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家庭。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遗书、日记,发挥想象写下了这篇文章。你了解南极吗?南极气候:科学家曾测得平均最低气温为-88.3℃(酷寒)南极是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读一读,写一写:拽()毛骨悚()然怏怏()不乐毋()宁吞噬()羸()弱告罄()癫()狂凛冽()步履()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疲惫()()不堪zhuàisǒngyàngwúshìléiqìngdiānlǐnlǚshānchōngpíbèi曳出来毛骨竖然快快不乐母宁吞巫赢弱告馨颠狂步复耀舞洋威珊珊来迟语无论次忧心仲仲削蚀疲备不堪无银找出错别字,并改正:曳出来毛骨竖然快快不乐母宁吞巫赢弱告馨颠狂步复耀舞洋威珊珊来迟语无论次忧心仲仲削蚀疲备不堪无银找出错别字,并改正:[拽][怏][悚][毋][噬][羸][罄][癫][履][扬][姗][伦][忡][销][惫][垠]二、记一记坚持不懈:怏怏不乐:耀武扬威:不可思议:精疲力竭:毛骨悚然: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形容十分恐惧。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遇难。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第一部分(1~3段):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发现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了。第二部分(4~13段):悲壮的返程,五名队员接连牺牲。第一层(4~7段):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第二层(8~10段):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向死亡走去。第三层(11~13段):三个人骄傲地等待死亡的到来。第三部分(14~16段):英雄的事迹传遍世界,为后人悼念、景仰。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1912.1.16白色雪原1912.1.18南极点1912.2.17埃文斯死1912.3.21912.3.21无法离开账篷1912.3.29帐篷里1912.10.291912.11.12了解课文大意,填表复述故事。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1912.1.16白色雪原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一个月1912.1.18南极点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1912.2.17屠宰场地埃文斯离世1912.3.2贮藏点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1912.3.21帐篷里无法离开账篷1912.3.29帐篷里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1912.10.29营地探险队出发寻找遗体1912.11.12帐篷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1.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1)失败之悲“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你认为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呢?(2)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3)死亡之悲1.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3.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斯科特他们的探险之悲,你认为是“悲哀”之悲,还是“悲壮”之悲?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研读文本3.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1)坚毅、勇敢、执着,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不舍得扔下宝贵的岩石样品,体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遇难时,没有一个恐惧,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2)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证明了他们崇高的人格。(3)有强烈的团队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他们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连累同伴,而同伴们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舍得扔下他们。(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无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根据以上认识,谈谈你如何理解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的?“悲”在斯科特一行虽然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悲”在返回途中他们全部被冰雪吞噬。“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但却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二、品析语言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尽管不愿面对,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示例一:“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示例二:“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示例三:“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驱使他们带上埃文斯的是人性、亲情、友情,驱使他们抛弃埃文斯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做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示例四:“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和埃文斯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同伴离去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三、探究主旨文章的主题是什么?1.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请你谈一谈。2.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达南极后,你还会像斯科特一样悲壮地走向南极吗?你还会为阿蒙森作证吗?勇于探索失败牺牲悲剧精神伟大勇于牺牲团结友爱挑战自我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跟大家谈谈你所知道的其他探险家的故事.张骞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因此,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是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玄奘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高山。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麦哲伦麦哲伦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阿蒙森和他所率领的人员在南极洲的掩蔽所内过冬。他们就在这里修理设备、休息调整,准备向南极冲击。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它是阿蒙森·斯科特站阿蒙森在探险史上获得了两个“第一”:第一个航行于西北航道;第一个到达南极。1903年6月,阿蒙森的探险队开始远航寻找西北航道。整队人马在深入北极圈的威廉王岛上安营扎寨,度过了两个冬季,并在马更些岛上又度过了一个冬季。他们于1906年9月完成了到达太平洋的航行。1910年11月,阿蒙森乘坐另一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弗拉姆号”船离开挪威,前往南极。1911年10月20日,他赶在他的英国竞争对手斯科特船长前,从罗斯冰架东端的基地出发,于1911年12月14抵达南极。罗阿尔德·阿蒙森是最早飞越北极的两位探险家之一。1926年,他和意大利探险家乌姆伯托·诺毕尔乘飞艇绕行北极两圈。在两年后另一次北极上空的飞行中,诺毕尔的飞艇与另一飞行物相撞失事,阿蒙森则在寻找诺毕尔的过程中失踪。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向所有探险英雄致敬,是他们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显示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魄力。有先于死亡的死,也有超出一个人生活界限的生。我们和虚无的真正分界线,不是死亡,而是活动的停止。——茨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