(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1)累积量最高的是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该部位没有结构。•2)吸收量大小依次为。•3)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作用吸收水分。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中()•ABCD•4)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点处的细胞。•(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①植物的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光合作用③细胞膜上的多糖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由磷构成的化合物有(写出两种)。•答案:(1)主动转运(2)1)a导管2)cdab3)渗透D4)b•(3)D(4)核酸、ATP•本题重点考查了对图表的解读和分析综合能力。(图形来自《植物生理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例[08]30题:回答下列Ⅰ、Ⅱ小题:•Ⅰ、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请回答:••(1)只依据B曲线(能、不能)确定幼根20~60mm部位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原因是。•(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能、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大麦对该矿质歹毒的需要量(相同、不同)。•(4)该大麦幼根大量吸收该矿质元素的部位与大量吸收其他矿质元素的部位(相同、不同),该部位称为。•I、(1)不能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应该是对应部位的积累量和输出量之和,而B曲线仅仅反应了该矿质元素在这一部位的积累量的数据。•(2)低主动运输减少主动运输需要能量(1分),缺氧根细胞呼吸作用降低,产生能量减少(1分)。(3)能不同(4)相同根尖成熟区(根毛区)•2.动物三大有机物代谢•近三年对此知识模块的考查极少,只在[07]年第3题考查了“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出现的顺序”,主干知识三大有机物代谢未曾考查。对该知识模块的复习应将三大有机物代谢与人体健康(如肝炎的检测、脂肪肝、糖尿病)联系。•3.神经调节•[07]考查了“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电流的方向”(较易)•[08]重点考查了“兴奋传导”与“兴奋传递”的区别(较难)•例[07]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C)•例[08]30-Ⅱ: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下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作用,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答案:(1)②④①③(2)局部刺激(3)左肌肉和右肌肉•4.激素调节:•[06]考查了下丘脑的动能(较易)•[07]考查了“生长素与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的实验设计”的分析(较难)•例[06]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C)•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例[08]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与动植物激素相关知识点的考题在明年考题中出现的可能性极大。•5.遗传及育种(长考不衰)•[03]、[04](植物,两对等位基因)•[05]、[06]、[07](动物)•[08](植物,三对等位基因)•近几年都是以大题出现,连续性极强,一般不会改变。•6.免疫•[06]考查了二次免疫与抗体的形成•[07]考查了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及抗体的作用•例[06]2: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A)•(图形来自复旦大学版《普通微生物学》)•例[07]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D)•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茵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茵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茵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茵抗原被抗体消灭•(1)该知识模块中出现的考题难度都不大,在复习过程中要紧扣教材,重点理解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2)[06]第2题、[08]第30题Ⅰ的图形都来自大学课本,大学老师命题时有可能取材于大学课本,《普通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中有些内容与中学教材联系密切。如《植物生理学》中的代谢生理部分,与中学教材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参照相关内容是很有必要:水的吸收、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植物激素;•大学《免疫》一节中涉及到用免疫血清法鉴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A的血清动物B再用动物B的血清分别与动物C、D、E的血清混合,根据沉淀的多少来推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注射注射7.生物工程:•[06]考查了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及基因工程•[07]考查了谷氨酸发酵•[08]三大工程同时出现试题•例[08]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下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的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C)•A3B4C912•例[07]广东7: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核酸内切酶EcoRⅠ酶切后得到DNA分子仍是1000bp,用KpnⅠ单独酶切得到4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Ⅰ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D)(1)三大工程重点考查学生的双基和基本原理的理解。(2)明年对该知识模块考查难度将不会有大的改变,要立足教材。(3)[08]第4题与[07]广东卷第7题相似性极高,[08]第30题Ⅰ小题的图形与[07]上海卷第39题B图形相似。认真分析近几年其他省份的高考试题,特别是出现的较新颖的试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8.生物与环境•由于该知识模块的特殊性,考题经常用图形或图表来表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着重考查学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明年仍以此题型出现的可能极大•二2009高考预测(5+1)•从近三年的考题比对中可以看出高考的连续性。同时每一年的高考不仅是上一年的继续,也是上一年的完善和发展,也是一种妥协。下面就本人从高考试题分析中领悟到的一些看法提出以下预测供同行们参考。•1.2009年高考对重点知识模块的考查方向将不会改变:•2仍将以“代谢和调节”知识模块为重中之重;•3“遗传变异”知识模块占的分值将不会有较大改变;•4“免疫”知识模块出现在考题中的可能性极大;•5“生物工程”知识模块在考题中每年都出现;•6“生物与环境”知识模块仍以图形和图表试题形式呈现的可能性很大。•7.图表曲线等将会是试题呈现的重要形式•8.命题情境将会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三、09备考方略•1.一轮备考方略•(1)指导思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的,讲解为提高•(2)立足教材,夯实基础•“题在书外,对在书中”是历年高考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正确指导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理解透彻到位,强调知识的广度,力争基础知识达到熟练。•(3)紧扣考纲和课标上规定的知识内容及要求层次做到有的放矢•(4)注重知识的“细”和“广”教材中不能留死角•(5)突出重点与主干知识•(6)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设计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下面对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作一简单介绍。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变化的一种方法,通常分为验证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两种类型。在科学实验中要掌握或贯彻以下几点:•①变量•变量,或称因子,是指实验过程中所被操作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目的是为了获得和解释这种关系。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即反应变量。该实验的目的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