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⑴新建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站前工程DHZQ-5标段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招标文件、答疑书、补遗书、设计说明及图纸等。⑵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程等。⑶国家及重庆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等。⑷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⑸集团公司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⑹集团公司通过北京华夏认证中心认证按照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GB/T28001-2011idt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编制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⑺集团公司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及机械设备等资源。1.2.编制原则⑴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安全、质量等目标编制技术标文件,使发包人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⑵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⑶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2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⑷遵循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耕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秩序;节约木材。⑸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概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⑹遵循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⑺遵循“六位一体”管理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建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环节,将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分解细化为最佳匹配的实施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⑻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坚持“以防为主,充分保护,环保与建设并重”的原则,全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⑼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1.3.编制范围本标段为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站前工程DHZQ-5标段施工图设计范围内的全部工程以及与站后相关接口工程,标段长度为13.95正线公里。3具体编制内容为按《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铁建设〔2006〕113号)综合概算章节表对应具体包括:第一章改移道路,砍伐和挖根,跨线公路桥,隔声窗,除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军事光缆之外的“三电”和管线迁改等工作;第二章路基工程(含贯通地线、接地端子及贯通地线至接地端子的引接线等站后相关接口工程);第三章桥涵工程(含贯通地线、接地端子及贯通地线至接地端子的引接线等站后相关接口工程);第四章隧道及明洞工程(含隧道内洞室的防护门、中隔墙及贯通地线、接地端子及贯通地线至接地端子的引接线等站后相关接口工程,不含隧道照明、消防、通风设备及安装);第五章轨道工程(不含CPⅢ建网及复测);第六章通信、信号及信息中其他信号设备的综合接地系统,包含贯通地线的埋设和贯通地线至接地端子的引接线;第九章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中的站台墙(含站台土石方)、地道主体、站场排水沟、进场道路;第十章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第十一章其他费用中的安全生产费、岩溶整治处理、隧道施工期间反坡排水、航道管理设施、航标及防撞设施等。1.4.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⑴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见表1-1.4-1。表1-1.4-1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一览表序号名称编号备注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铁建设[2008]147号、铁建设[2009]62号、国铁科法[2014]26号修改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4.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3-20035.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渝利线无砟轨道执行,国铁科法[2014]26号修改6.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14国铁科法[2014]22号更新7.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2-2003铁建设[2009]62号修改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总建设[2013]52号修改4表1-1.4-1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一览表序号名称编号备注9.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10.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Q/CR9204-201511.铁路工程试验表格Q/CR9205-201512.铁路声屏障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8-201213.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14.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94]号1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16.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17.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铁总建设[2013]196号修改18.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铁总建设[2013]52号修改、铁总建设[2013]196号修改20.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铁总建设[2013]196号修改21.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Q/CR9219-20152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渝利线无砟轨道执行2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4.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铁建设[2009]197号25.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1-200826.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渝利线无砟轨道执行。铁总建设[2013]196号修改2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209-200928.铁路后张法混凝土梁预制场建设技术指南TZ321-20092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总建设[2013]52号修改、铁总建设[2013]196号修改30.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TZ324-2010铁总建设[2013]196号修改31.铁路有砟轨道施工机械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2]113号32.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机械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2]113号33.铁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2]113号34.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建设函[2012]81号,替代TB10038-2001及TB10027-200135.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10027-201236.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2012铁建设[2012]80号,替代TB10014-985表1-1.4-1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一览表序号名称编号备注37.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38.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3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40.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规程TB10103-20084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4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4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4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4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46.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47.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48.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规程Q/CR9212-201549.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50.铁路混凝土拌和站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3-20155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4-201552.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5-20155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9226-201554.铁路路堑边坡光面(预裂)爆破技术规程TB10122-200855.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铁建设[2009]62号修改56.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57.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铁总建设[2013]52号修改、铁总建设[2013]196号修改58.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Q/CR9210-201559.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60.铁路碎石道床底碴TB/T2897-199861.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62.43Kg/m〜75Kg/m钢轨接头夹板订货技术条件TB/T2345-200863.钢轨焊接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64.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技术条件TB/T3043-200565.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第1部分防水板科技基[2008]21号66.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暂行技术条件第2部分止水带科技基[2008]21号6表1-1.4-1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一览表序号名称编号备注6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68.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铁建设[2009]62号修改69.散装颗粒货物运输用防冻液技术条件TB/T3208-200870.铁路液压捣固机和液压道岔捣固机通用技术条件TB/T1401-200871.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TB/T3054-20027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73.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铁建设[2004]8号74.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号75.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管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76.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77.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78.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41号79.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4号⑵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实施所引用的标准或规范如有修改或新颁,按国家、行业和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执行。2.工程概述2.1.主要技术标准2.1.1.东环线主要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I级。⑵正线数目:双线。⑶限制坡度:6‰。⑷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局部限速120公里/小时。⑸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1600米,困难地段800米。⑹牵引种类:电力。⑺机车类型:HXD系列。⑻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7⑼闭塞方式:自动闭塞。2.1.2.机场支线主要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I级。⑵线数目:双线。⑶限制坡度:25‰。⑷速度目标值:120km/h。⑸最小曲线半径:800m。⑹牵引种类:电力。⑺机车类型:动车组。⑻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⑼闭塞方式:自动闭塞。2.1.3.黄茅坪支线主要技术标准⑴铁路等级: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