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案例及教学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案例及教学反思文昌阁小学滕建华教学案例:学习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加以口算。2、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口算方法的思维过程。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二、出示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前段时间,同学们为云南灾区捐了一些水,现在他们已经收到了,你们看,他们正准备发给大家呢!2、课件出示场景图师:你们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先看一看再和同桌说一说。3、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4、要求没人够吗?必须知道什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怎样想?怎样列式?5、具体解决有多少矿泉水的问题。四、动手操作,讨论算法。(1)出示24+9,说说计算的过程算法,有困难的可借助小棒。(2)学生汇报,交流24+9各自的计算方法。①从24开始,一个一个地往后数9个,就能算出24+9=33。②从24里面拿一个给9,9就成了10,23+10=33。③把9分成6和3,24+6=30,30+3=33。④4+9=13,20+13=33。2、归纳24+9的算法。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最方便?五、后教1、理解算理。(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一起演示: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我们把刚才的操作过程写下来。(板书)(2)抽象方法。师:如果没有小棒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多叫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2、尝试练习,谁能很快地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7+845+67+639+74叫学生上黑板板演后说计算过程。3、讨论: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4、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个位相加满十的加法)六、当堂达标1、想想做做4+8=34+8=54+8=84+8=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回归目标:揭示完成目标情况。教学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以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性很强的学科,可说是环环紧扣,一环脱落,将直接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掌握。如果前面的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就会寸步难行。如24+9,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凑十法,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这样和20组成了30,然后再用30加3,得33;第二种就是先算4和9合成13,再算13加20,得33。要较准确的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操作小棒理解“满十进位”的算理。再次感悟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在练习的处理上,“想想做做”2有三组同类练习。我没有一次性的全部出示完毕,而采取分步的策略,先出示第一组4+8,34+8,54+8,84+8,先请孩子轻声的读一读,然后独立计算。计算后,请孩子充分的交流,“通过计算这一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刚开始孩子说的比较表层化,比如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个位都是4,第二个加数都是8等等,这些都是从算式本身观察到的。后来有学生发现四道算式得数的个位都是2,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过程。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得数的个位会都是2呢?在这样的引导中孩子回忆到这一组题目都是先把个位相加,都是先算的4+8,所以得数的个位都是2。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通过题组练习引导孩子去发现规律,不是为了发现而发现,而是在发现规律后能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提高运算速度。因此,在接下来的两组练习中孩子完成的很顺利,正确率很高。这也体现了学以致用。学完这节课,最大的感悟就是学生的差异什么时候都在所难免,统一的教学思路,同层次的练习,实在是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教学环节都很好,只是个别学生掉队,使我感到伤心,因材施教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