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陈代谢》部分【例1】使用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α-淀粉酶,分别探索温度、反应物浓度、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⑴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分别注入2mL淀粉液②向各试管注入l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保持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⑵图B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若检验本实验的生成物,应选用试剂⑶图C曲线的变化表示出酶活性与pH的关系是:(要求阐述根据曲线由低到高、最高值、由高到低3段变化可获得的结论)D受酶浓度限制斐林⑷下图为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简内也充满了清水。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②将4片固形小滤纸片植肝脏研磨液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H2O2溶液(如图A所示);④将反应小室旋转180°,成图B所示状态;⑤每30s读取并记录量筒水面刻度一次,共持续5min实验二:除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成2片,其他均与实验一相同。请回答:①上述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②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记录的单位是每30sO2的生成量(mL)酶浓度【例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的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⑴你的设计依据什么原理?⑵实验的步骤:在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作用①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②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人漏斗中,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即淡水动物的血浆中),让两者液面在同一高度上。④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平齐,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例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的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⑶结果预测和结论:⑷最可能的结果是:①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②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血浆的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③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漏斗管中液面上升,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故血浆渗透压高。【例3】有A、B、C3个水样,是经过如下的处理获得的:①从泛着绿色的池塘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加上清水,静置4小时,再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最后加水至900mL。②将900mL藻液搅拌均匀,分别倒入3只300mL烧杯中继续培养,A烧杯中加入0.3g含磷洗衣粉和0.3g尿素;B烧杯加入0.3g尿素;C烧杯中不加其他物质。③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C。⑴如何通过实验大致计算出3个水样中绿藻的密度大小?⑵前处理中第一步处理的目的是。⑶检测结果表明加入洗衣粉和尿素的烧杯中藻类生长得最好,由此可以说明什么?可分别检测3个样品水样,光学显微镜下随机各检测5个视野,平均藻类个数多的样品密度大,反之密度小。磷是藻类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使水质贫营养化,消除原池塘水中的矿质元素对实验的影响,便于以后的实验比较;【例3】有A、B、C3个水样,是经过如下的处理获得的:①从泛着绿色的池塘取水,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再加上清水,静置4小时,再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重复3次。最后加水至900mL。②将900mL藻液搅拌均匀,分别倒入3只300mL烧杯中继续培养,A烧杯中加入0.3g含磷洗衣粉和0.3g尿素;B烧杯加入0.3g尿素;C烧杯中不加其他物质。③在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得到水样A、B、C。⑷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的元素,如何修改上述实验过程来证明氮也是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⑸池塘中藻类大量繁殖和生长称为“水质富营养化”。大多数远离城市的天然池塘,施入一定的氮肥,常常不会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而施入一定的磷肥后,很快就能引起池塘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加一个烧杯,其中加入含磷洗衣粉天然池塘中很可能富含固氮细菌或蓝藻,因而磷元素成为制约因素【例4】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无机离子运输途径时做了下实验,已知导管分布在木质部内,筛管分布在韧皮部内:实验1: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开来,在两者之间插入或不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在柳树根部施42k,5h后测定42k在柳茎的分布。如图所示,并记录结果在下表⑴实验l中的研究者所设计的变量是。在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茎中不插人蜡纸的植株或茎中没有插入蜡纸的茎段⑵试运用所学知识,对研究结果作出解释。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部位)含有大量的42k,而(部位)几乎没有42k。说明;实验结果B:在部分以及不插入蜡纸的试验中,(部位)有较多的42k。这就说明.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的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木质部韧皮部韧皮部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分离的实验2: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分开,其间插入蜡纸,叶片施用32PO42-,1h后测定32P的分布,结果在剥离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剥离的木质部没有32P。⑶试根据实验2的结果作出结论:。⑷请参照实验1和实验2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并预计实验结果。实验步骤:Ⅰ;Ⅱ;Ⅲ。预测试验结果:将植物茎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中间插人不透水的蜡纸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封口,将装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测定14C的分布在剥离的韧皮部含大量14C,剥离的木质部没有14C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例5】在植物绿色叶片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人们已经知道,叶绿素的形成需要较高的温度,需要必需矿质元素。是否一定需要光照呢?某校生物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选择实验室里提供的材料,帮助他们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⑴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有无对叶绿素的形成的影响。⑵材料用品:生物实验室里的常用器材和药品,数量充足的表面消过毒的发芽率为90%以上的某植物种子等。⑶实验步骤:①取两个大培养皿,铺上适量的卫生纸(或滤纸),倒入适量的清水,将等量的某植物种子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编号为甲、乙。②,③.⑷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甲培养皿给予光照,乙培养皿不给予光照,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结果若甲培养皿幼苗绿色,乙培养皿幼苗白色,则叶绿素形成需光照。若甲培养皿幼苗白色,乙培养皿幼苗绿色,则叶绿素形成不需光照。【例6】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CO2,CO2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肉。陆生植物能不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且用于光合作用?⑴该实验的假设为:。⑵利用锥形瓶等器材,补充相关实验步骤。方法和步骤:①.②.③.对菜豆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物进行检查。⑶结果预测和结论:陆生植物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把适量食有NaH14CO3的营养液置入锥形瓶中,选取生长正常的菜豆幼苗放入锥形瓶中;将上述装置放在温暖、阳光充足的地方培养。在光合作用产物中发现有14C,说明陆生植物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用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产物中没有发现14C,说明陆生植物不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用于光合作用。【例6】陆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空气中的CO2,CO2主要是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肉。陆生植物能不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且用于光合作用?⑷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⑸原因是。在光合作用产物中发现有14C,说明陆生植物能通过根部获得碳源,用于光合作用陆生植物的根部可以吸收土壤中的CO2和碳酸盐,用于光合作用【例7】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少量能量酶HCOOHOHC2066222343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两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甲步骤1:取新鲜肝脏,用某种试剂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步骤2:用含14C标记的C6H12O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步骤3:研磨离心后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装于1、2两试管中。步骤4:向1、2两试管滴加2滴新制的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现象:1、2两试管都变浑浊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请问答下列问题:⑴甲方法步骤1中的某种试剂为_______⑵请指出甲实验方法中的错误。(至少指出两处)胰蛋白酶①没有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②取材没有遵循等量的原则及可重复性原则③鉴定产物CO2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该实验不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最终得出错误结论甲步骤1:取新鲜肝脏,用某种试剂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步骤2:用含14C标记的C6H12O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步骤3:研磨离心后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装于1、2两试管中。步骤4:向1、2两试管滴加2滴新制的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乙法:第一步同甲步骤1,第二步同甲步骤3,第三步及后步骤待续⑶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含葡萄糖的完全营养液、蒸馏水、新制的澄清的石灰水、吸管、试管等,请你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分解发生的场所。步骤3:_________步骤4: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取等量且少量的试管1及试管2中的溶液分别置于A、B试管内,再取等量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分别加入A、B试管内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两滴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①现象:A试管出现混浊,B试管无现象。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现象:A试管无现象,B试管出现混浊。结论:丙酮酸分解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③现象:A、B两支试管都出现混浊。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又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例8】科学家们发现C4植物合成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根据下面不完整的实验图解分析回答⑴①处理的方法是;取A溶液2mL注入试管1,取B溶液2mL注入试管2,然后向两试管各滴加1—2滴碘液,1、2两试管中的现象是;纤维素酶等溶解细胞壁试管1中不变蓝,试管2中变蓝⑵为证明叶肉细胞中因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而不能合成淀粉,请利用上图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试剂设计实验:A液、B液、三羧酸酶系稀释液、清水、碘液、试管、吸管、水浴锅等步骤:①;②;③;结果:。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分别取等量的A液放入标号3、4的两支试管中先后取等量的清水和酶系稀释液分别放入标号为3、4的两支试管中,然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ATP、NADPH后放置在含有高浓度CO2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用吸管吸取碘液,向标号为3、4的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两滴并观试管3中不变蓝,试管4中变蓝。胚芽d【例9】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对细胞伸长有促进作用,现提供六种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pH5.0~6.0)、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如图)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器材和试剂,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⑴实验设计:①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用镊子取下并切取图中的段,放入中浸洗2h,作为实验材料。②方法步骤:A、B、C、b蒸馏水(清水)A取6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和蒸馏水各2mL,分别装入7只洁净的青霉素小瓶(编号)中,将实验材料吸干表面水分后,每瓶投入10段。每组分别设3个重复。B将各小瓶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